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逆明1644

逆明1644 第80节

“好吧,我借给你二两银子,但你往后一定要加倍训练。”周曹摸出了二两银子给牛永胜。

“谢大人。”牛永胜激动的接过银子,感激的对着周曹又是一拜,暗暗发誓将来若有机会,一定报答这位大人。

这一幕不止一个人看到,见牛永胜真的求到了银子,数十个人顿时来到纪锋和周曹面前跪了下来,求着纪锋和周曹二人借他们银子,有说家里同样有人生病等着银子救命的,也有说一家老小等着吃饭的,他们都是一家的青壮,不管是北方躲避兵祸来的还是本地人,或多或少都有年幼或者年老的家人等着他们来养,如今进了军营,不能在外赚钱了,军营的军饷虽然高,但也要等一个月后才能发,这一个月内少了他们工作,一家人的生计怕是难以维持。

纪锋和周曹二人头都大了,一个两个的他们有钱借,但一大群人来借,他们哪有这么多钱,况且这只是第一天,要是消息传出去,往后每个应招成功的都来跟他们借钱,他们给是不给。

纪锋无语的看了眼周曹,都怪这个家伙,开了先例,现在好了,麻烦了吧。纪锋又瞥了一眼得了银子的牛永胜,吓得牛永胜赶紧抓紧手中的银子开溜,害怕两位大人反悔收回他的银子。

纪锋眼角一抽,丫的,老子记住你了,往后一定练死你。

“要不我们禀奏皇上,让皇上给他们每人先发二两银子周转?”最后周曹提议道。

“只能这样了。”纪锋赞同,随后两人进宫禀奏给朱慈烺。

朱慈烺想了想,表示理解,下旨每一个成功应招进入应龙军的人都能够提前预支二两银子的军饷,顿时引起所有人的感恩戴德,被淘汰的人更是捶胸顿足,后悔自己没有坚持住,在知道可以重复报名后,一个个磨拳擦掌回家准备,明日自己一定要坚持住。

朱慈烺的这道圣旨引起了新一轮更残酷的竞争,接下来数天,应龙军每天接受五万人报名,七天后,应龙军如愿招满了三万四千人的队伍,期间,因为残酷的竞争,数十人猝死,朱慈烺默然不语,最后下旨给了这些猝死者每人二十两银子的抚恤。

这些新人以原先的应龙军为骨干,分成数百个小组开始展开基础训练。

--

82.第82章 再次视察火器局

新军如火如荼的开始了训练,朱慈烺也没有闲着,开始为应龙军即将配备的装备操心。

如今陈鑫主导的火器局已经筹划了近一个月,原先遣散的技术工人大部分都被召回了,火器局已经开始生产武器。

这天,朱慈烺再次来到火器局视察,顺便询问进度,陈鑫的季念生出来迎接。

“陈老,火器局里面的情况现在如何了?”一边走进火器局,朱慈烺一边开口问道。

“回皇上,火器局已经在三天前开始生产了,按照皇上的吩咐,正全力生产新式的燧发枪。”陈鑫回答道。有了朱慈烺的全力拨款,火器局原料充足,开足马力。

“照现在的进度,燧发枪平均一天能生产多少支?”朱慈烺问道。

“回皇上,燧发枪每天能生产一百二十支左右。”

“这么少?”朱慈烺皱了皱眉。

一天一百二十支,一个月就是三千六百支,要差不多一年才能将应龙军全部装配,时间太久了。如今清兵虽然正在山西跟李自成死磕,一时半会不会南下,但不要忘了,湖北那里还有一个左良玉,这丫的历史上就是造反的货,谁知道哪天就开始造反了,应龙军若是不能装配足够的武器,根本发挥不出强大的威力,如何抵挡左良玉的数十万大军。

“回皇上,燧发枪结构精密,其内有十数个零件构成,一丝一毫必须没有半点差错,所以进度极慢,每天一百二十支已经是近三千工匠全力赶工的结果了。”陈鑫解释道。

朱慈烺无语,近三千工匠,一天竟然只能生产一百二十支燧发枪,这不仅是进度的问题,还关系到成本,怪不得一支燧发枪的成本竟然要三十几银子,光是人工费都占了将近一半的成本了。

