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铁骨

大明铁骨 第985节


高夫人不解的看着的李贞臣,而李来亨的眉头微微一锁。似乎因为他的这句话略感不快。于他看来,兴国侯也好、淮王也罢,都是大明的臣子,他淮王又怎么能差遣兴国侯呢?

“不知淮王差你过来,可是有何吩咐?”

一直没有说话的李来亨不露声色的问道。

“淮王,之所以差遣小弟过来,是因为淮王以为,避于山中于忠贞营来说,并非是长久之计!”

尽管随驾十几年,但是早在缅甸为忠义军救下之后,李贞臣就已经“投靠”了淮王,只不过一直都是在朝中作为淮王耳目,这次因为朝廷即将启驾还朝,淮王为自保不得不做些准备,如此才有了李贞臣此次来忠贞营一行。

“哦!”

李来亨的眉头一扬,不是长久之计,他自然是知道的。只不过,他一直在犹豫着到底应该如何选择,毕竟,早在李子渊夺取武昌后,就曾派人联络,希望忠贞营出山,助其扫荡清虏,换句话来说,就是希望忠贞营能为其驱使。对此李来亨选择了拒绝,现在淮藩又来了,而且还派来了李贞臣前来游说。

“不知淮王有差遣于我等?”

从李来亨的话中,李贞臣能听到其对淮王的排斥,于是便说道。

“其实淮王只是让小弟问兄长一句话!”

“嗯?”

盯着李贞臣,李来亨的目中尽是不解,高夫人同样也是诧异的看着他。

一句话?

“淮王想问什么?”

“淮王想问兄长是大明的临国公,还是大顺的“小闯王”!”

李贞臣的问题,让所有人无不是猛然一惊,大明的临国公,大顺的“小闯王”,这个问题其实再简单不过,就是问他李来亨到底是明臣,还是贼逆!

“临国公如何?小闯王又如何?”

李来亨依然是不露声色问道,从李臣臣的话中,他知道,自己的这个弟弟,必定是大明的兴国侯。

“若是临国公,自然是大明之臣,或是小闯王,必是大明之逆!”

当那句“大明之逆”从李贞臣的口中说出时,让忠娘娘的脸色一变,只听她厉声说道,

“雀儿,别忘了你爹是谁!”

面对忠娘娘的反问,李贞臣肃然站立,正色答道。

“姨娘,孩儿自然不敢忘记父亲,家父是大明兴国侯,蒙绍宗皇帝赐名讳赤心”

李贞臣的话音落下时,所有人都是一愣,他们惊讶的看着神情肃然的李贞臣,为他的回答惊讶时,又听他继续说道。

“孩儿是大明兴国侯不假,只是兄长,您是何人?到底是愿为临国公,还是甘为小闯王,这全在兄长一念之间!还请兄长为天下计,早做决择”

第112章 众人(第二更,求支持)

“哎”

睡醒以后,高夫人看着周围却忍不住叹了口气。她的头发蓬松,没来得及梳理,便吩咐一个宫女来替她梳头,她自己拿着一个玻璃镜照看,这是李贞臣送来的,那小雀,不仅带来了淮王的差遣,还带来了一批礼物,礼物不轻不重,到也符合礼物。而在那些礼物之中,让最让高夫人欣喜的就是这玻璃镜了。

可是这玻璃镜看的也太清楚了一些,都六十岁的人了,两鬓和头上已有许多白发,这脸上的皱纹也看得极为清楚,人也确实老了,只是因为从二十来岁的时候就一直过戎马生活,所以身子骨还比较硬朗。可是自从大顺军在山海关战败之后,这将近二十年的生活是多么艰难啊

想着这些人死去的人,高夫长叹口气,最后摇头叹道。

“罢了,罢了,就这样吧”

这天上午,李来亨便召集众将会商。虽说九莲坪的兵不过只有两万余人,可是总兵却还有十几个,有的总兵手下虽然已经没有了兵,只是保留着职衔,但他们都是一起战斗多年的弟兄,是为国立过过战功的。其中也几个是李过、高一功的旧部,对他李来亨来算是前辈了。至于副将、参将,那就很多了,还有些臣,地位也是很高的,如今他们也都住在九莲坪寨中。

这阵子下边就在纷纷议论,心不再像往日那么齐了。特别是因为近来得到消息清虏酋首已经逃到陕西,甚至就连同洪承畴都有可能投降明朝了。这些消息对忠贞营的将领们有很深的影响,尤其是当不少人已经开始偷偷下山后,人们的心情更复杂了许多。所以会开始后,起初许多人默默地不做声,互相观望,后来就有人不再沉默。一个总兵说道。

“这茅麓山周围都已经为明朝光复好几年了,咱们再这么于山里头呆着,什么时候是个头?名不正言不顺的。难不成,待到全天下都被明朝光复占了,我们还在这里呆着?若是再这么下去,不说其它,就连正当的名义也滑了了。咱们既然都受了明朝皇帝的册封,那就是明朝的大臣,现在理应出山,听从皇帝的差遣!”

这话说出以后,许多人纷纷点头,都说是如今再在这山里头呆着也没有意思了,不如就出山吧。

李来亨并没有表示反对,只是示意他们继续说下去,见他没有反对,王光兴则站起来说道。

“我等身为明朝的大臣,即然现在明朝朝廷即将回京,我看还是应该听从皇帝的差遣,而不是坐困于山林之中。”

“你王总兵是明朝的官,自然希望出山,我们虽说也是明朝的官,可我们的出身却不如你!”

王光兴的话声一落,一旁立即有人跟着阴阳怪气的说道。

“万一要是追究起来,我们可都是贼。不定这边出山,那边就得让人给杀了!”

之所以会有人这么说,是因为王光兴与他们不同,他是明朝的总兵官出身,而他们却都是“闯贼”出身,像郝摇旗更是曾经劫持过永历皇帝,过去也曾与何腾蛟等明朝的官员将领发生过冲突。自然会担心出山之后,自身的安危,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他们中的许多人或许没有读过书,但对于这个道理却很清楚。

不过有这样的想法的人虽然有,愿意出山的人更多,这边马上又有人反驳道。

“出山不一定怕死,若是不出山的话,难不成咱们就把明朝的官帽子丢了,然后大家伙再起兵反对明朝皇帝不成!”

“反明朝皇帝又怎么了?先皇在世的时候,也是降了反,反了降,咱们为什么不能!”

“就是,当初是为了打胡人,咱们才降的明朝,现在既然没有了胡人,咱们大顺军自然应该再把朱家皇帝打下来”
首节 上一节 985/21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奋斗在洪武末年

下一篇:护国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