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逆明1644

逆明1644 第946节

多尔衮征召了更多波斯旗和印度旗组成军队,追杀那些感染瘟疫,却四处乱窜的印度人百姓,将他们驱赶进固定的城池内,统一看管和治疗,其实还是变相的让那些感染瘟疫的人自生自灭,防止瘟疫继续扩散,毕竟瘟疫不是那么容易治疗的。

哪怕在当今世界,医疗水平始终处于世界最领先位置的大明,对付起瘟疫来,同样无比吃力。

很多时候,当治疗瘟疫的药物被找到的时候,感染瘟疫的区域已经快成死域了。

封闭感染瘟疫的城池,是最残酷,同样也是最有效限制瘟疫继续蔓延的有效方法,不过,终究感染的人数太多了,不可能全部被封闭起来,瘟疫同样在不断蔓延,只不过蔓延的速度被大大的降低了下来罢了。

多尔衮在轰轰烈烈的抵抗瘟疫,希望尽可能的保住新攻下来的莫卧儿帝国的人口,最终,这场抵御瘟疫的大战持续了整整五个月的时间,直到冬季来临,空气干燥,适合瘟疫的气候完全消失。

而当瘟疫完全消除的时候,已经有不下七百万印度百姓死于瘟疫,上百座城池成为死城。

然而,瘟疫虽然过去了,但一年的时间也这么过去了,瘟疫之乱,又让无数莫卧儿百姓惶恐不安之下,无心种地,瘟疫才刚过又是饥荒,哪怕多尔衮尽可能的调集粮草救援,也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当大明中兴十七年到来的时候,莫卧儿帝国再一次发生了尸横遍野的惨剧,饿死者不下数百万。

一场为期数年的灭国战乱,瘟疫和饥荒,几次造成大规模尸横遍野的惨剧。

当印度境内完全平静下来的时候,原先颠峰时期,九千万的人口,极为繁华富庶的大片疆域,如今已经无可避免的凋零,人口减半不止,仅剩不到三千七百万人口了。

短短不到十年的时间,多尔衮等清军入侵,三次发动大规模灭国之战,最终灭亡了庞大的莫卧儿帝国,也同样让这一片疆域的百姓遭受到了沉重的苦难,人口减少五千四百万,极度残酷和恐怖。

接下来,多尔衮继续消化平静下来的印度。

虽然此刻的印度,人口锐减,与多尔衮当初的设想有很大的差别,不过再怎么样,不也还有将近三千七百万的人口吗,更何况,印度耕地众多,经营好了,至少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粮仓。

吞并了莫卧儿帝国的满清也进入了一段时间的休整,消耗这片新攻下来的庞大疆域,逐步增强实力,最终达到多尔衮的终极目标,对抗大明,与大明平起平坐,进而击败大明,重现当初大清的辉煌,统治中原。

相信为了这个终极目标,多尔衮不会停止发展,恢复实力时候,他九成还会将目光投向满清西边的另一个强盛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身上,免不了又是一番虎豹相争。

大明,南京城。

莫卧儿帝国各方面的消息接连不断的传来,被朱慈踉掌握。

897.第897章 中兴二十三年(一)

“呵呵,十年大规模战乱,又是瘟疫,又是饥荒,莫卧儿帝国竟然还能剩下将近三千七百万的人口,还是有些多了呢!不过多尔衮也算努力,没有辜负朕的期望!”朱慈踉意有所指的笑道。

这些年,他之所以一直没有理会多尔衮满清的发展,除了已经不将多尔衮和满清放在眼里之外,更重要的就是留着多尔衮和满清在中东一带肆虐。

他一直相信多尔衮这个人,凭着多尔衮的性格,一定会做出很多他想看到的事情,果然,中东被多尔衮肆虐得够呛,波斯人血流成河,莫卧儿帝国和九千万印度人民百姓同样被多尔衮肆虐得够呛,一样血流成河。

而这些,都是他想看到,而多尔衮已经如他所想的做了出来的事情,让他都不得不为多尔衮赞一个。

底下,李岩也跟着露出一丝笑容。

“皇上雄才伟略,无人能及,大明不费一兵一卒,不用承担天和,就让多尔衮和满清把大明希望看到的事情都做了!”李岩恭维道。

朱慈踉罢了罢手:“不能这么说,朕没有那么厉害,朕也从来就没有设计什么,更没有直接参与,一切都是多尔衮和满清为了发展所造成的。而且,一个旧王朝的衰落和一个新王朝的崛起,这些本来就是不可避免的!”

说完,朱慈踉双眼微微眯了眯,虽然多尔衮几乎已经把‘该做’的事情都‘做了’,大明已经不需要多尔衮和满清继续做什么了,不过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只要多尔衮和满清不自己作死,主动挑衅大明,他都没有出兵攻灭多尔衮和满清的打算。

莫卧儿帝国灭亡了,满清吞并了莫卧儿帝国所有的领土,实力大增,不过相信多尔衮也还没有到就敢将利剑指向大明的时候,因为多尔衮很清楚大明的强大,很清楚他现在也还远远不是大明的对手,所以多尔衮不敢。

满清的西面不是还有一个奥斯曼帝国吗,就让多尔衮继续和奥斯曼帝国争斗一番吧。

待大明继续强大,完全消化这些年攻占的领土,并成功研发出无线电,大明才将开启另一段开疆拓土的路程,届时,必然石破天惊,令整个世界都要颤抖。

从中兴十三年开始,大明一脚踏入电力时代,并且让科技院启动了对无线电的研发。

无线电的研发或许并不容易,不过朱慈踉始终坚信,只要理论正确,方向正确,在经过大量的实验,任何科技都是可以研发的,历史上,欧洲研发了二十多年便研发出来了,而今大明科技院,已经有了正确的理论和方向,并且有无限的资金和资源做为依靠,相信最多十年的时间就能够研发成功。

现如今已经是大明中兴十七年了,还有六年的时间。

不是朱慈踉狂妄说大话,而是他相信华夏民族的聪慧,并且才仅仅四年,科技院就已经有眉目了,到六年之后的大明中兴二十三年完全研发出来,未必就不能。

--

中兴十七年,第一座水电站修建完毕,大半个江南一下子都亮了起来。

仅仅不到半年的时间,许多几乎同期开工的水电站也陆续修建完毕。

中兴十八年,大明三万以上人口的城池都通了电,大明的夜晚不再黑暗。电的普及还将扩大,直到大明每一个村镇都能通电为止。

当然,大明太大了,要达到村村通的地步,所需要的资金实在是太庞大了,哪怕是大明现在大明的岁入已经超过六百亿银元,想在短时间内做到,也很难。

为了凑足资金,中兴十八年十月,朱慈踉下令施行股票制度,达到要求的企业都可以上市发售股票。

股票制度虽然有利也有弊,不过刺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是无可比拟的,利远远大于弊。

首先上市的便是大明朝廷直接管理的电力集团和铁路建设运输集团。

并且,朝廷还鼓励私人企业参与进股票制度当中来,同时大明日报每日留出一块版面,介绍股票制,引导百姓也跟着参与进来。

随着一批企业和百姓的最先参与,也最先得到甜头。

进入中兴十九年的时候,大明股票交易所已经热火朝天,百姓手中的余钱有地方投资了,企业也得到充足的发展资金,大明经济的发展从中兴十九年开始,再一次如坐火箭一般飞速发展。

除了经济,科技的发展,大明对所攻占的疆域的消化和同化也从未停止,大规模移民仍在继续。
首节 上一节 946/112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不可能这么富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