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最强霸主

三国最强霸主 第124节


因此,孙贲觉得,在将庞统这四项举措付诸实施的同时,还要在荆州境内施行屯田制。

何为屯田制?

屯田制指的是利用士兵和农民垦种荒地,以取得军队供养和税粮。

三国历史上,曹操这一手玩得很溜,为他定鼎中原,提供了充足的资粮。

但是,屯田制并不是曹操发明的,早在秦始皇时期,就已经出现。

当时,秦始皇发现,和匈奴交战的次数频繁,但每次持续的时间并不长,往来调动军队、粮草太过麻烦。

于是,秦始皇让蒙恬在河套地区筑城四十四座,就地开发,十几万士卒一面屯田,一面戍边,自给自足,便能长期与匈奴作战。

汉朝文帝、武帝时期,都有过相似的举措。

到了东汉末年,曹操将屯田措施进行改良,并大力推行。

曹操把屯田分为军屯和民屯,军屯的主体是士卒,民屯的的主体则是流民。

民屯的操作手法是,官府提供土地,流民负责耕种,收获的谷物,官府与流民按比例分成。

历史上,曹操的民屯,百姓与官府的收获分成是四比六。

现在,孙贲准备借鉴曹操的屯田手法,不同之处在于,孙贲的大都督府,不仅会给流民提供土地,还会提供粮种甚至耕牛。

同时,收获的谷物,百姓只需上交四成给官府,剩下的六成,则由百姓自行处理。

这两处变动看起来很小,但意义却颇为重大。

成为流民的百姓,基本上已经一无所有,只给土地,他们依旧艰难,因为他们还得为粮种和耕牛操心。

一旦官府能给他们提供粮种和耕牛,那他们就可以安安心心地从事生产。

至于分成比例的变动,虽然只给百姓增加一成,但也许这小小的一成,就可以帮多口之家撑过难关,甚至略有富余。

百姓富余,才有购买力,有了购买力,才能推动荆州经济的发展。

第97章 联手演戏

庞统认真地倾听孙贲介绍屯田方略,越听眼睛就越亮:“主公,你这屯田方略真是妙啊,若是施行,必会好处多多。”

“流民有地可耕,有粮可食,就会满足,就不会轻易参与叛乱。”

“而大都督府得了四成收获,粮食储备便会充足无比,这样一来,就可以不用担心世家豪族哄抬粮价,同时,对外征战的军粮也就有了。”

“除此之外,新编户的流民,还是最好的募兵对象,他们这些人因为对朝廷失望,而不再敬畏朝廷,却又因为主公的活命之恩,而对主公感激涕零。”

英武雄略,而又深谋远虑,这一次,庞统是真的佩服自己这位年纪不大的主公了。

留意到庞统的神色变化,孙贲心中也暗暗窃喜,能折服庞统这样的顶级牛人,这份成就感,还是深深地刺激了一下他的虚荣心。

得意之余,孙贲却也冷静下来,施行屯田固然好处多多,但要打开局面,却也有些困难。

稍稍想了想,孙贲提出了自己的顾虑:“军师,现在荆州的田地,大部分在各世家手中,施行屯田,没田地可不行,这就需要从各世家口中夺食了。”

庞统似乎对这个问题有所预料,很快就给出了解决方案:“主公,这点大可不必担忧!”

“首先,之前抄没刘蔡两家,大都督府已经获得了不少田产。”

“其次,我庞家和蒯家以主公马首是瞻,屯田时,必会拿出大量田地来配合。”

“如此一来,大都督府能掌控的田地就接近五成。”

“在这基础上,庞蒯两家还可以暗中帮大都督收购田产,只要再购得一两成,大都督府掌控的田地就接近七成。”

“这时候,屯田的大局就定了,其它世家想搅局,便再也翻不起多大的浪来。”

庞统分析得很有道理,只要庞蒯两家帮忙暗购一两成田产,大都督就能占据主导地位。

不过,出于谨慎,孙贲还是提醒道:“军师,庞蒯两家和大都督府走得近,暗购土地时,只怕会被有心人发觉。”

庞统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主公这顾虑十分合理,属下想到了一个计策,或许可以解决这个麻烦。”

“哦?什么计策?军师快快说来!”

孙贲对此很感兴趣。

庞统理了理思绪,娓娓而谈道:“主公可以和庞蒯两家演一出好戏,让所有荆州人都以为,主公与庞蒯两家闹了矛盾。”

“之后,大都督府先出面收购田地,庞蒯两家因为和主公斗气,也跟着收购,并处处和主公争抢。”

“所谓两虎相争,必有一伤,无论是大都督府,还是庞蒯两家,其它世家都巴不得两方因争斗而元气大伤。”

“当他们还蒙在鼓里,以一副看好戏的心态,来看大都督府与庞蒯两家争地这件事时,大量的闲置土地,就会落入主公手中。”

孙贲脸露喜色,继续求教道:“军师这计策十分精妙,只是,这出戏具体该怎么演?”

庞统没有立即回答,而是先向孙贲拱手一礼:“主公,属下这计策可能会影响到主公的声誉,没有得到主公的许可,属下不敢说。”
首节 上一节 124/8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不风流枉少年之奸臣

下一篇:大明钉子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