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铁骨

大明铁骨 第877节


“我知道!”

玄烨点了点头,然后说道。

“不过,现在朝廷也明白这些,从去年开始,朝廷就已经从南方买来了上万支自发火铳,你或许不知道,汉人”

玄烨的语气中带着嘲讽的味道。

“只要有银子,他们可以出卖一切,过去是这样,现在同样也是,只可惜,他们的火枪太贵了一些”

玄烨口中的“自发火铳”,是去年满清利用各种渠道购买的,正如几百年后的那句话说的那样“如果不卖武器给敌人,说明这个军火商不是一个好的军火商”。因为江北的军械可以自由买卖的关系,所以催生了不少以此为业的商人,他们之中,自然有一些人把武器卖往北方,卖给了满清。当然那些武器往往是价格不菲,所以,满清不过只购买了一万余支自发火铳。

“等到,我们安定下来之后,我们就会打造自发火铳,还有铸造明式的火炮,很快,大清国总还会打回来的!”

相比于别人,年少的玄烨总有着一些其它人所没有的渴望,他渴望着大清国再一次入主中原,渴望着再一次回到汉人口中的“京师”。

“殿下,你们为什么一定要离开这些呢?”

伊里亚有些不解的问道。

“其实,你们完全可以通过谈判来解决问题,我觉得,他们应该会同意的”

“不”

摇摇头,玄烨认真的说道。

“汉人肯定不会让我们出关,他们之所以出兵山海关,占领满洲,就是为了堵住我们的退路,如果我们留在这里,那怕是对他们抱有一丝的希望,最终的结果肯定是必死无疑!”话声落下之后,玄烨又朝着远处看去,

“他们不会忘记的!”

他们不会忘记!

即便是只是八岁,但是玄烨仍然相信,汉人不会忘记满人进关时杀掉的那些汉人,汉人一定会报复。也正因如此,他才会对未来忧心忡忡,尤其是担心皇阿玛他们,毕竟,他们那一路有那么多的妇孺拖累着,万一要是有个什么意外的话,到时候可怎么办?

到时候

看着不远处的鳌拜、索尼等人,玄烨明白这正是皇阿玛为什么让他南下,还让这些奴才跟着,就是为了让大清国多一份希望,兵分两路,至少有两路的希望,若是集兵一处,万一要是有什么意外的话,大清国可就全完了!

“皇阿玛,你就放心吧,儿臣绝不会让你失望的!”

想着皇阿玛的这个安排,玄烨心头顿时便是一暖,他默默的在心里寻思着,他知道,一但皇阿玛他们发生什么意外,他就要登基为帝,到那时,他就是大清国的主宰。

“伊里亚,你会制造火铳吗?”

突然,玄烨看着伊里亚问道。

面对这个问题,伊里亚不由愣住了,他是冒险家,是军人,是贵族,但,他并不是工匠。

不过,这位鞑靼王子的问题,却让伊里亚看到了机会,他试探着说道。

“殿下,我是一名贵族,制造火枪是工匠的事情,不过,如果您有需要的话,我可以从俄罗斯或者欧洲,为您找到最好的工匠,让他们来帮助您制造火枪,当然,俄罗斯甚至还可以派出最优秀的军官,来帮助您训练军队”

伊里亚的回答,让玄烨略微点一下头,然后说道。

“如此,那就多谢了,到时候,皇阿玛必定会对你有所赏赐,对有功之臣我大清,从不曾吝惜!”

又一次提到皇阿玛,玄烨的神情中带着些担心,担心着父皇安危的他,朝着北方看去的时候,同样又想到了另一个问题。

明军的楚王会不会背信弃义攻打皇阿玛?

