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三国之随身魔法塔 第230节

说到底就是征辟,但披上一个马甲,不敢来就贪生怕死,苦读只是为了升官发财。

激将就是那么光明正大的来,也不知道这广撒网,最后能网到几条大鱼。

第一时间他想到的是荀彧和郭嘉,但细品发现不对。荀彧的妻子唐氏是中常侍唐衡之女,唐衡来自颍川唐氏,很巧的是,刘辩的妻子唐妃也来自颍川唐氏……

结合荀彧后来,几乎是站在朝廷这边的立场,让人怀疑,他是不是刘宏的‘遗产’。

刘韬若是动了这个‘遗产’,会不会引起刘宏的注意,这是个问题。主动找显然不行,那就用这个手段,看看能不能把他钓到。运气好,说不定郭嘉也可以!

“只是太守托人所言,也的确有道理,我等埋头苦读,据地无非是有一天能够报效朝廷,能够让大汉富足安定,若是连一点苦都吃不了,知道是边陲就害怕,那么就算以后能出仕,也注定成不了气候。”青年回道,他身后的一干学子,也是纷纷附和。

“各位能有这个想法,刘某非常佩服。愿以一片赤诚,招揽各位,还望各位能够助我,将这云中郡治理好。”刘韬闻言,郑重朝着十几个学子大拜。

“太守无需如此,我等既然来到这里,就已经做好了为国效力的准备。”青年连忙上前,将刘韬搀扶起来,“颍川荀悦,愿为太守效力。”

其实他们在被激将之后,当然也不会大脑一热就过来,少不得打听了一下,这刘韬是何方神圣。然后才知道是汉室宗亲,崛起的路线更是神奇,一年前居然还是白身。

他们这些世家子弟,不少人就算没有当官的族人,人脉里面也不缺当官的。以荀氏八龙的赫赫威名,哪怕遭受过党锢,家中子弟要出仕,太容易了。

问题刘韬认识这荀悦,说到底就是文学方面人才,也就是和蔡琰差不多,最多是升级版……历史上官至侍中,好歹也算天子近臣,可那曹操当权时的侍中,说到底就是摆设。

卢琰做了一年多实务,也开始懂得处理各种政务,算是实干型人才。

不过记载是记载,实际怎么样,还要考校过之后才知道。正好今晚有宴席,可以顺带考校一下这些学子的水平。

“原来是颍川荀氏,刘某何等何等,能得到荀氏的襄助。”表面上,从荀悦报上名字的瞬间,刘韬的神色就没有太的改变,甚至笑容更盛,带着几分激动,握着他的手说道。

就当是千金买马骨,反正后面还有十多个人才!

“太守一心报国,我等也是佩服,尤其听闻太守推崇荀子,我等后裔对太守还是很有好感的。”荀悦也说明他来的理由,说到底就是对刘韬有好感。

这年头敢公开说自己推崇荀子,这样的儒生已经没几个了。可悲的是,他们这些子孙后裔,甚至都不敢公开说自己学的是先祖的理论,不得不抱着《左氏春秋》啃。

别人不知道,但这的确是最触动荀悦的,所以他来了,义无反顾。再说三十七岁,还赋闲在家,也的确说不过去了。

“文若,你觉得这太守怎么样?”人群中,一名舞象之年的男子,看向伙伴低声问道。

第249章 颍川的人才们(下)

“的确是卢师高足,倒也算是彬彬有礼,其他的很难说,毕竟刚见面。以前还没来过云中,不知道这里情况如此艰难,难得来一次,多待一段时间再说。”旁边的年轻人回道。

年轻人已经二十三岁,在颍川书院学习十数年,按说也没什么可学。只是如今朝廷风气如此,实在不好出仕为官,兄长是这样,他索性也是这样。

都在等机会,看看情况有没有能变好的一天,平时稍微管理一下族产,然后到处游学扩充人脉,赚取名望,他们这种世家子弟,大多赋闲在家的时候,大多是这样的。

只是年轻人还是觉得,这样实在浪费光阴,尤其如今大汉各州的情况,不太妙。

身边这个,却是一个年龄相差七岁的好友。十六岁的年龄,就已经很不正经,两人性格一静一动,也不知道怎么就成了好友,回想起来,年轻人也觉得不可思议。

就说这次,过来的提议,也是这他提出的,说来看看云中的情况,见见这刘太守。年轻人想了想,最后也就答应了下来,也不想着要出仕,完全是当成游学过来的。

“的确,这一路颠簸,骨头都要散架。最可惜的,便是这里似乎没有青楼……”男子活动了一下身子,然后少不得抱怨了句。

“这地方,士人都没几个,开青楼也没用,还不如寮更有用。”年轻人调侃道,这地方,还是有不少商旅在这里经过,暂时在这里歇脚。

走这种长途商路的,大多会有那方面的需要,所以酒肆食肆姑且不说,寮也不可或缺。

“寮没意思,郭某都还没有及冠……”郭姓男子摇了摇头。

“明明当初,某人还说要我带着去见识见识世面。”年轻男子吐槽道。

另外一边,刘韬已经见了其他的学子,三个来自荀氏的,可惜没有他想要的荀彧或荀攸,甚至荀谌都没有。三人分别是荀棐、荀衍和荀表,是不是历史有名的,他也不清楚。

其他的学子,都是颍川的大家族子弟,比如说阴家的阴瑜……听到这个名字,刘韬其实是纠结的,第一感觉就是:这厮还没死啊?

尸还阴,说的就是嫁给阴瑜的荀采,宁可殉情也不愿意改嫁。按说阴瑜是荀采嫁过去两年后,就病死的,所以到底是荀采没嫁给他,还是阳寿未尽?

除此之外,还有颍川辛氏的辛毗,这是个牛人,官至卫尉,儿子女儿都很有才华。兄长辛评没来,应该是本着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概念。

颍川陈氏……没来,反而是汝南陈氏,就是那个密谋剪除宦官,结果事拜被杀那个陈藩的儿子陈逸,因为去年大赦天下得到赦免,这才从隐居中出来了。

颍川杜氏,杜袭,刘韬记得以前在看过,在曹操麾下似乎也担任过什么职位,不过这部分的记忆太零碎,不太清楚他的情况,不过应该是个优秀的人才。

其他几个估计是小家族,反正感觉没听过名字,不过能和这帮人混一起的,估计也是大牛,于是纷纷上前见礼,就说今晚设宴,让大家一起参加。

众人也没想到,刘韬已经备下宴席,仔细打听,才知道白天才有一批人前来投奔,这才恍然。估计也是有了较劲的意味,于是显然答应,跟着刘韬进了城。

“把宴会的规模扩大,把气氛搞起来!”刘韬回到府衙,直接下达命令,“哪怕因此延迟半个时辰也没关系,要让宾客尽兴!”

“材料方面……”后厨的主厨有些为难。

“没事,这边新增也就十几个名额,其他交给火头军解决。”知道他担心什么,于是稍微解释一下。就如今云中郡的情况,想吃点好的,估计都没办法常常吃。

“宴会稍微延迟半个时辰,但在之前,大家先认识认识,怎么样?”刘韬带着一干文士来到大厅这里,这里已经开始重新布置。

开宴前十几分钟临时布置,多少有些乱。好在核心就那么二三十人,剩下都只能在军中,或者安置的地方,由专门的人送去晚饭。

让刘韬感动的是,无论是颜良文丑这边,还是颍川学子那边,都准备了一年份的粮食。

首节 上一节 230/65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下一篇:抗战之野狼突击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