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最强霸主

三国最强霸主 第228节


“而且到了那时候,也由不得吕布不打开城门,毕竟,你我两家的兵马都是来勤王的,乃是义军。”

“吕布如果不放勤王兵马进城,就是劫驾,既然是劫驾,那他就是反贼。”

“如此,你我两家的兵马就有理由强攻长安城。”

“当然,能不强攻最好,据我估计,吕布应该有七成的几率会打开城门,放勤王兵马进入长安城。”

听着贾诩有条不紊的话语,曹操心道果然如戏忠所说的那般,其才智不容小觑。

挑了挑眉头,曹操向贾诩追问道:“贾先生,你凭何有七成把握?”

贾诩笑着回道:“曹公,你可曾想过吕布如今面对的局势?”

“因为吕布杀了董卓的缘故,李傕、郭汜的二十万贼子,都对他恨之入骨,如果他再得罪你我两方势力,他就再无一线生机,即便他武艺当世第一。”

“吕布虽然有勇无谋,但他身边的陈宫,又怎么会看不出他们当下所处的危境,到时候,陈宫必会劝吕布打开城门。”

曹操听得连连点头,心中对贾诩更加重视了几分。

就在曹操准备答应两军联合时,一旁的戏忠却是给了他一个眼色,曹操心神领会,便先不表态。

只见戏忠徐徐起身,幽幽说道:“贾先生,凡事哪会都如人所料,你说得未免太过轻松了!”

“你可曾想过,吕布和李傕可能见势不妙,放下恩怨,暂且联合一起。”

“到时候,等你我两方入城,他们再忽然联手偷袭,那咱们就成瓮中之鳖了?”

贾诩听出戏忠话语中的刁难味道,却不动怒,依旧神色泰然道:“吕布斩杀了董卓,又夺了李傕想要的天子,双方势如水火,怕是联合不起来。”

戏忠嘴角微翘,继续反驳道:“贾先生此言差矣,人心难测,海水难量,到了生死存亡之时,谁还顾得上旧日恩怨,就如你我两家,前些天不就还在打生打死吗?”

说完后,戏忠眼神中带着一丝自得地看向贾诩,心想,这下你无法可说了吧。

谁知,贾诩这时候却朗声大笑起来。

戏忠有些疑惑,当即问道:“贾先生何故发笑?”

贾诩收起笑容,肃然答道:“戏先生,以你的才智,难道猜不出长安的乱局,除了我家主公、曹公、李傕、吕布四方势力外,要不了多久,还会有一方大势力卷入?”

“眼下的格局,于你我两家最为有利,如果你我两家不趁现在将天子救出,只怕等那方势力一到,我家主公和曹公都要无功而返。”

“所以,并非我家主公求着曹公联合,而是局势如此,你我两家不得不这么做!”

贾诩这一提醒,戏忠顿时脸色大变,脑海中迅速将当前局势再次分析。

片刻功夫后,戏忠脸露愧色道:“贾先生所言有理,是我考虑不周了。”

“志才,如果马腾、韩遂率军赶来,到时局势定会更乱!”

曹操是何等人物,此时他也想到了贾诩口中所说的那方势力。

戏忠默默地盯着贾诩,心中暗暗腹诽道:“难怪贾诩如此笃定主公必会和孙贲联合,原来他早已勘破了大局,知道马腾、韩遂会来。”

在大局观上,戏忠自问确实不如贾诩,或许只有颍川书院一同求学的师弟郭嘉,能和他相比。

戏忠瞬间思绪万千,和曹操暗暗交流眼色后,又是说道:“你我两家要联合也不是不行,不过,天子救出来后,又该如何安置?毕竟,长安连遭战乱,并不适合重建社稷。”

贾诩似乎早有准备,戏忠的话一问完,他立马便给出回答:“荆州南阳郡的宛城,为汉光武帝的龙兴之地,百姓富裕,商业发达,可立为都城。”

第177章 谁为谁做嫁衣?

戏忠冷冷一笑,好似在笑贾诩把他和曹操都当做了傻子。

如果真将汉献帝安置在南阳宛城,那他们苦费心思筹划,耗费如此多的时间、兵力、粮食,岂不是为孙贲做了嫁衣。

几乎没有多想,戏忠直接讽刺道:“贾先生,我看你家主公也如董卓、吕布、李傕之流,都是目无朝纲,欺君罔上的虎狼之徒,这事,我和我家主公还需细细思量几天!”

贾诩听了后,却是猛地起身,双眼狂瞪,好似一头被踩了尾巴的老虎,指着戏忠怒喝道:“戏先生,你这是血口喷人!”

“我家主公对汉室忠心耿耿,灭黄巾,随义师讨伐董贼,施屯田活民百万,平五溪蛮族叛乱,助孔刺史剿灭豫州叛逆……”

“我家主公如此忠君爱民,戏先生为何无故指责?”

贾诩虽然是在护主,可这里是曹营啊,他如此强势,几乎等于狠狠扇了曹操一巴掌。

曹操的脸色立马黑沉起来,在他身后的典韦、夏侯惇一左一右地踏出一步。

而黄忠也不示弱,往前踏出一步,将贾诩护住,一双虎目发着道道犀利的锐光。

场中的气氛,就好似铺了无数火药,只要点点星火,立马便会砰然爆炸。

戏忠脑中快速思索,一双眼睛直勾勾地钉在贾诩身上:“贾先生,你家主公如果真是忠君之臣,又怎么会肆意决定天子的去留?你倒是说说,想要掳走天子,这不是欺君,那是什么?”

贾诩似乎被戏忠的犀利言辞,逼得有些词穷:“戏先生,我家主公不过是有这提议,如果天子不愿,当然,当然不会强迫!”

戏忠等的就是贾诩这句话,霎地笑了起来:“好,竟是如此,到时天子的去留,就由天子自己决定!”

“天子的意愿,就是天意,谁也不得有异议!”
首节 上一节 228/8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不风流枉少年之奸臣

下一篇:大明钉子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