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逆明1644

逆明1644 第322节

为了更方便的管理以及来年更好的分配,朱慈踉决定先在南京城周围试种,为此,朱慈踉连夜书写了甘薯,马铃薯,玉米的种植方法和主要的注意事项,令工部刊印成书籍,不久后跟随种子一同发放下去。

次日,南京城以及周围百里内各镇大规模张贴皇榜,内容简单易懂。

“皇榜,皇榜!”

“朝廷试种新种,号召京城方圆百里内百姓种植,朝廷免费提供种子和种植方法,并承诺无论收成如何,均以二两银子一亩的价格收购,有意向者均可前去衙门登记领取种子!”有识字的百姓大声读了出来。

“嘶----,二两银子一亩的价格收购!”

看到皇榜的百姓在理解了其中的内容后,无不瞪大了眼睛,心头震撼。

“这是真的吗,竟然有这种事!”要知道,以当前的亩产,若是仍然种稻谷或者小麦的话,上等良田也不过每年亩产三石,季产一石半,这还是风调雨顺的结果,更重要的是,皇榜上面竟然没有表明上等良田和下等廋地,岂不是一视同仁,要知道,廋地的产量相比上等良田可少太多了,季产连一石都不到。

按照江南当前一石粮食一两银子的价格计算,今年已经是第二季了,朝廷竟然还以二两银子一亩的价格收购,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事情啊,百姓们能不激动吗。

“可信不?”一名百姓有些疑虑,话语中透着不敢置信。

“这是皇榜,当今皇上亲自发布的,当然可信!”另一名百姓倒是深信不疑,立刻说道。

“对对,皇上乃圣明之君,绝不可能欺骗百姓,说二两银子一亩就二两银子一亩!”

百姓们无不赞同,自皇上登基以来,所作所为无不为百姓着想,百姓们自然也是发自真心的爱戴,只要是皇上说的话,他们便深信不疑。

“既然有这等好事,那便不能够放过,我家有三十亩地,这秋粮就种朝廷的新种了,我这就回去带家人去衙门登记领种!”

“我家有百亩地,也要全部种新种!”

“我家也是!”

---

有二两银子的诱惑,几乎所有的百姓都支持,当日,南京城以及方圆五十里内的各镇衙门全部饱满,大批百姓带着家人拉着牛车前来登记和搬运种子,近两万斤新种得以在南京城方圆五十里内顺利推广。

百姓们按照朝廷教受的方法种植,先不说收成究竟会如何,单单种植方法和打理过程的简便,最主要的便是抗旱这一点,还有连沙地也能种,让百姓们深感这新种实在是太好种了。

“民以食为天,相信来年不用朝廷推广,百姓也会更加热切种植!”百姓们如火如荼的开始种植,朱慈踉听完下面的人汇报,淡淡一笑,这第一次推广种植,百姓们或许还有疑虑,但他相信,只要收成一到,再经过大明日报的大力宣传之后,次年根本不用朝廷推广,百姓们也会抢着种植,不出两年,这甘薯,马铃薯和玉米便可在大明境内遍地开花,以这三样的产量,到时候大明百姓便可真正过上吃食无忧的日子了。

319.第319章 提倡经商(一)

朱慈踉的动作还没有完。

本来一张皇榜,以二两银子一亩的价格让百姓们试种新种就引起了许多官员的反对。

毕竟这二两银子一亩的价格下来,近百万亩地便是近两百万两银子的花费,算上南洋购买种子的花费,以及赏给郑芝龙的银两,便是近三百万两的花费,大明的国库当前虽然充裕,但也不能这么花费。

当然,这样的事情毕竟还属于‘小事’的范畴

这两年,朱慈踉弄出来的大事实在是太多了,不管是东林党的覆灭,还是军制革新,亦或者是清洗盐政和取消士族宗室特权等,无不引发过滔天巨浪。

如今对于文武百官而言,当今皇上提出来的,只要不是什么事关天下的事情,在他们眼里都是‘小事’,所以‘区区’两三百万两银子的花费,文武百官们虽然不满,但真正跳出来反对的倒也不多,阻力倒也不大。

然而这一次不同了,文武百官们甚至将其看做是堪比东林党覆灭或者取消士族宗室等一个等级的滔天大事。

朱慈踉打算从今日起,敞开对天下商人的限制。

“皇上这是要搅乱士农工商的排名等级啊!”

