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三国之随身魔法塔 第466节

只是饶是如此,这糟糕的一份考卷,最后得分也只有五分,而总分是一百分。唯一得分的地方,就是有一提填空答对了。

“好的考卷也不是没有……”皇甫嵩拿起一份考卷,“这文笔,应该很对你味口。”

“我看看……”卢植接了过来,眼睛一扫而过,先是一愣,随即细品,觉得有点意思。不是说回答有意思,而是这篇文章,和他的心情很契合。

仔细看了一遍,点头说道:“文笔略显稚嫩,但依然是非常出色的文章。”

“没想到才看了三份试卷,居然就已经有一份不错的,可惜只是誉写,原件也已经糊名,根本不知道是哪位贤才。”皇甫嵩笑道。

“我觉得不太好!”刘元起看了一眼,“这文章写的,感觉就是在抨击德然滥用仙术,没有能好好沉下心来,去处理政务。”

或许的确有一部分事实,但是这样抨击自家的儿子,刘元起可不买账。不用说,一百分的话,就算这张试卷再好,最多给五十分。

太上皇加评委,有时候就是那么嚣张,嚣张得其他几个评委都没办法。

这算抨击吗?只能说是上谏,希望刘韬能够不那么依赖仙术,多依靠一下臣子。这个其实也是不少人的心声,刘韬乾纲独断的情况太多了。

有时候想到什么政策,就打算落实,根本不考虑官员能不能顶得住临时加塞工作。能劝得动他的,也就那么几个,而且少不得还要辩论半天的。

私下,已经有人戏称:这大汉的官,越来越难做了。

问题是刘元起不买账,他们也没办法,好在是五个人一起改卷,他们四个给高一些,把平均分拉高一些,这也是唯一的办法了。

其实经典这边考差一些也没关系,刘韬也表示过,经典只是看一个人的知识累积程度,还有品格,重点还是刑律和策论这些,直接关系到未来工作的部分。

实用主义,这才是刘韬贯彻的。可以的话,他甚至打算学后世的公务员考试,把语文数学和政治这些做成一个大综合,然后再加个策论就差不多了。

至于刑律,那当然是要把衙门进一步拆分,让县令只能负责治理地方,维护地方治安。镇压叛乱这种事情,交给武猛从事负责,同时审案断案,也专门设置一个直辖刑部的机构来负责,比如说‘法院’什么的。

再设置一个检察院,类似御史的机构,但更加正规。同时接受百姓上访,信访和检举。

当然,这些现在不好说出来,省得荀彧连带着六部尚书都要上城墙了……

到时候,专门设置一个司法考试,专门选拔法律方面的人才就好。又或者在综合能力测试和策论之外,加个科目去考,主要针对这种特殊职位。

有时候他也搞不懂,自己已经那么克制,为什么群臣还觉得自己的工作忙不完?明明,这一个个措施落实下来的话,他们以后的工作就会变得更加方便的。

时间一点点的过去,对于几个中年人来说,不断批改试卷还真是有些疲惫。近五百份是试卷放在他们面前,有些一扫而过,大概可以给出一个分数,有些值得细品,少不得要斟酌一下,到底是多给一分,还是多给两分好些。

“距离第三天考试还有多久?”直至批改完毕,卢植随口问了句,整个人略显疲态。

“还有三个时辰就要开考,第二天的考卷,即将誉写完毕。”小吏连忙说道。

“先休息三个时辰,如何?”卢植看向几人,其他四人纷纷点了点头。

第一次当考官,一开始是新鲜,看多了试卷,就没那个兴趣了,更多的累的。然后想到自己这五人,将决定这五百人的未来,更多感觉到肩膀上的沉甸甸。

如此三天,对于少数人来说是四天之后,考官表示让考生退场,等待三天,然后才公布榜单。其实再一两天,也差不多就要批改完毕,预留一天,主要还是为了制作榜单。

按说推迟五天十天的,那么大家都能好好休息,不那么赶。只是想到这是第一次科考,考生们一定等的很着急,于是都铆足了力气去批阅。

“下次你们还要当主考吗?”直至三榜确认,并开始编写,卢植看向其他四人。

“不要!”四人坚定的回答道。

第499章 放榜日

发榜日,士子们早早就聚集在考场外面。哪怕知道自己水平估计考不过关的,也带着那么一丝丝的侥幸过来。

更多是来看热闹的,毕竟今天会有不少士人,会因为中举而成为官吏。说不得,什么时候就成了自己的父母官,过来了解一下也好。

而更多人,比如说乡绅,比如说豪商,尤其是张氏、苏氏、甄氏这三个最早投资刘韬的家族,已经派人在这里等待,打算榜下捉婿。

自家子弟考不上,那至少也要让考上的士人成为自家的女婿!

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是因为某人在家里提了一丢丢,然后自家的婆娘显然不小心说漏了嘴。反应过来的三家,立刻派人过来榜下捉婿。

自然而然的,就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主要还是凑个热闹。

“都让开一些,这条线以内,只允许参考的士人进入,其他闲杂人等不许靠近!”锦衣卫不得不协同晋阳的贼曹掾出面,拉了一个警戒带,把人群阻挡在警戒带之外。

继续这样挤下去,估计里面放榜的小吏都要出不来了。

群众的热情非常高涨,不过好在对官府的敬畏却是从来不缺的。于是自觉让开,让警戒线里面的士人们,不由得松了口气。

“榜单出来了!”就在这个时候,不知道谁喊了一声,原来考场的大门开启,已经有小吏带着一张榜单出来。

“现在是三榜,按照最初的决定,这个榜单上的考生,都获得同进士出身的身份。但这次科考特殊,这个榜单上的考生,只能获得举人身份。”小吏宣布道。

科考动员大会上,已经说过这个,所以大家并不奇怪。更多是感慨,刘韬这个科举,局面铺得那么大。

首先六岁开始蒙学,十二岁在县城考试获得童生身份。之后就能参加各州举办的童子试,获得秀才的身份;有了秀才的身份,才可以前往各府治,参加府试,通过后获得举人身份。

理论上,举人就能出仕,不过一般只能担任小吏,或者去边境担任县长,县丞,甚至是郡吏什么的,关键还是要排队,哪里出缺又没有足够的进士,才会在举人里面择优选拔。

只有获得举人身份,才能前来晋阳这边参加会试,也就是这次科考这种级别的考试。考中就是‘进士’,考不中,三年后再来考。

最要命的是,刘韬规定科举只能考到四十岁,四十岁以后,考不中的,那没辙,只能另谋出路。后续士人多了,估计还能进一步下降到三十五岁。

首节 上一节 466/65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下一篇:抗战之野狼突击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