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最强霸主

三国最强霸主 第757节


也就在这时候,祝融夫人娇目一瞪,手指孟获喝道:“你这死鬼当断不断,今后必受其乱,汉帝这般仁义,不但不计较你之前的无礼,还愿意依约交付梓潼、巴西二郡,有如此好事,你还在犹豫什么,还不快快答应?”

祝融夫人不开口则已,一开口便气势逼人,好像南蛮之王不是孟获,而是祝融夫人。

说起来,孟获虽然生得虎背熊腰,凶神恶煞,但他却是个惧内的人,平日里,祝融夫人拿了主意的事情,他基本上不敢反对。

孟优、朵思大王见祝融夫人在外人面前如此喝斥孟获,虽然心中不喜,但也不敢出声给孟获帮衬。

孟获呵呵一笑,连忙向祝融夫人投去眼色,好似恳请祝融夫人给他留些面子。

不过,祝融夫人似乎还记恨着孟获前番见死不救的事情,冷哼一声后,撇开头不作理睬。

孟获一时间骑虎难下,稍作考虑后,最终答应下来。

得到想要的结果,法正心中狂喜,但脸上却不露声色。

之后,法正又与孟获细细商议一番,便和马超告辞回成都,至于孟获,则带着一众南蛮残兵赶回南蛮地界。

第613章 借刀杀人

汉军退走,蛮军撤离,一时间,梓潼、巴西二郡几乎成了无主之地。

不过,因为汉军的坚壁清野,加上楚军粮草短缺的问题没有完全解决,楚军只是夺取了梓潼、巴西两郡的几处要地,并没有占领全郡。

八月三日,梓潼郡汉寿城,有细作向孙贲禀报,说蛮王孟获回到蛮境后,得朵思大王与祝融夫人游说各部落,再聚大军八万,正往梓潼郡杀来。

并且,刘备在和南蛮正式结盟后,将镇守南蛮周边数郡的兵马北调,汇聚大军六万,正杀向巴西郡。

听到这个消息,孙贲神色微凝:“仲达啊,蛮汉两军怀恨杀来,有了之前的教训,他们必将更加谨慎,接下来的仗,怕是不太好打。”

“是啊,吃一堑,长一智,我军再想速败蛮汉两军确实有着难度。”司马懿认同地点点头。

“单单这个问题,倒不是不能解决,毕竟,我军战力远胜蛮汉两军,真要硬碰硬,我军根本不虚,真正让朕担心的还是粮草辎重的供应。”

“陛下说的对,不入蜀地,不知山道艰险,粮草辎重的转运确实是制约我军攻略蜀地的关键因素。”

“仲达啊,依你看,我军可有巧胜蛮汉两军的法子?”

“巧胜的法子?”司马懿口中喃喃,随即陷入沉思,好一阵后,他开口说道:“陛下,蛮夷之民不服王化,蛮王孟获更不是甘于人下的善类,前番,孟获将刘备排挤走,便是明证。”

“现在,孟获之所以愿意和大耳贼联手,因为我军势大,他们为了自救而结盟。”

“一旦陛下将大军撤回蜀地,孟获和大耳贼为了争夺梓潼、巴西两郡,势必会反目成仇。”

“这般一来,陛下只需命一智勇双全的大将镇守葭萌关,坐等蛮汉两军斗得两败俱伤。”

“而在这期间,我大楚可以从容准备攻蜀物资,让征蜀将士多加歇养,一旦时机成熟,便发起雷霆攻势,重新夺回梓潼、巴西两郡,甚至深入蜀地!”

孙贲面露喜色,越听越觉得有理:“仲达所言有理,就按仲达说得办!”

八月七日,梓潼郡涪县!

黄忠得了孙贲的号令,虽然对舍弃梓潼郡心有不甘,但还是依令行事,让魏延率大部人马先行,他自引一部精锐断后,提防蛮军追击。

与之相对,孟获率军进入梓潼地界后,便一路杀向涪县,想寻黄忠、魏延报仇。

可还没到涪县,孟获便听到细作来报,说黄忠、魏延已率军离城,正撤往葭萌关方向。

孟获得知后,当即以为黄忠、魏延见蛮汉两军势大,因而畏惧退走,不由心中狂喜。

于是,孟获迅速吩咐孟优率领五万蛮军先去拿下涪县,随即亲率三万蛮军,会同祝融夫人、马超、朵思大王等将领,对黄忠、魏延展开追击。

孟获自以为黄忠、魏延是被他的八万蛮兵吓破了胆,一心顾着追击,并没有多做提防。

当孟获率军追入一处山谷时,谷道两侧突然滚落大量巨石和圆木,一众蛮军没有防备,当即被砸死、砸伤不少。

就在孟获被吓得惊魂未定的时候,谷道两边鼓声震天,一时间不知有多少兵马杀出。

联想起前番的大败,孟获以为楚军大部兵马在这里设伏,几乎习惯性地勒马转身狂退。

一众蛮军有样学样,纷纷慌不择路狂逃,少有人停下来的拦挡,一时间,蛮军自相践踏而死者,不计其数。

听到后头此起彼伏的惨叫声,孟获面如土灰,率军径直冲出谷道。

可刚出谷道没多久,前头又杀出一部楚军,为首之将手持凤嘴刀,坐胯黄骠马,正是黄忠:“孟获贼子,记吃不记打,纳命来吧!”

黄忠厉声大喝,一拍马腹,飞速向孟获逼近。

孟获心中惊恐到极点,一边急退,一边命左右拦挡。

只可惜,普通蛮军根本不是黄忠的一合之敌,很快便被黄忠杀出一道破口。

就在孟获有些不知所措时,他的视线内突然出现马超的身影,几乎本能地,他向马超呼救道:“孟起将军,本王在这里,快快前来相救!”

马超听到后,口中答应得爽快,可行动时却颇为拖拉。

就在孟获急得骂娘的时候,黄忠飞马逼近,凤嘴刀一起,便以骇人之势袭向孟获的后背。

死亡的危机逼来,孟获又惊又怒,几乎本能地顶起盾牌拦挡。
首节 上一节 757/8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不风流枉少年之奸臣

下一篇:大明钉子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