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铁骨

大明铁骨 第973节


阿布奈看似在道谢,可语气却很平静,说完这番话后,他又说道。

“王大人,此战之后,大明真愿意开放于蒙地贸易,并重修归化城?”

阿布奈之所之会答应王白出兵,并不仅仅是因为他对清朝的敌视,同样还有王白开出来的,让他无法拒绝的价码恢复贸易、重修归化,明朝还将在归化设立贸易站。

“请大汗放心,此战之后,我大明不仅会助大汗重修归化城,还会助其它几位大汗修建城池,并于城中设立贸易站”

面对阿布奈的疑问,王白笑答道。

“我想,此战之后,各位大汗所取得的战利品,恐怕就是咱们第一笔生意”

生意,这只是生意。只是一个和蒙古人之间的生意,只是这个生意显得有些血腥罢了。

“那么那些汉军哪?”

阿布奈的问题让王白一阵沉默,其实早在他来这里之前,大王就已经对他有了叮嘱。

“杀!”

冰冷而没有一丝情感的话语从朱明忠的口中道出。这句话甚至没有引起他的一丝波澜。

“全都杀了,一个不留。”

朱明忠沉声强调道。

“大王,他们都是汉人。”

王白试图想要为那些人说话。“大王,咱们汉人死的太多了。他们活着总能派上用场,无论是辽东也好,海外也罢,总是需要人的。”

确实,自从流寇作乱以来,再到清军入关,天下的汉人死了不下数千万,那么多人死了,使得现在天下人丁稀少。

不要说是海外的开拓,就是辽东都没有足够的人力加以巩固。在这种人丁稀少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杀那些人为什么不能把它们留下来?

“人少!”

深吸一口气,朱明忠说道。

“那是他们杀的。”

朱明忠的语气变得越发冰冷起来。

“当年满清起兵的时候才多少人?如果没有汉军仅仅只凭他们,他们能入的了关吗?他们入关的时候,才多少人?没有汉军在一旁助纣为虐。满人能做得了天下吗?”

“可是大王,他们都是迫不得已”

“迫不得已?”

冷笑着,朱明忠反问道。

“如果他们迫不得已的话,可以不杀同胞,可以在长官投降的时候,杀长官,即便是再不济也可以逃走,可是他们作出了什么样的选择他们是助纣为虐,他们是心甘情愿为异族驱使,他们杀起自己人的时候比满人还要狠。”

冷冷的看着王白,朱明忠继续说道。

“他们为什么如此?是因为他们知道即便是兵败了,即便是大明赢了,到时候也只是只诛首恶,至于他们,没有人会追究当时他们做了什么。所以他们才会拼命劫掠,拼命杀人,向吴三桂那样的人,他们有时候还担心自己的名声,可是这些汉军却不曾有这样的心理压力。”深吸一口气,朱明忠说道。

“这一次,决不能让他们如愿了。既然他们当了汉奸,那么就必须要有死的觉悟。如果让他们活下来,如何让后人警示。只有他们死了,后世人才知道,当汉奸没有任何侥幸,只有死路一条。”

大王曾经的话语在王白的脑海中浮现着,看着阿布鼐,王白用尽可能平静的话语说道。

“杀!一个不留,通通杀掉。”

既然身为汉奸,那么这就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第103章 血岸(第一更,求支持)

从下午开始,这天色就变得阴沉沉的,空中乌云密布。到了夜幕降临之后,不一会雨就落了下来,雨下的不小,那么风也刮了起来,河滩上的几株残留的柳树的柳条,更是随风飘动着。

顶着风划动着筏子刚抵达对岸,那原本看起来并不怎么大的雨下的更大了一点,大雨点砸在赵六的脸上,很快就将他浑身的衣服全都打湿了,那风也刮得更多大了,瞧着那风势甚至大有一副想要把筏子吹走的样子,那滔滔河水在夜幕下已经不再是黄色的,而是浑得发黑,河上的浪声更是大得骇人。

“快点上来,趁着风还没起来,还能再过一趟!”

尽管起了风,可是没有主子们的吩咐,赵六只能继续划着筏子把那些弟兄送到对岸去。

“你们几个可得抓紧了,小心了,浪大”

冲着刚上筏子的弟兄嚷喊着,赵六紧紧抓住长篙,也许是因为那风雨打湿了衣裳,被风一吹他浑身不住的颤抖着,当然也可能是因为紧张而发抖。

“赵六,你小子可得小心点,弟兄们的命令”

那筏子上弟兄话还没说话,赵六就一撑长篙,借着拍过来的河浪将筏子一下子就推离了岸边,然后这皮筏子就在浪涛中起伏着,尽管被风雨给迷住了眼,但是赵六却顾不得抹去那雨水,他的心里只记得师傅的叮咛看准水头,压着浪走

幸好已经划了几天的筏子,加之这一带的河中又没有礁石,所以也不需要担心会撞上暗礁,因为风浪大的关系,所以羊皮筏子被推动着往河下游流去,而赵六只需借着水流划着长篙,借力将筏子划向南岸,就这样,皮筏距离南岸越来越近。

终于,在南岸的大地出现在视线中的时候,在距离河岸边越来越近的时候,赵六将在手中的长篙往河岸猛力一撑,一顶再一借力,然后那羊皮筏子几乎擦着河岸飞飘着,轻松的抵落在河滩上

“赵六,你小子行啊,这筏子划的那可是绝了”

在弟兄们称赞着的时候,赵六把筏子拖上岸,这会他已经觉得双手累的举不起篙了。他只是坐那里,不住的喘着粗气,那河上浪涛声还有风雨遮挡了天地间的一切,使得他根本就听不到北岸万马奔腾。
首节 上一节 973/21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奋斗在洪武末年

下一篇:护国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