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铁骨

大明铁骨 第945节


扭头看着立于身边的提督,朱克喃喃道。

“阁下,您也许不知道,在欧洲,所有的一级舰,几乎都会有稳定性的问题,在三十几年前,瑞典的“瓦萨”号在出航后不久即因上层建筑过高导致的重心不稳而倾覆,而它只不过是一艘装备了两层炮甲板和64门火炮的三级战舰罢了。事实上因为大多数三层甲板战舰都是各国王公贵族们富贵和权力的象征,船尾采用了大量华丽复杂的雕塑,使得本来就已令人头痛的稳定性问题更加严峻。而由此带来的船体操控等一系列问题更是为水手们所诟病。可是,这个问题在“秦国号”上是不存的!”

“战舰是用来打仗的,不是用来彰显富贵与权力的,战舰的权力与富贵是什么?就是它强大的战斗力,这才是一切的根本!”

身为舰队提督的孙明祖语气显得极为平静。他的这句话虽然简单,但是却彰显出了忠义军舰队与其它任何海军的不同他更实用,而且更注重实战。他没有欧洲同类军舰船尾沉重华丽的雕塑,取而代之的是三层视野相当开阔的三面大型玻璃窗。这样的改进不仅减少了船尾重量,降低了船尾重心,而且为舰长对船体侧后方的观察提供了便利。其次,他适当的降低了每层甲板之间的高度,并且由于舰体更宽,舰壁内倾更明显,从而大大降低了全船的重心。而且它还在水线下包裹铜皮,减缓船底被腐蚀,延长了战舰的使用寿命。

“当然,阁下,这正是我们与西洋舰队的不同,阁下,请您相信,如果现在我们的舰队出现在欧洲,我们完全可以击败欧洲所有的舰队,我们拥有全世界最为庞大的舰队,而且也拥有最为强大的军舰!我敢说,只需要一艘“秦国号”就能让全世界为之臣服。要知道,欧洲的那些一级舰体型过大,吃水过深,航速过慢,不适合参与舰队作战。根本就无法与“秦国号”相比”

朱克那夸张的言语,换来的是舰艉处十几名军官的欢笑,而这欢笑声中更多的是自豪与骄傲。他们自然知道“秦国号”是何等的强大。他不仅强大,而且也很灵活,与想象中的笨拙完全不同,甚至不逊于普通的巡航舰。

秦国全舰的主体结构由辽东的栎木制成,共耗用2500株优质栎树,战舰上的龙骨为坚硬但又不失弹性的柚木拼接而成,这种木材来自于缅甸,在当时,无论是辽东或者缅甸都不在忠义军的控制之中,都是通过贸易加以解决。其实一直以来,这也是限制海军发展的原因,因为本土的大片森林在历朝历代修建宫殿中砍伐殆尽,所以从海军成立的那天起战舰的用材严重依赖辽东以及台湾,现在又包括定南。随着辽东的收复,海军再也不需要像过去一样,从那里把木材甚至铁矿石运往郁洲岛,而只需要在当地建造,从而节省了大量的成本。甚至都不需要从海州迁船工过去,在辽东当地,就有现成的造船厂,那是满清用来建造运米船的船厂,有数千名来自山东和北直隶的熟练船工。

现在,海军军舰的建造已经慢慢的转移到了辽东,至于海州,未来那里恐怕仅仅只是海军船厂的补充,除非等百年之后,海军的于官道两侧种植的育材林可以砍伐,也许那时,海州才会重新成为海军的造船中心。

或许,对于郁州的数千造船工人来说,失去了绝大多数海军的定单,并不是什么好消息,但是对于舰队来说,于辽东建造军舰,意味着更低的成本,意味着更多的军舰。

““秦国”号只是一般很普通的一级战舰,虽然是现在世界上最大的战列舰,可别忘了,我们还有“齐国号”,而且在未来,会建造更多的一级舰,一艘不过32万两,如果迁往辽东的话,成本可以控制在30万两以内,也许,我们可以建造更多的一级舰,当然,还会有比“战国级”更为强大的军舰。”

“会有比“战国级”更为强大的军舰吗?”

提督的回答,让朱克诧异的反问道。

“我觉得根本就不可能!要知道,它102门铁铸加农炮和2门短重炮。舰上一次齐射,可发射半吨重的炮弹,足以摧毁一艘军舰,怎么可能还会有比它更为强大的军舰呢?”

“谁知道呢?也许在史司的脑子里,已经有了更为完美的军舰,要知道,在他看来,“战国级”可并不完美。”

当然孙明祖的这些话更多的带着些调侃的意思,毕竟,众所周知“战国级”是大王亲自设计的,可以说是一种极为完美的战舰。相比之下,史司就有那么点“眼高手低”,除了单桅炮舰以及两层甲板的48门炮的巡航舰设计还算成功,他似乎还没有什么成功的作品。所以大家才会用这样的调侃的语气说话,不过一旁站着的林明听到这些话语时,作为史司的学生,他自然不愿老师被人这么讽刺,于是便辩解道。

