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逆明1644

逆明1644 第259节

“马士英,你们气死朕了!”朱慈烺气得一脸铁青,指着马士英等人,怒不可揭的怒吼,他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马士英还这么顽固,难道要他这个皇帝跪下去求他不成?他马士英受得起吗!

“朕不管你们同不同意,军制革新朕都势在必行,明日朕就颁布圣旨!”朱慈烺懒得在多言,反正不管他们同不同意,革新都必须施行!

“皇上息怒!臣等支持皇上!”马士英黄道周钱谦益三个老顽固虽然带着一半的朝臣不同意,但还有李岩孙哲以及钱不缺等三十位朝臣是坚定支持的,再有刘宗周和章宗义以及另外十几个朝臣虽然没有明确表态支持,但他先前站了起来,至少表明了他们不会反对。坚定支持和不反对的人也占了一半,朱慈烺就算强行推行,所遇到的阻力也是可以承受的。

“平身吧!”扫了李岩刘宗周等人一眼,朱慈烺语气微微缓和。

李岩孙择和钱不缺等人立刻起身,钱不缺还暗暗挑衅了马士英一眼,得意非常,气得马士英,胡须一抖,面目潮红,只觉得皇上身边有钱不缺这样的佞臣存在,大明前途堪忧,他身为首辅,决不能让皇上被这样的佞臣蛊惑!

马士英依然跪着,突然道:“皇上,老臣年纪大了,许多事情上精力不济,皇上若不听老臣一言,便恳请皇上准许老臣告老还乡!”

“皇上,老臣也觉得老眼昏花,精力不济,恳求皇上准许老臣告老还乡!”黄道周与马士英几乎同时拜倒在地,可见两人的死硬程度相差无几。

只有钱谦益已经微微有些犹豫,但看到马士英和黄道周如此,钱谦益不得不咬了咬牙,一同拜倒在地,准备告老还乡!

盯着马士英等人和他们身后跪着的一半朝臣,朱慈烺双眼微微一眯,沉默了片刻。

“你们几个老顽固,这是在逼迫朕啊!”朱慈烺语气有些冷,不少官员心头微颤。

“好!马士英,你既然不想当这个首辅了,那朕就成全你,准你告老还乡!”朱慈烺冷笑,马士英他们强硬,他这个皇帝却更加强硬,看谁斗得过谁。

马士英身体颤抖,皇上这是什么意思,听皇上的口气似乎只准他一个人告老还乡。

“老臣,谢皇上恩典!”马士英嘴角抽搐了一下,事以至此,他也只能死硬到底了,随即缓缓摘下头顶上的乌纱帽,露出头顶已经小半银白的发丝,将乌纱帽放在地上。

“皇上一意孤行,还请皇上准许老臣也告老还乡!”黄道周老脸潮红怒道。

倒是钱谦益这个时候却沉默了,引得黄道周对其冷哼了一声便不再理会,说到底,自从钱谦益亲自烧毁东林书社,黄道周就一直看不起钱谦益,认为他贪生怕死,贪恋权势!

朱慈烺没有理会黄道周,只斜了他一眼后便一甩袖口:“哼,退朝!”

---

254.第254章 推行革新

朱慈烺这么一走,马士英顿时就瘫坐在地。

良久,马士英才无奈一叹,缓缓站了起来,向着金銮殿外走去。

“首辅大人慢走!”却是黄道周叫住了马士英。

“黄阁老请慎言,老夫已经不是首辅了,如今不过是一普通平民尔。”马士英显得有些颓废的说道,他确实觉得有些累了,现在什么都不想管了。

黄道周看着马士英此刻的样子,竟然一下子说不出话来,他能说什么,原本他与马士英一同告老,但皇上却只同意了马士英没有理会他,他们二人一个曾经出身东林党,一个曾经是东林党的死对头,本就有间隙,如今间隙更大了。

“马首辅言重了,你虽然告老,但也是从首辅之位退下来的,叫你‘首辅’无不妥。”黄道周肃然道。

的确,每一个告老的朝臣,都可以保留他们告老之前所在职位的尊称,一般向马士英这样的人,就算告老回乡,当地的父母官也会把他供起来,不敢有任何怠慢,这是一种众人默认的规则,谁都不想自己告老退休了之后,真个成了‘平民’。

