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最强霸主

三国最强霸主 第736节


作为少有的‘人精’,司马懿很快便猜到孙贲不想亲口拒绝,于是出声劝道:“子义稍安勿躁,赵云智勇双全,且有善谋之士法正相助,不可轻敌,如今,我军尚不清楚他们有什么算计,还是先静观其变!”

初听之下,颜良觉得司马懿说得在理,不过,细细一想,心中却多了一些想法:“楚国豪杰众多,自己虽然武艺不俗,但在陛下心中的地位依旧不是很高,伪汉虽然在负隅顽抗,但已蹦跶不了多久,一旦伪汉灭,再想立大功,就难了!”

心中如此想着的同时,颜良脑中灵光一闪,再次提议道:“陛下,仲达军师刚才虽然说得有理,但末将却有不同的看法,我军兵多将广,如果一味固守,怕是会有损士气,不如由末将率军前去试探一番。”

孙贲微微点头:“如果只是试探,那倒也无妨,不过,你务必慎重行事,万万不可冲动冒进!”

颜良得了孙贲许可,顿时大喜,连忙保证不会冲动冒进。

不过,司马懿似乎有些不放心,随颜良出帐后,教道如此如此。

颜良见司马懿说得在理,便点头采纳了建议。

半个时辰后,颜良带着本部兵马出了天荡山大寨,走到半山腰的时候,颜良问向身边众将校:“你们谁敢去诱敌?”

副将鞠义稍作犹豫,便是应道:“末将愿往!”

颜良心中一喜,当即按照司马懿的建议吩咐道:“敏之,你去诱敌的时候,只许输,不许赢,等将汉军引到这里,我自有妙计对付他们。”

鞠义受命,领一万兵马径直下山,而颜良则根据司马懿的建议各做布置。

天荡山外不远处,赵云、法正见激将法不行,而楚军人多势众,天荡山又地势险要,无计可施之下,心中正颇为苦闷。

这时候,忽有斥候来报,说山上有一部楚军正赶来搦战。

听到这个消息,赵云、法正立即转忧为喜。

就在赵云准备亲自率军迎战的时候,偏将张著出列请战道:“来的楚将鞠义不过是个无名之辈,根本无需子龙将军亲自出手,末将出手便可将他斩杀!”

对于张著的本事,赵云心里是有数的,张著不论是武艺还是韬略都还算不错。

本着试探楚军的想法,赵云同意了张著的请战,拨给了他六千兵马。

没过多久,张著率军与鞠义所部人马相遇,两军兵对兵,将对将厮杀起来。

一开始,鞠义‘还能’和张著战得不相上下,可过了三十回合后,鞠义便不敌败走。

张著见鞠义要逃,哪里肯舍,一边紧追,一边呼令汉军掩杀。

鞠义‘慌不择路’狂逃,而随行的楚军为了逃命,不少人更是丢盔弃甲。

看到这一幕,张著大喜过望,连连呼喝大军加紧追击,似乎不擒杀鞠义便誓不罢休。

只不过,就在张著率军追得兴起的时候,天荡山上突然滚落无数巨石、圆木。

异变突生,张著大惊失色,连忙慌乱逃窜。

张著动作利索,倒是躲过了巨石、圆木袭击,但普通汉军却没这么好的运气,不少汉军被巨石、圆木砸成了肉泥。

张著一边策马奔逃,一边朗声大呼:“撤退,速速撤退!”

可张著一行人刚逃出没多远,却发现后头又出现了一部楚军,为首之将手持青锋刀,坐胯漆黑骏马,端的是威风凛凛。

张著认识颜良,更知晓颜良的本事,心中不由暗暗叫苦:“完了,这下麻烦了!”

就在张著有些不知所措的时候,颜良策马杀近,青锋刀一起,便劈出凌厉一刀。

死亡的危机压来,张著惊惶挥刀拦挡,可两柄大刀刚刚相撞,他便感觉一股浩大的力劲涌入他的身体,不但震得他五脏六腑生疼,更将他震飞落马。

颜良冷冷一笑,对亲卫使了个眼色,立马便有亲卫一拥而上,将张著死死制住。

第596章 颜良的小心思

张著被擒,他所率领的汉军顿时一哄而散,慌不择路狂逃。

楚军四下追击,虽然没有追出去太远,但也俘虏了不少汉军。

颜良大胜而归,孙贲心情不错,立马记了颜良一功,便赏赐了不少金银。

颜良心中暗喜,对于再立功劳,更加渴望。

天荡山下,汉军败兵回见赵云,将战事经过细细告知。

赵云听了后,脸色凝重,忙与法正商议:“孝直,因为大意,我军输了一阵,依你看,我军接下来该如何行事?”

法正背着手,在大帐内往来走动,好一阵后,才开口道:“子龙,孙贲这人性情沉稳,一般的计策怕是难以骗得他统领大军下山来战,这般一来,我们不如反其道而行,步步为营,不断给楚军施加压力!”

“步步为营?这太冒险了吧,如果出了纰漏,我军便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如果不用这反客为主之法,一来,我们很难诱使孙贲统领大军下山来战,二来,我军新败,将士士气低落,如果久久没有建树,我军必定人心惶惶,如果孙贲趁势来攻,那我们就真的危险了!”

赵云沉默了,想到孙贲平生战绩辉煌,他顿时明了,如果不用奇策,他们不但难以成事,还有性命之忧。

心中有了抉择,赵云当即回道:“孝直所言有理,孙贲乃当世雄主,平常计策难以奏效,现在唯有犯陷一试了。”

听了赵云的回答,法正满意地点点头,随即又建议赵云将近日得到的赏赐犒赏全军,从而振奋全军士气。

赵云平日里对金银钱帛之物不是很看重,听了法正的提议,几乎没有任何考虑,便开始实施。
首节 上一节 736/8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不风流枉少年之奸臣

下一篇:大明钉子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