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三国之随身魔法塔 第567节

“偏厅那边与御书房并不远,到时候只怕会叨扰了陛下。再说,若陛下要召见臣子,怕也不方便。”钱福连忙解释。

“那就偏厅好了,有时候为了孩子,总要在一些地方牺牲一下。”刘韬叹了口气,“奏折本身已经被中书省批阅过,朕也只是审核一下,问题不大。至于召见官员,另外找一间房间就好,也没必要那么通风透气,见个面也就一刻钟上下,最多不超过一个时辰。”

“如此,奴婢这就去安排。”钱福回道,他是宦官,所以一般都是以奴婢自居。

咱家这个自称,原本是道士和和尚的自称,表示清平寡淡。明清之后宦官也这样自称,毕竟没有后代,没什么念想了,只想着清平过一生什么的。

至于奴才和奴婢分开称呼……这个就没必要赘述了。

门下省的效率很快,偏厅很快就被收拾了出来。说真的,那么大的偏厅用来会见一两个官员什么的,也的确有些浪费。早朝什么的,都是在大厅那边进行的。

这个偏厅还是偏小的,另一个较大的偏厅,却是三省主官办公的地方。毕竟很多事情,可能会牵扯到一两个部,索性主官都在一个房间里面办公,送奏折过来也方便。

进入那里的,也大多都是考上进士及第,入宫实习的那些进士。他们都是未来六部的候选人,所以过来实习一段时间。

有能力的,再提拔到六部任职,从最低级小吏的开始做起。能力不足的,就下放地方,锻炼一段时间,能力足够了,还是有可能回到六部的。

“果然还是有些不够了啊……”刘韬难免有些感慨,随着三省六部开始完善,工作人员不断增加,就算是偏厅都有些狭窄的感觉。

整个皇宫,也因此开始有些嘈杂起来,若非顾虑他的清净,只怕都成菜市场了。

到了这个地步,刘韬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大家都希望能搬回洛阳那边。那边的皇宫的确更宽一些,而且三公衙门扩充一下,作为六部衙门也挺好的。

“要不,迁都的事情,也开始抓紧一下吧……”刘韬若有所思。

第595章 最后给刘备次机会

维新二年,公元193年秋,随着秋闱的召开,参考人数和去年相比暴增一倍。

科举的含金量,以及意义终于得到大家的认可,这是一件好事。但同样的,那么多的考生一拥而入,一样给晋阳带来不少的负担。

最后不得不进行三轮考试,把秀才,举人先选出来,然后再由举人参加会试。就算这样,也有近七百多人参加会试。

“我们定的合格分数是不是太低了?”刘韬看了看名单,不由得吐槽道。

“已经明显提升,主要还是照顾并州以外的各州考生。”荀悦回道,这次还是刘韬发话的,说是其他州的考生录取标准要适当降低,并州考生的录取标准要适当增加。

不这样的话,估计这次合格的考生至少超过一千人,而且超过七成都是并州考生。

“看来各州的人才,还是不少的。”刘韬感慨。

“其实各士族豪族,明面上抵制我们的科举取士制度,但私下都有购买我们这边的书籍回去,专门教授给一部分家族子弟。这次参加科举,大部分来自这些士族和豪族子弟。”荀悦把真相说了出来。

能在历史屹立不倒的存在,当然立场肯定不会那么坚定。为了保证家族的传承,总能各种无底线,两边投资都是常有的事情。

颍川荀氏就那么几个子弟,袁术袁绍和自己这边都有投资,估计孙坚,刘表和刘焉那边,都有他们的子弟过去。

一个传承百年的家族,哪怕以三十年一代来计算,那么就是三到四代人。一代有五个儿子,不考虑女儿的话,那么三四代下来就有二十五个族人,甚至是一百二十五个族人。

更别说那些几百年,上千年传承的家族,嫡系旁系分支这些算下来,上万族人都有。

哪怕十分之一的族人,甚至二十分之一的族人过来参加科举,那么多州算下来,这基数自然就瞬间上去了。也就是说,这次参考人数,其实已经算是少的了。

“另外就是……”荀悦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缓缓道来,“陛下允许女性参加科举,这次就有三十多个女子,参加了科举,其中十二个已经考中举人,即将参加乡试。”

名单递了过来,刘韬简单看了看,在上面看到了张春华的名字,记得这不是司马懿的妻子么?如今居然是直接参加科举,也不知道她和司马懿的婚事,怎么样了……

大概率,应该是黄了吧?这样司马师和司马昭等人,是否就不会出世了?看着她的名字,刘韬恶意满满的想到。

无语的是,曹操的长女曹婉,也就是那个历史上的清河长公主,也参加可科举。

稍微值得关注的,还有泰山羊氏的羊衜。不是说他才学如何,而是他乃蔡邕次女蔡贞姬的婚约者。羊衜的妻子早逝,蔡贞姬算是续弦。羊衜和刘韬,算是连襟。

“都三十岁的人了,现在才过来参加科举……”刘韬也是无语。

泰山羊氏应该很早,就应该知道,他们家的家主羊衜,其连襟便是大汉皇帝。结果倒好,直至现在才过来参加科举。难道还以为,因为连襟,所以自己就会对他特别优待?

对,的确会稍微优待一下,比如说考试分数肯定要稍微向上调个十多分什么的。但说到底,也就是那么一回事,说好了科举取士,那么谁都改变不了。

就算要改变,也是从科举的规则里面的改变,不会到现在,他们都还看不穿吧?

或许不是看不穿,而是不愿意看穿。科举取士,即将废除原本的孝廉制度,习惯了依靠这个制度赚取利益的家族,很不习惯新制度,因为要习惯,要找到空白,非常困难。

接触过的这个的,最后也会发现,科举制度的空子,不在考官手中,不在考试制度里面,而是在皇帝本人手中。

就现在军政分离,科举取士这些一系列制度下来,唯一的结果,就是所有一切,都牢牢掌握在大汉皇帝手中,什么叫做中央集权,什么叫做乾纲独断,这就是!

对大汉来说,这绝对是一个优秀的皇帝。对于各大家族来说,这绝对不是他们希望看到的皇帝类型。

这些和刘韬没关系,自己当皇帝,该给他们的也没少给,人心不能太贪。

“至少没有超过四十岁的限制。”荀悦回道,这次三十几岁的人来参加考试的多了。甚至有些明显已经四十岁,还假装自己是三十九岁的。

礼部直接表示,如果查到是弄虚作假的,不仅有牢狱之灾,而且三代不能参加科举。就这样,才有大概二百多人悻悻而去。

肯定还有带着侥幸心理过来参考的,这个还能由锦衣卫和户部慢慢去调查。

“也罢,既然遵守规矩,那么就按照规矩来。”刘韬也懒得去管这些人。

首节 上一节 567/65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下一篇:抗战之野狼突击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