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最强霸主

三国最强霸主 第731节


马超、严颜对视一眼,一来忌惮黄忠的绝世勇武,二来看黄忠有恃无恐,担心里面有诈,一时间不敢轻举妄动。

两军对峙了足足半个时辰,黄忠心想乐进、司马懿应该已经撤退到安全地带,当即退回寨内,带着部下从后寨撤走。

马超、严颜见黄忠率军撤退,热血一涌便想尾随掩杀,可想到来前刘备的叮嘱,他们又只好先抢占营寨,再做安排。

而等马超、严颜所部汉军将整个营寨拿下,黄忠所率精骑已退得没了影子。

葭萌关内,刘备得了最新战报,脸色却是有些黑沉,虽然他知晓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结果,与他先前的决策有很大关系,可自己作为大汉天子,是不可能错的,那犯错的就只能是马超和严颜了。

于是,马超、严颜辛苦一夜,不但没获得‘苦劳’类的嘉奖,反而遭到刘备使者申饬,这让马超、严颜心中颇为郁闷。

汉军占据了楚军大寨,刘备心想孙贲不日就会率领大军赶到,因而没有派兵攻打三十里外的黄忠所部先锋军,而是命部下加强葭萌关的防务,随时应对更为艰辛的挑战。

第590章 锦囊妙计

六月二日,孙贲统率后续兵马赶到,十几万大军聚集在一起,旌旗蔽日,刀枪如林,而新建的大营更是连绵近十里。

汉军斥候探得消息,被楚军的强大威势吓得魂不附体,连忙惊慌失措地将消息传回葭萌关。

刘备以及汉军众将听说新来的楚军足有十余万,都是脸露惊惧,心怀忐忑,毕竟,葭萌关内的汉军不过七万,而楚军向来以善战、骁勇闻名。

刘备脸色黑沉,汉军众将更是坐立难安,这个时候,法正出声提醒刘备道:“陛下,可还记得离开成都时,丞相让子龙带来的三个锦囊。”

刘备听了后,顿时恍然,连忙从怀中掏出三个锦囊。

根据诸葛亮的交代,刘备先打开了赤色锦囊,只见里面装着一张纸条,略略写着一个‘粮’字。

刘备微微沉思后,便向负责情报的法正询问,是否知晓楚军囤积粮草辎重的地方。

法正微微摇头,虽然他不知晓楚军存粮所在,但也从这个‘粮’字得到不少启发,于是立即派遣斥候、细作出关打探。

临近傍晚的时候,汉军斥候回来禀报说,楚军将大部分粮草、辎重囤积在了数十里外的天荡山。

有了确切情报,法正当即向刘备谏言道:“陛下,楚军十余万大军集聚关外,日夜耗费粮草巨大,如果我军设法攻占天荡山,夺、毁他们的粮草,那楚军将不攻自破!”

刘备认同地点点头:“孝直所言正合我意,只是要夺毁楚军的粮草、辎重怕是不那么容易,不知孝直可有妙计拿下天荡山?”

法正睿目烁烁发光,当即说道如此如此……

刘备听计大喜,当即依计各做安排,其中,赵云、严颜当晚便连夜率军出关。

第二天,张任、马超率军出关,直往楚军大寨杀去,中途正遇着黄忠、郭淮统领的楚军。

两军随即就地列阵,张任见楚军来的大将只有黄忠和郭淮,眼珠子一转,当即出阵向郭淮提出单挑。

郭淮血气方刚,想都没想,便拍马舞刀杀出阵去。

两人交锋后,郭淮年轻气盛,攻势猛烈阳刚,张任乃是赵云的师兄,枪法虽然算不上顶尖,但也是一流水准。

两人战得火星四射,风尘席卷,看得两军将士惊呼连连。

也就在这时候,马超暗暗取出弓箭,拉弓瞄向了郭淮。

黄忠看得眼切,暗骂一声无耻,按住凤嘴刀,也摘弓急射。

只听‘咻’的一道破空声响起,马超所射冷箭化作一道迅光,直袭向郭淮的后背。

郭淮听得背后箭响,顿时大吃一惊,心知汉军内有人暗放冷箭。

郭淮有心躲闪,只是赵云死死将他缠住,让他无暇去避。

就在郭淮以为自己难逃一劫的时候,己军方向也传来一道箭矢破空声,下一刻,便听到‘铛’的一声暴响,却是两箭相撞破碎。

被坏了好事,马超狮目一凝,当即恶狠狠地瞪了黄忠一眼。

黄忠却是丝毫不惧,反而鄙夷地回瞪了马超一眼。

两人心中有了火气,不用‘叫战’,便默契地飞杀向对方。

一时间,两方将领捉对厮杀,各斗百余回合。

张任见时机差不多成熟,当即向马超投去一个眼神,马超会意,当即与张任故作不敌败退。

黄忠、郭淮虽然心中微微有些不解,但还是挥军徐徐掩杀,顺势将之前丢掉的营寨拿下。

至于张任和马超,并没有赶回关内,而是在临近黄忠、郭淮营寨处草创一寨。

第二天,黄忠、郭淮率军杀到汉军寨前,张任、马超迎战一阵后,又是败走,黄忠、郭淮随即又顺势夺下了汉军营寨。

连夺两寨后,黄忠没有继续率军冒进,而是派人传报后军。

孙贲在和贾诩、司马懿商议后,派庞德率军接应,同时让他提醒黄忠小心行事。

庞德率军接过黄忠、郭淮夺下的第一寨,并赶到第二寨,向黄忠提出转达提醒:“汉升将军,张任、马超连退两天,轻易放弃两寨,这里面必是有诈,接下来还需谨慎行事!”

郭淮听了后,不等黄忠答复,已傲然笑道:“令明将军多虑了,我军士气旺盛,正该乘胜追击,一鼓破之,这样的机会岂能白白错过,令明将军暂且静观其变,看我和汉升将军如何建功!”

黄忠思索一阵,也觉得汉军的行为颇为蹊跷,于是命郭淮务必小心应对。
首节 上一节 731/8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不风流枉少年之奸臣

下一篇:大明钉子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