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最强霸主

三国最强霸主 第121节


到时候,孙贲完全可以让他们打压传统世家,获得利益,而他自己,则躲在幕后,遥控指挥。

新崛起的文官武将,掌握政权兵权,在乱世这个崇尚力量的环境下,只要盯紧家大业大的世家,揪住几个错误,就可以狠狠打压一番。

当然,这种打压不能多,而且还得出师有名,否则,就是天下世家群起而攻之的局面。

与此同时,这些文官武将手中的权力,来自孙贲掌握的政权,一旦孙贲倒台,他们手中的权力不但没了合法性,而且还容易被清算。

这种情况下,新崛起的文官武将,作为既得利益者,自然得拥护甚至死命保护孙贲的政权。

如此一来,就形成了牢不可破的统治基础!

纵观华夏历史,历代的开国太祖,大体上都用过类似的手段。

区别在于,妥协的多与少,妥协的多,收到的钳制自然也大。

从晋朝到宋朝,掌权者大多将有大户背景的文官武将提拔成郡望,再将有郡望背景的升格为门阀。

而寒门出身的文官武将,除非立下大功,才有特别的拔擢,并且,能享受这种待遇的少之又少。

孙贲不会按这种套路来走,毕竟,门阀世家声望太高,实力太大,对君权有着妨碍,容易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

在他看来,大户的数量可以多多益善,郡望之家的数量要进行控制,至于门阀,则越少越好。

两晋隋唐时期,有句古话说得好,‘一家门阀跌倒,可以养活半个天下的大户’,由此可见门阀的实力和影响力。

这郡望、大户的实力和声望就要低很多,又大多一盘散沙,比门阀容易整治得多。

总而言之,打压大地主,充实中小地主,或许就是今后的国策。

但这些东西,暂时只能放在心里,还不能说出去,即便庞统和朱治是自己的心腹。

孙贲思绪回转,考虑到庞统也是好心提醒,倒不能生硬回复。

稍稍想了想,孙贲满脸温和地说道:“军师的提醒,确实切中整件事情的要害,以咱们现在的力量,的确无法和天下世家对抗。”

“不过,这政事堂是解决咱们基础人才问题的关键,即便会有各种阻碍,也要坚决推行。”

“而作为缓和性手段,咱们可以一直留出招募世家英杰的通道,并交出少量非紧要职位给各世家自由安排。”

庞统长松一口气,他险些以为孙贲要与天下为敌。

这个担忧没了,庞统还有一个问题,要稍稍提醒一下孙贲:“主公,通过政事堂考核的学员,在担任职务后,还需注意不能提拔得太快,特别是官身的授予。”

官吏,官吏,其实官和吏在古代有明确的区别,官是正职,脱离民的范畴,一般由朝廷任命,吏不入流,可以由官招募,身份本质上还是民。

世家能接受寒门和农户之子担任吏,因为吏的本质身份还是民。

但却很难接受他们成为官,因为寒门和农户之子一旦有了官身,在身份上就基本和世家平级了,这会让平时习惯俯视的各世家很难受。

对于这个问题,孙贲已想到了应对手段,便认同了庞统的观点:“行,就依军师说的办,通过政事堂考核的学员,非积年或大功不加官身。”

这个地方,孙贲倒是小小地埋了一个伏笔,政事堂初立的时候,为了降低仇恨度,确实会低调一些。

可过上几年,等这些学员处理政事已经游刃有余,就可以在对外征战的时候,以人手不足为由,火线提拔。

庞统没有往这个方向细想,他满意地点点头,既为孙贲的虚心纳谏,也为顺带维护了家族利益。

前面几个问题都告一段落,朱治留意到孙贲有结束议事的意向,犹豫了一下,还是向孙贲提出了一个谏言:“主公,一味杀戮,怕是会不利主公的名望,据属下观察,城中百姓对主公多有畏惧。”

朱治这个谏言好是好,但却有些失了偏颇,孙贲之所以杀得狠,并不是因为喜欢杀戮,而是要以杀止杀。

孙贲不以为意地笑了笑:“朱长史,百姓们心生畏惧,这说明本大都督有了威严,这是好事,只须注意不要扰民即可。”

“接下来,本大都督还要安排严查治安,收拢流民,开垦荒地,兴修水利,使老有所依,幼有所养。”

“所谓‘雷霆雨露,均是天恩’,雷霆已经有了,等到了明年,丰收两轮,这人心,自然就会安定下来。”

孙贲这么一解释,朱治当即恍然大悟,连忙跪下请罪:“原来主公对施威与施恩,早已心有腹稿,是属下误会了主公,还请主公恕罪!”

孙贲快速起身,一步并作两步走到朱治面前,笑着将他扶起:“朱长史不必如此,所谓忠言逆耳利于行,今后若是发现本大都督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别顾忌太多,照样提出来即可。”

朱治感激地点点头,随后与庞统对视一眼,两人默契一笑。

第95章 路遇流民

公元一九一年十二月十六日,晴。

经过五六天的过渡,襄阳城的百姓渐渐从惊恐中舒缓过来。

各处街巷虽然谈不上车水马龙,但行人也是随处可见,还有不少小贩沿街售卖,增添着城市的生气。

至于城内各家与民生联系紧密的米行、布店、菜市,却在孙贲进城的第二天,就被勒令开业,以安民心。

对于孙贲这个把刘蔡两家灭族的狠人,各家店铺哪敢有一丝违抗,都极不甘心地将柴米油盐的价钱,调节到跟平时一样。

如此一来,民心就快速走向安定了。

算上被孙坚逼死的荆州刺史王睿,短短数年时间,荆州已经换了三个主人。
首节 上一节 121/8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不风流枉少年之奸臣

下一篇:大明钉子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