“若是再招募数千工匠日夜赶工如何?”朱慈烺想,既然三千工匠一天只能生产一百二十支枪,那么若是有九千工匠不就是一天三百六十支,一个月一万多支,三个月应该就能把应龙军配齐了。

可是哪有这么容易。

陈鑫摇了摇头:“皇上,火器是精密器械,工匠极难培养,要想让一个新人制造出一支能用的枪,非一年之功不可,要熟练更是得五年以上的经验,若是不熟练的工匠,在生产的时候是极容易出现偏差的,报废率非常大,会损耗大量银钱,得不偿失。”

“为何要这么久?”朱慈烺看了看产线上生产的工匠,发现他们都是人手一支枪,顿时愣住了,这些工匠竟然是每人单独制造一支枪,这数十道工序学下来,怪不得至少需要一年才能学会,五年才能熟练。

朱慈烺心中一动,想到了流水线作业,惊喜的说道:“陈老,你看能不能燧发枪里的每一个零件按照一定的标准事先做出来,然后在行组装,若是这样做的话,几乎不用什么经验,产量定能大大提高,你看可行否?”

“皇上,我觉得可行。”陈鑫还没说话,季念生便眼睛一亮说道。

陈鑫想了想,点了点头,也觉得可以一试,不过为了稳妥起见,他还是建议先抽一部分人试做,若是真的可行,在全面施行,朱慈烺欣然同意。

来到生产大炮的地方,看着作坊中间一门差不多有一人高的巨炮,朱慈烺愣了愣。

“这可是红衣大炮?”

朱慈烺曾经在京营去看过现成的红衣大炮,想不到能在火器局看到,而且似乎是半成品,大明能自己造这玩意了?

“回皇上,这正是红衣大炮,二十多年期红衣大炮传入大明,十多年前大明已经能够仿制,威力相差无几,微臣当年曾参与仿制,略有经验,想试一试看能否做些改进。”陈鑫说道。

大明崇祯年间的确已经能够自行生产红衣大炮,历史上清军之所以能够这么快的灭亡李自成和南明,也是托了红衣的威力。

多尔衮无疑非常有眼光,李自成占领北京城想的第一件事是称帝和搜刮金银美女,而多尔衮却是时时惦记着威力强大的红衣大炮,率清兵进城的第二天便开始按照遗留在工部的名单召回生产红衣大炮的工匠,最终成功生产出了红衣大炮。历史上多尔衮攻打南京城的时候之所以能调集上百门红衣大炮便是这么来的。

朱慈烺摸了摸红衣大炮浑厚的炮管,目测炮管大约为三米长,直径二十到三十多厘米,越往后屁股越大,堪称巨物,这么大一块铁,怪不得足有五六千斤之重。

“陈老,这红衣大炮威力大是大,但就是太重了,你看有没有办法把尺寸缩短,炮壁减厚,若是能弄到数百斤还有此威力就好了。”朱慈烺叹息道。

红衣大炮太重了,只能用来守城或者攻城,在朱慈烺的设想中,他是要建立一支能野战的炮营,大炮就必然不能够太重。

陈鑫哑然失笑,摇了摇头道:“皇上,红衣大炮之所以能有此威力,正是靠炮管厚而长,能填装足够多的火药,若是贸然减小炮管的厚度,怕是还没等炮弹打出口就炸膛了。”

说道这,陈鑫突然可惜道:“红衣大炮用的已经是百炼钢了,除非能炼出更好的钢,能承受大量火药的冲压,唯有如此才能减少炮壁的厚度而威力不减。”

如同流水作业,朱慈烺想到了合金钢,在现代,钻石号称最硬的物质,但有的合金钢的强度却差不多能赶上钻石,只要选对合成的金属,比例正确,理论上合金钢可以无限强大。

朱慈烺一说出来,陈鑫和季念生大吃一惊。

“皇上,何为合金钢。”陈鑫问道。
首节 上一节 80/112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不可能这么富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