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铁骨

大明铁骨 第987节


“不是每个人都已经额外发了一条毛裤了吗?怎么还是不行?”

朱明忠皱眉问道,他倒不是觉得额外发放被服,需要大量的资金,而是因为需要时间,为了提高被服的防寒性能,在制作军服内衬时特意采用了毛毡,而不是棉花,一方面固然是为了避免军服臃肿,同样也是为了增加保暖性能,毛毡的防风性能远好过棉絮。由于羊毛毡结构密不易流动空气,采用毛毡保暖性能最为理想。其致密、柔软的保暖性能,能够有效保存身体热量。所以,尽管羊毛毡的成本较高,仍然选择了羊毛毡,而不是成本低的棉花。

当然,羊毛毡除了有保暖的好处之外,大衣、军装以及毛线衣内缝的羊毛毡对于刀箭也有一定的防御能力。这也算是额外的收获,尽管在冬天的时候,无论是敌我都很少进行作战。

“现在倒也还凑和,但是谁也不知道到了腊月之后,现在的军服能不能起到保暖的作用,所以,臣以为,至少应该将棉裤的羊毛毡加厚,再加厚一分的话,应该就没有问题了。”

对于树杰的建议,朱明忠毫不犹豫的同意了。

“嗯,孤会吩咐江北的军需厂生产加厚的棉裤,至于羊毛现在与蒙地可以进行直接贸易,羊毛的供应应该没有问题,而且从蒙古购买羊毛越多,也是未来的计划,若是有所不足的话,可以再想一些办法,暂时先压缩一下海员、水手的毛呢供应。”

现在必须要以军需供应为主,如果说后世的经验给了朱明忠什么样的启示的话,那么自然就是所谓的“战时经济”,尽管无法像后世的国家一样,在战争时期把所有的一切力量都集中于军事,但至少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把力量向军需生产上的倾斜,就像现在江北调动了其所有的在籍船只用于军需运输一般,只有通过这种集中全部力量,才能确保在东北的远征军后勤供应。

毕竟,在这个时代跨海作战,对于后勤保障来说,本身就是一次考验。毕竟,在海运的途中,船队不仅受到风速等问题的影响,从而导致运输船不可能总会按计划到港,而且海上运输本身就是充满风险,风浪随时都有可能令船只沉入大海。一但运输船队发生意外,那么就很有可能影响到整个战役。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江北才会调动所有的船只,尽可能多的往辽东运输物资。从而确保即便是海上的风浪影响到了运输,依靠库存物资,仍然能够维持一年左右的战斗。

当然,这种后勤上的负担,会随着时间而慢慢减轻,毕竟,本溪的铁厂已经开始制造武器,很快本溪生产的武器弹药就能够取代来自江北的武器。到时候,后勤运输的压力就会随之大大减轻。

随后,朱明忠又与于树杰谈了一些军队中的问题,大抵上都是后勤保障问题,尤其是军营的建设,相比于被服,军营的建设反倒更顺利,毕竟,关东有着数不胜数的林木资源,收复辽东这么长时间,早就已经建好了军营,至于取暖,或许因为煤矿未被开采,没有足够的煤炭可用,但是充足的木材,却能满足军队的需要。

“少行,长白山一带的硫磺矿勘探结果出来了吗?”

突然,朱明忠问到了另一件看起来有些微不足道的小事。

“大王,勘探虽说早已经回来了,可是大王,现在的问题,长白山硫磺矿产出的硫磺运出,需要翻山越岭不说,而且山中亦有不少生女真,想要加以开采利用,恐怕没有三五年的功夫,都不一定能够取代台湾硫磺。”

硫磺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军用物资,因为生产火药离不开硫磺,现在江北的硫磺大都依靠从基隆运出的台湾硫磺。

“开采利用暂时不着急,小规模的开采利用,可以考虑利用一下那些生女真,让他们替咱们开采硫磺,然后我等可以其开采硫磺制造火药,攻伐北地胡虏”

话声稍顿,想到于资治通鉴上看过一段内容,朱明忠便说道。

“汉成帝时,西域都护段会宗为乌孙兵所围,满朝无策,成帝请陈汤策问,汤入见,汤对曰:“臣以为此必无可忧也。”上曰:“何以言之?”汤曰:“夫胡兵五而当汉兵一,何者?兵刃朴钝,弓弩不利。今闻颇得汉巧,然犹三而当一。””