““战国级”并不是完美,他同样也有他的缺陷,比如说,为了降低重心,“战国级”最重型的火炮安装在最底层火炮甲板上。由此带来的个问题是,战舰在风浪中航行的时候,最易被海水灌入的就是重型火炮的舷窗。但在海战中,舷侧重型舰炮往往是胜负的关键。于是在很多时候水手们冒着狂风与大浪装填火药、弹丸,然后打开舷窗,将一门门沉重的舰炮推到舷窗处击发,而且如果风浪稍大的话,它的最下层的舷窗甚至无法打开,以防止浪涌,这也意味着在很多时候,最重型的火炮是无法发挥作用。”

林明的这番话,让众人无不是一愣,这确实是事实,尤其是在战舰的航向南洋进行海试的过程中,曾不止一次被海水灌入舱中,为此,在很多时候只能关闭舷窗。

“好吧,确实有这样的问题,不过三层甲板战舰无论在实际作战中,还是对敌人的威慑力上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别忘了咱们往南洋一去,就迫使荷兰人把他们的增援舰队撤回了巴达维亚。”

得意的话语从孙明祖的口中道出,这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胜利,是寻常的胜利所不能相比的,而这种胜利正是“战国级”带来的,而现在忠义军水师有两艘“战国级”。

“你看这战舰,是何等的庞大,现在我们拥有了两艘,几年后,我们会建造更多的战舰,七艘、十艘甚至十几艘,甚至可能更多,对于西洋人来说,他们看不到下层舷窗无法在海浪中被打开,他们看到的是什么呢?”

话声略微一顿,孙明祖凝视着大海,得意的笑道。

“他们看到的是一个无法被撼动的巨人!”

第82章 士与民(第二更,求支持)

天朝!

几乎是在踏上辽东的瞬间,那一抹泪水便从宋时烈的目中流了出来,而随行的朝鲜使臣于码头上,看着那旗杆上飘扬的“明”字旗时,无不是激动不已的伏跪痛哭。

“重归母邦、重归母邦”

与众一样泪流满面,为重归母邦而激动难抑的宋时烈脑海中又浮现出了当年仁祖大王的那句话:“三百年血诚事大,受恩深重,而一朝将为臣妾于讐虏,岂不痛哉?”

岂能不痛?

根本就是痛心疾首!

自甲申年后,宋时烈之所以会年年岁岁大谈“尊周大义”。这尊的正是皇明,尊的正是天朝,从那时起,他日里夜里都在梦想着有朝一日汉人能够驱逐清虏,恢复天朝。

尽管上一次往江北叩见淮王时,已经看到了大明其势正勃,看到了满清的日暮途穷,可是那个时候,朝鲜还没有从清虏手中摆脱出来,朝鲜还为讐虏所治,而现在,朝鲜却已经重归母邦,这心境自然截然不同于过去。

多年来的梦想,现在终于成真了,他又怎能不激动。

“右庵,何至如此?”

前来码头迎接宋时烈的康定笑看着他说道。上次宋时烈往江北时,康定作为理藩官员就由其接待其一行,本就擅长章的康定,更是因其章而深得宋时烈等朝鲜人的推崇。

“定邦有所不知,”

抹起面上的泪水,宋时烈激动的说道。

“皇明与于朝鲜义则君臣,恩犹父子,三造之恩,我朝鲜小邦士民焉能不记,这辽东当初为虏据战,断我与母邦血脉,我等焉能不心痛”

其实对于朝鲜的王臣来说,当年被迫事清的行为等于以臣绝君,以子绝父,是为逆伦,是不忠不孝,朝鲜这个“小中华”又该如何解释的不忠不孝,又如何要求三千里山河百姓的忠孝呢?

而现在,再也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了,朝鲜又能够重归母邦了。又能重做皇明的孝子了。

当朝鲜的使节们在那里伏首哭泣,为重归母邦而激动的难以自抑时,在码头的另一边,成千上万的朝鲜民夫,神情茫然的看着这陌生的土地,尽管在官吏征发他们的时候,曾告诉他们“此行事大,死亦为荣”,可是对于这些衣衫褴褛的朝鲜百姓来说,尽管他们知道朝鲜是皇明的藩国,从法理上来说,朝鲜李朝只是替皇明管理朝鲜,是一种“自治”,也是大明皇帝的臣子。而他们也是皇明的子民,可是,他们却无法像官员、士子们一样,有那种“生做皇明人,死为皇明鬼”的觉悟。

“这是就是天朝啊!”

站在木制的码头上,看着一望无际的旷野,金敏俊有些紧张的说道。与其它人不同,他并不是平民,而是最为低贱的贱民。他的母亲在嫁给父亲之前是一名艺妓,于朝鲜艺妓是属于贱民阶级,所以金时浚一出生就为贱民不能入户籍,就算学问再高也不能参加科举,他甚至还不能叫自己的父亲一声“爹”只能叫“大人”,不被自己的父亲疼爱也就算了,还会被正室或正室的后代欺负,只能参加杂科的考试,也就是医官、译官、观象监、刑曹等的考试。不过因为他的父亲只是普通的士大夫,自然没有多余的钱送他研究学问,所以他也不能像其它人一样为了摆脱悲惨的宿命去学杂科,然后摆脱身为贱民的命运。

就在他为自己的命运而哀叹的时候,突然,父亲带来了一个消息朝鲜将征发十万民夫帮助皇明大军北伐!

十万民夫!

北伐!
首节 上一节 945/21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奋斗在洪武末年

下一篇:护国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