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逆明1644

逆明1644 第751节

一艘荷兰商船上。

“该死的,这群大明强盗,他们抢走了我们伟大荷兰的印尼,这些人都是从印尼回来的。”这艘荷兰商船上的船长既是商队的领导者,同样也是一支荷兰舰队的一名子爵长官,指挥数艘荷兰战舰。

当初大明与荷兰人海战之后,便是从荷兰人之手夺下的印尼群岛和马六甲海峡。

原本荷兰人不仅能从印尼群岛掠夺许多物资和殖民,更能收税从马六甲海峡经过的船只,每年都有一大笔进项,可是自从印尼群岛和马六甲海峡都被大明占据了之后,这些进项便都成了大明的了。

最让荷兰人不能够忍受的是,大明攻占印尼群岛,不是用来殖民的,也不止是淡淡掠夺上面的资源,大明是完全将印尼群岛并入大明,在上面设立了县府官员,设立了驻军,还移民近三百万,这么几年下来,就快彻底进化成大明的领土了。

“那些,原本都该是我们伟大荷兰的地方,要不了多久,我们伟大荷兰会重新夺回来的,都时候,上面的大明移民必须通通赶进海里喂鲨鱼!”荷兰子爵恶狠狠的说道。

这几年,荷兰和法兰西以及英格兰争斗,无暇顾及远东,现在荷兰已经和英格兰和法兰西签订了和约,不仅支持荷兰从大明手中夺回印尼群岛和马六甲海峡,还隐隐准备和荷兰联合在一起,一同对付大明。

大明近年来虽然停止了继续制造木制战舰,但两大舰队加在一起,也有两百六十艘战舰,其中九成都是战斗力强大的神威级战舰,海军势力遍布东海和南洋一带,并且不时从马六甲海峡出印度洋,让欧洲各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

由于大明海军的强大,不管是荷兰舰队还是英格兰等其他欧洲各国的舰队,来往太平洋和印度洋都不敢从马六甲海峡经过了,而是转道从大洋洲边缘经过,这对一向自负的欧洲各国而言,是不可想象的。

更让他们担忧的是,害怕大明舰队齐出,到全世界和他们争抢殖民地。

所以,他们做梦都想搞垮大明舰队,击败大明舰队,最不济也要将大明舰队死死封锁在南洋。

欧洲各国的想法,大明暂时还不知道,当前,解决回归移民的安置问题才是大明当前主要的事情。

将近六十万回归移民,不管是土地还是房屋都需要不少,好在大明朝廷早有准备,预留了大量荒地,将发放给这些回归移民种植。

大多数回归移民选择了原本所在的家乡。

随着第一批移民从泉州踏上中原大地,一些泉州的百姓提前得到消息,好奇的在此观看。

庞大的船队靠岸,泉州的百姓似乎见惯了这些,并不觉得多么惊奇,倒是从船上下来的人让他们睁大了双眼。

只见从船上下来的回归移民,一个个穿丝戴银,衣着颇为华丽,似乎是从哪里做生意回来的豪商,谁也无法想想,他们当中许多人都是当年逃避战乱的北方难民。

当初大明还没有北伐收复北方,许多移民印尼的百姓都是北方的难民,当初这些北方难民虽说有大明朝廷的救援,一般不会有被饿死的情况,但穷困是一定的,可是短短六年,全部都变了个样。

随着回归移民各自回到自己原本的家乡,各省都有一批,这些人几乎便是最好的宣传者,在印尼拼搏六年,流血流汗,就是为了衣锦还乡,一个个回到家乡后,挥金如土,最次的回归移民都带回来了超过十万银元的财产,相当于当初的一千两银子的巨款,要知道,一家五口人,要是只简单吃用的话,一年都用不上一千银元,而现在十万银元,几乎便相当于一家五口不用做事的活一辈子。

十万银元还是最次的人,最厉害的人加上在印尼也做一点生意,有人带回来了超过百万银元。

若只是一部分人如此也就罢了,可是几乎所有回归的移民都是如此,加上大明日报也在有意识的推波助澜,似乎移民拼搏几年便能成为土豪,这样的想法已经成为许多大明百姓的共识。

大明当前已经有一亿五千八百万人口了,每年都在以数百万,上千万的速度增长,中原的资源有限,想发财的人都看准了移民。

大明境内掀起了一轮移民热,许多移民准格尔和藏区的移民项目,哪怕朝廷开始再优惠的条件,也只有极少极少的人报名,可是现在,大量百姓涌入衙门,报名移民的地方排起了长队。

有了大量大明本土百姓积极移民,大明对藏区和准格尔的同化和改造进度大大增强。

716.第716章 藏富于民

时间很快就到了七月中旬,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已经超过了一年半的时间,算上设计的时间,超过三年!