跟朱慈踉意料中的一样,他才刚在早朝上提出来,立马引起来文武百官的强烈反对。

“皇上,商人逐利,通常以伤害百姓的利益来赚取钱财,是自私自利的代表,本就应该是卑贱的,皇上竟然还要提倡,臣等坚决反对!”

以钱谦益为首,除了李岩等少数几人外,大部分文武百官全部反对,而且态度非常坚决。

这种事情他们根本不能接受,士农工商,商人因为赚取百姓的利益生存,加上历朝历代确实经常出现一些为了一己私利不顾百姓死活的奸商,所以商人一直都是最卑贱,是自私自利的代表,被全天下人鄙夷看不起。

商人地位的底下表现在不能穿丝绸,不能考科举,也就是不能入朝为官,同时还表现在出门时的车马方面,拉车的马不能超过一匹,对于商人而言,这些都是被极为严格的限制的,若敢违反,不是抄家便是直接杀头,稍微好点的家庭都不愿娶商人的女儿,或者将女儿嫁入商家。

所谓商贾不知亡国恨,朱慈踉也对一些商人为了一己私利甚至出卖国家和民族痛恨万份。

例如,满清为什么能在数十年时间里不断强大,一度压得大明喘不过气来,现如今更是占据大明北方半壁江山,这或许有满人频出英主悍不畏死的缘故,但也有汉人奸商自私自利出卖不断在满人弱小之时为满人输血的缘故。

朱慈踉虽然痛恨,但也不得不承认商人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各方面不断推陈出新的源泉,大明想要真正的强大,想要一直屹立在世界之巅,绝对少不得商业的繁荣,对于商人的压制必须得到松绑,他踉要做的便是放开那些限制,不再从全方位打压商人的地位。

“众爱卿只看出了商人逐利,却忽略了他们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天下正是因为有了商人,才能将沿海的食盐运到内地,将各地生产出来的粮食布匹等运到各个缺乏的地方,若是没有商人将各种各样的东西带到各处,那么许多东西成产出来便没有了作用,百姓们也无论如何也无处得用。”朱慈踉说道。

“可是皇上,再怎么说也改变不了商人损害百姓利益来赚取钱财的本质,当年陕西等数省大旱,百姓民不聊生,便有许多商人趁机抬高粮价,流寇四起便有他们的责任!”户部尚书刘宗周据理力争道。

“刘爱卿你错了,大旱之时,商人趁机抬高粮价不顾百姓死活固然可恨,但没有商人,又是谁在朝廷的救援之前将粮食运到灾地。”

“商人为什么能够趁机抬高粮价,其主要原因便是当地的粮商太少了,只有数家粮商,所能运送的粮食有限,诸位爱卿想想,若是有成百上千家粮商,运去了成千上万吨的粮食,那么还会有趁机抬高粮价的事情发生吗?”

垄断才是物品价格没有上限的源头,朱慈踉始终坚信,有竞争,物品的价钱便不会高到哪里去。

“臣等还是不能同意,商人的本质终究是自私自利的!”刘宗周态度极为坚决。

群臣纷纷点头,连平时不时呛刘宗周几下的黄道周也在这个时候也不断的点头赞同刘宗周的言语。

看着底下文武百官的反应,朱慈踉无奈的叹息了一下,他就知道单单说肯定是不能说服这些文武百官的。
首节 上一节 322/112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不可能这么富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