大军之所以兵分两路,正是因为在私下里,朝廷已经和明军的楚王达成共识,他们把京师让给他,然后换取其不攻击出关的旗人。万一要是楚王背信弃义。到时候该怎么办?现在楚王可是已经将南路的大军调往北路了,万一他们要是违诺的话

“要,要是如此,他,他日再克中原之时,我必定杀尽天下姓李之人”

手握着马缰,玄烨暗暗发誓的时候,却又在心里祈祷着,祈祷着李子渊不会背信弃义

第36章 往京师(第一更,求月票)

永历十六年五月十七。这一天对于国人来说,是一个极为特殊的日子。也就是在清军突然弃城离开京师南下的第十天。另一支浩浩荡荡的大军出现在京郊,与离开的清军不同,这支大军的旗上写着“明”,写着“楚”,这旗帜显现出了他们的身份。其实早在五天前,也就是清军大队人马弃城而逃时,就万余明军骑兵出现在城外,只不过他们倒是不急着进城,而是分散于城门附近就地扎营。

如此一来倒也让这城内的百姓安心了些许,至少,不用担心乱兵进城劫掠。尽管此时城内折地痞混混到处趁火打劫,但总比乱兵进城要强,加之城内的大户命家丁提刀于附近街巷巡视,倒也让那些地痞混混也不敢肆意妄为。

不过虽是如此,城内的百姓经历了一番混乱之后,虽说他们不期待着大军进城,却期盼着这官府早些进来维持秩序,让百姓重新过上安生日子。

五月十七,在离开小五台的第六天,李子渊终于临近了京师,当京城的城墙出现在他的视线中的时候,他的呼吸显得有些急促,以至于,他骑在马上的时候,总是忍不住想在策马狂奔,以便尽快赶到京师。

不过,这个念头他总是在尽量克制着,他怕身旁的人马跟不上来,虽说在夺取山西之后,因为开通了往蒙地的道路,使得楚军用茶叶、丝绸以及铁锅等内地商品前后换来了十几万匹马虽说那些个蒙古的王爷早都被编八旗,可是并不妨碍他们和汉人做生意,尤其是在李子渊开出的价格远高于寻常晋商的时候,换来的马,除了一部分被李子渊用于装备楚军,训练骑兵、拖曳马车外,其中的三分之二都被卖到了南方,大都用于同江北换取武器弹药。仅就是火药一项,就换走了足足六万桶,之所以换这么多火药,并不是因为楚军制不出火药,而是因为制不出像江北火药那样优良的火药。

火药,一直都是李子渊心头病,因为楚军制作的火药威力不及江北的九成,所以,他最担心的就是将来与朱明忠决裂之后,江北断了他的火药,也正因如此,他才会尽可能的把马卖给江北,那怕价格低点,只要能够换到足够的火药就行了。

现在,有了十万桶江北产的火药作为后盾,底气十足的他在进军京师的时候,自然是信心十足,那里还有丝毫的顾忌。

五月十七这天,在六个骑兵营的拱卫下,楚王各衙门大小官员及随从人员或是乘马车,或是骑马跟随着,而再往后则是上千辆满截着各种辎重的马车。李子渊因为楚王身份,自然是带着全套打仪仗,在队伍的中间。骑在蒙古人“孝敬”战马上的他,穿着一身西洋式的亮银盔甲,那盔甲上嵌着黄金花纹,只显得好不尊贵。这可是他花了近万两白银才买来的西洋甲,据说是铳弹难伤,至于是真是假,李子渊倒也不在意,他需要的是这身盔甲的华丽,甚至他还向那人定了一件刻有蟠龙西洋甲,价格好说,只要和他的心意便成。

身着这一身华丽盔甲的李子渊,这时正在马上左手揽着杏黄丝缰,右手用马鞭对身边的人指点着山川,谈论着取京师如此容易,笑容满面。

“不费一铳一弹,即可夺取京师,古往今来,能以赫赫威名迫使数十万敌寇弃城而逃者,除我楚军,又有何人?”

嘴上说的是楚军,可李子渊指的却是他自己,能不费吹灰之力便夺下京师,远远超出他的意料,这如何能不让他得意。
首节 上一节 877/21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奋斗在洪武末年

下一篇:护国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