上万年轻力壮的俘虏苦力忙碌,无数水泥钢材供给,虽然当前无法提供焊接技术,但靠着在钢条上钻孔,靠着精细的拼接,靠着无数水泥浆的浇筑,一根根巨大的柱子从江底支撑桥面,这座世界历史上的第一座跨江大桥终于建设成功了,堪称奇迹。

又是一天的时间,当上百名技术工匠踏上已经干涸结硬的水泥桥面,看着脚下浩荡长江,就连他们也不相信这样的奇迹竟然在自己的手中设计督造完成了。

大约在沉寂了半刻钟后,所有技术工匠爆发出了热烈的欢呼,每一个个双目含泪,他们完成了一个历史壮举。

当消息传出去,各地百姓,朝廷文武百官,就连朱慈踉都亲自来观看这历史的一刻。

大明的强大再一次深入大明百姓心里,大明的民族自信心又一次增涨。

长江大桥的贯通,紧接着便是在桥面上铺设铁路。

由于早先设计时便考虑过,大桥的桥面设计得很宽,能容纳两条铁路之余,还能余下一条供三辆马车并排行驶的水泥路面,在其他地方铺设铁路的同时,这条水泥路面已经先一步向百姓开通。

这一刻,两岸的百姓过江,再也不用坐船。

马车在水泥路上面奔跑过江,大量货物来回运送,极大的刺激了南京城一带长江两岸的经济发展。

皇宫御书房。

“南京长江大桥虽然建城了,但大明各地还有大量的跨江跨河大桥需要修建,而且大明超过万里江山,光靠着三百余万俘虏修建铁路网和水泥路网过于缓慢,所以朕决定在各地大规模征召民夫,由朝廷发放工钱,各县百姓参与,不仅将自己县里的铁路和水泥路修建起来,还要同时兴修水利,有大明亿万百姓参与,朕相信,五年内,大明全国各地的水泥路网和铁路网以及水利设施都都能全部修建完毕!”朱慈踉对着李岩等六位内阁大臣说道。

“皇上可否想过,大明之广,若由朝廷发放工钱,全国各地亿万百姓参与修建路网水利等,将要花费的钱财之巨,无法想象。”掌管户部的刘宗周说道。

朱慈踉点了点头道:“朕当然想过,但朕此举正是要将国库里的钱财散发到民间去,所谓藏富于民,民富则国方能富,届时还能得到全国铁路网和水利,利国利民,总好过国库大量钱财闲置的好。”

当初成立大明中央银行与国库绑定,如今大明中央银行已经开到了各个县镇,百姓陆续存换的金银财物加上国库本就有的数亿金银,等合计超过五十亿白银的价值,而靠着这五十亿白银,按照每一两银子换一百银元计算,在加上纸币与现银五倍的发行量,大明中央银行实际刊印了两万五千亿银元,而真正发行到百姓手中的,其实只有不到八千亿银元,剩下的高达一万七千亿银元的纸币都归纳在国库,若不想方设法发行出去,则大明经济很难更上一层楼。

这是朱慈踉经过深思熟路做出的决定,他觉得只有百姓有钱了,才能购买更多的东西,这将带动从制造到销售的繁荣,到时候金钱流转,民富国也富,此两利也。

“皇上圣明,臣等敬服!”刘宗周和李岩等拜服道。

有了朱慈踉和内阁的一致赞同,圣旨很快下发到各县镇,开出的工钱直接达到十五银元一天。这不低了,要知道,当前一银元可是能买五斤粮食,十五银元的工钱,几乎是百姓平时帮别人工作的两倍了,更重要的是,本县人只在本县修,离家不远,而且每日只出工四个时辰,朝廷还包吃,又不限制去留,百姓闲时可以参加劳作,忙时又可以选择在家忙碌,这简直就跟天上掉馅饼似的。

几乎每家每户年轻力壮的男子都报名了,各县忙得热火朝天。

为了有足够的水泥供应,各县都办起了水泥厂,炼铁厂,大明上下一片热火朝天。
首节 上一节 751/112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不可能这么富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