凭着记忆道出陈汤的策对后,朱明忠看着于树杰说道。

“少行可知,在汉代时,正是由于武器装备的领先地位,汉军才可以毫无压力地吊打周围落后的游牧民族,不断拓展汉民族的生存空间。但是随着武器技术,其实主要是冶铁技术的扩散,这种优势在隋唐以后逐渐不复存在,异族刀剑、铁甲全不逊于汉人。直到后来发明了火器,中原王朝才又一次勉强保持了技术优势。而因为火药武器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不足以对已成熟的冷兵器,诸如弓弩等兵器形成绝对优势,我大明当年与辽东的劣势,于一定程度上,与兵器亦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尽管武器不是万能的,但是朱明忠深知火器对于农耕民族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们第一次掌握了可以扫荡游牧民族的力量,而这种力量并不是游牧所能掌握的,即便是他们掌握了火器,仍然无力将其转化为战斗力。

“而现在,火器!正是我等重新夺回对草地部族优势的根本,这种优势的保持,可以让我们在未来数百年内,对他们呈现以碾压的态势,而东北正是前沿,无论是将来弹压草地部族,或者是对女真的弹压,亦或是将来移民的自卫,都离不开火器,而火器的使用,是离不开火药,如果仅仅只是依赖从关内运输,解决不了问题的根本,而硫磺矿,是自产火药的根本,现在”

对于树杰微微一笑,朱明忠笑道。

“这样的贸易,依靠普通的商贩肯定不行,即便是商贩进山收购,也需要军队的协助,毕竟,离开了军队的保护,商贩就是他们眼中的肥羊!所以,军队必须要履行好保护商贩的职责,明白吗?”

“是!”

大王的命令,让于树杰连忙起身回答道。

“请大王放心,我等必定不会让他人敢伤害我大明仕民丝毫。”

“嗯。”

略点下头,朱明忠随后便说道。

“不是不敢伤害丝毫,而是要跟进,商人”

朝着远方看了一眼,朱明忠神情肃穆的说道。

“商人不会都像八家晋商一般,勾结虏寇,出卖国家,商人同样也是爱国的,如果我们能够运用好这个力量,商人,甚至不亚于数十万大军!”

第114章

永历十六年九月底,辽东已经刮起了风雪,不过几日的功夫,大地就被积雪笼罩。雪野在阳光下映射着耀眼的反光,雪野与蓝天的于天地之间对照出另一番景象,那天地于远处交汇着。

外面风雪正急,而在距离沈阳城十数里的一处关卡,这里只是一处官道上的关卡,简陋而破旧,幸好那破损的屋墙已经被泥砖重新垒实。才使得风雪不会灌入房内,让屋内的人免去了风雪之苦。

靠着墙一座砖砌的壁炉内,几根圆木火势正旺,不仅让屋内变得极为暖和,而靠着壁炉的水壶内又有热茶,随时可以饮用,虽说是荒野,这里面的十几名兵士日子过得倒也自在。

不过看似自在的同时,这些或坐于椅上或坐在炕上的兵士怀中却抱着火铳,虽然看似在那里说笑,可却仍然都是保持警惕的模样。

毕竟,这里现在还谈不上太平,偶尔的还是会有清虏袭击哨卡的消息在辽东仍然有数千散乱的清虏,他们像野人一样生活于山野之中,而汉人,自然是他们的敌人。

推开棉帘,进入屋子后,将有些沉重的步兵铳放到一旁,刚刚上完一班岗的田庆坤走到壁炉旁,然后把手罩在火上。

“外面可真他么的冷!”

一边说着,一边取着暖,田庆坤烤了好一会之后,他才离开坤,然后坐在放在角落的木制长椅上,取出烟袋点了一袋烟。

“我说,这才几月天,这天就这么冷,要是到了腊月,还不冻个死哪!”

“若是不出屋的话,也觉不着冷。”

正当田庆坤与弟兄们聊着时候,屋外传来了动静。

是铃铛声,隐隐约约的从屋外传了过来,而且不是一个铃铛,是一阵!
首节 上一节 987/21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奋斗在洪武末年

下一篇:护国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