“马首辅放心,虽然皇上并没有让老夫也告老,但老夫不会就此妥协,就算舍掉这条老命,也势必劝说皇上收回成命!”黄道周说得极为坚定。

马士英自然不会怀疑黄道周的坚定,做为礼部尚书,其实黄道周比他还要固执。

“哎---老夫过几日就要回乡下去了,黄阁老保重!”马士英本欲言又止的想对黄道周说些什么,但片刻只叹息了一声,没有把那些话说出来。

马士英说完,便直接转身往宫门方向走了。

黄道周皱了皱眉,觉得马士英的态度似乎有些,总之,黄道周一时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当即,黄道周也不多想,只收拾了心情,往御书房方向走去,想追着朱慈烺再行劝说。

其实马士英刚才似乎是一下子想通了,觉得皇上革新祖制,并不一定就是错的,他想出言劝说黄道周不要跟皇上再对着干了,且看看皇上革新的成效也无妨,但他刚才就是因为阻止皇上更改祖制才辞的官,那样的话怎么好说出口,这才化为无奈的一声叹息。

马士英是什么都不想管了,他确实感觉到有些累了,反正首辅他也当过了,当今皇后名义上还是他的义女,皇后所生大大皇子自然名义上也是他的外孙,有这两层关系存在,马士英忽然觉得,他当不当这个首辅似乎已经无所谓了。

朱慈烺当然不可能见黄道周,任由黄道周在御书房外面跪着。

次日,朱慈烺连下数道圣旨。

因为马士英告老辞官,兵部尚书一职空了出来,朱慈烺第一道圣旨便是任命李岩为兵部尚书。

第二道圣旨,朱慈烺任命吏部尚书钱谦益为新一任首辅。

第三道自然就是推行军制革新的圣旨,朱慈烺让李岩牵头,刘宗周和钱谦益从旁辅助,共同推行革新。

朱慈烺这几道圣旨都是有自己的考虑的,军制革新最重要的便是兵部,想要推行,就必须要兵部全力配合,而李岩是最合适的人选。

至于升任钱谦益为首辅,那是因为朱慈烺考虑到‘平衡’,满朝文武,有一半的人反对军制革新,若是这些人真个团结在一起,也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会给革新带来很大的阻力,钱谦益就是分化他们的一颗老鼠屎,因为钱谦益是随同马士英和黄道周一起反对革新的三位阁老之一,但立场并不是那么坚定,如今马士英告老,反对革新的一方就只剩下钱谦益和黄道周,而因为钱谦益成为了首辅,自然不可能由黄道周领头,以钱谦益不坚定的立场,以及有些拖拉的行事方式,黄道周必然孤掌难鸣,难以成事。

果然,因为钱谦益不坚定的立场,革新虽然遇到一些阻力但还是能有条不絮的进行。

开弓没有回头箭,一旦革新进行到一定程度,黄道周等人就算在反对,也没有用了,还会为了稳定局面,不得不无奈配合。

历朝历代,任何一次改革都必然会造成一定的混乱,朱慈烺这次的军制革新也不例外。

卫所制度最主要的便是‘军屯’,军户有自己的土地,但这些土地全部都是属于朝廷所有的,卫所一旦取消,军户便不在是军户,理论上自然不能在耕种朝廷的土地,如此倒是引发了一些混乱,不过随后朱慈烺下旨将以前军户的土地全部无偿分配给军户,立刻便将混乱压制下去。

另外的混乱则是来自于军户当中那些有军职的百户,旗总之类的人们,这部分人非常庞大,大明军队并非每个百总手下都有百人,甚至许多百总手下只有十几人,有些旗总更是光杆一个,但不妨碍他们有军职在身,而朱慈烺的常备军和守备军一旦确立,不可能安置得下这么多原先卫所里面百总旗总之类的基层将官,这些人的去留立刻就成了问题,若是安排得不妥当,造成的混乱同样不好平息。

朱慈烺与李岩等人商议过后,决定以多发田产和补偿一些银两为利,安抚这些人,如此一来,虽然还有人不服,不过到底已经是极少数,翻不起任何大浪。
首节 上一节 259/112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不可能这么富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