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最强霸主

三国最强霸主 第356节


“辽东之地,虽然地广,但人口稀疏,人才短缺,很难蓄积夺天下之大势。”

“雍凉二州,民风彪悍,将士骁勇,本是绝妙根基之地,奈何已有马腾、韩遂雄踞,玄德公也很难插足。”

“唯独益州,此处险塞重重,沃野千里,昔年高祖借此成就帝业。”

“今益州牧刘璋暗弱,虽然民殷国富,却无进取之心,且受汉中张鲁觊觎,蜀中智者都希望有明主驾临。”

“玄德公可择时前往依附,暗里结交开明之士,待时机成熟,便可借讨伐汉中张鲁之机,巧夺兵权。”

“若能得益州、汉中,便可构建争夺天下之根基,到时候内修政理,西和诸戎,南抚彝、越,便可先取雍凉,成吞天大势,再得天下有变,便可东取荆州,南下中原。”

“如此一来,大业可成,汉室可兴,天下苍生可救矣!”

诸葛亮妙语连珠,说得刘备一阵失神,等刘备反应过来时,眼中已是异彩连连。

紧接着,诸葛亮命童子取来一幅地图,一边展示给刘备,一边说道:“玄德公,这是益州十九郡的地图,你要成就大业,就需先取益州,立下夺天下之根基。”

刘备朝思暮想的,便是有一块属于自己的根基之地,益州被誉为‘天府之国’,高祖刘邦又在这里龙兴,刘备对它可是眼热得紧。

就在刘备本能地想表达心中激荡的心情时,却陡然想到了什么,脸上立马露出为难的神色:“先生大才,一席话让我茅塞顿开,只是,益州刘璋为汉室宗亲,我如果谋夺他的基业,只怕要遭天下人指责,如此,岂不是失了人心?”

诸葛亮听了后,心中暗想刘备果然是仁义之主,只是,他似乎少了些‘狠辣与果决’。

于是乎,诸葛亮又是劝道:“玄德公,益州本就是汉室皇土,刘璋能得,玄德公亦可有。”

“以刘璋暗弱的本性,莫说对抗袁绍、孙贲、曹操等强力诸侯,就连汉中张鲁的觊觎,都无力抗拒。”

“如此一来,与其让益州落入外姓之人手中,不如玄德公取之!”

刘备心头大动,不过,为了维持仁义形象,他脸色淡然开口道:“刘玄德谢先生教诲!”

刘备这个举动,让诸葛亮更加满意,在他看来,刘备既有仁义之心,又不迂腐,实在是绝佳明主。

刘备将诸葛亮的表情变化看在眼里,顺势说道:“还请先生出山相助,我必将恭听先生教诲,绝不相负!”

诸葛亮没有再推辞,起身向刘备行礼道:“主公心怀百姓,实乃仁义之主,我愿效犬马之劳!”

第273章 郯城战事

刘备招揽诸葛亮的第二天,便带着大军继续赶往郯城,赶路期间,刘备向诸葛亮问策如何应对接下来的局势。

诸葛亮稍作思量后,便给出建议:随机应变,助弱对强,广传名声。

刘备对此深以为然!

……

徐州郯城,此时碧空万里,残阳似血,东南风不停地吹着。

焦黑残破的城墙外,连营如锁,兵锋如蚁,赤线黑线交接融合成漫长弧度,在平野上扩展开来,围绕着一个个巨大的营寨,勾勒出一片浩大的战场。

“咚咚!咚咚!咚咚!”

震天的鼓声响彻战场,尽管已经响了大半天,但却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攻城的曹军主力不愧是百战精锐,个个战技娴熟,即便面临城头密集的箭雨,依旧行进迅速,三五成群相互交替掩护。

城头处,自下而上飞来的巨石、箭矢也如暴雨般,连连洒落,砸射出道道鲜艳的血花。

不过,城头守军都怀着死战之心,城头防线一出现漏洞,很快就被填补上去。

糜字将旗下,糜芳披甲持刀奋战在破开的城墙豁口处,此刻,他眼中只有一个个面目狰狞的曹兵,嘴巴张合着都不知道喊些什么,喊什么呢……‘都去死好了’。

厮杀到现在,糜芳已经战到迷糊了,忘记这场战役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才能结束。

孙陶曹三方接近二十万大军先后轮番投入,围绕着郯城以及曹军八座连营展开激烈争夺,战斗的烈度,几乎要赶上十八路诸侯讨董时的虎牢关大战。

在孙、曹两军连营间,二十里方圆大战场中,又形成了各处小战场,一队队传令兵分布各个战局,构成主帅对军队组织的神经中枢,紧张传递命令。

孙陶曹三方不断调整,不断调用各支精锐寻求突破,同时又试图保存自己的精锐。

士兵可以有轮休的机会,但将领却没有,作为军中最锋利的爪牙,顶多接受大夫简单治疗,又要重新上阵。

这是远超许多人想象的战争烈度,像糜芳这种勉强达到二流的武将,简直比高级炮灰好不了多少。

从上午一直鏖战到黄昏,糜芳已浑然麻木,全凭战场本能砍杀着、躲避着、调度着。

两军尸体在城墙豁口处堆积如山,都分不清哪些是曹兵,哪些是陶兵。

糜芳一度以为自己要被潮水般的兵锋淹没,生死一发的危机,让他神经绷紧到极限,都听不清战场上的声音。

但不知过了多久,眼前的曹兵如潮水一般退去,糜芳追了两步,便被一具尸体绊倒。

正当糜芳挣扎着想要站起来的时候,仅剩的几个亲兵将他按住,并带着哭腔在他耳畔喊着:“糜将军,曹军撤兵了,撤兵了!”

糜芳轻轻“啊”了一声,精神一松,潮水一样的声音这才入耳,其中便有来自曹军的退兵金铎声。

长风从身侧拂过,带起城墙上的陶字帅旗,近处寨墙上的曹字帅旗,以及远处的孙字帅旗。
首节 上一节 356/8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不风流枉少年之奸臣

下一篇:大明钉子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