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三国之随身魔法塔 第578节

“怎么回事?”吕布疑惑的问道。

“灭晋之战,消息出过传递出去的话,那么敌人应该知道,我们有这个能力,知道他们的大概方位,同时还有他们的辎重补给所在。换了我是敌军将领,那么自然不会把辎重都放在一个地方,免得血本无归!”徐庶解释道。

刘韬是仙家子弟,法术非常厉害,正面交战肯定是吃亏的。所以敌人就学会了迂回,学会游击战,消耗战。

同时自然是倾尽一切,去收集刘韬的情报,甚至他每一场战争的情报。徐庶有理由怀疑,对灭晋之战的研究,只怕各国比大汉还要通透。

就如同俗话说的,最了解你的人,往往是你的敌人!

针对灭晋之战的策略,如果敌人还会上第二次当的话,那么也活该他们灭国。这次中原大战,别的不说,齐国和仲氏国,肯定是要灭国的。

甚至有可能进一步攻打荆北三郡,把南汉给灭了。在大汉朝廷看来,不管是荆州的南汉,还是益州的蜀汉,都非常的刺眼,让人不舒服。

尤其对方根本不是正统的情况下,还总说自己这边不是正统什么的。偏生别人的皇帝,还真是汉室宗亲,这才是最恶心的。

“可既然已经知道对方在别的地方还有辎重点,那么要怎么确认?”张飞有些为难,毕竟好几个郡。

“一个个郡去确认,然后再一个个县确认?反正法术效果完毕之前,我们有不少的时间去确认!”徐庶回道,这个情况下,当然只能用这种笨办法。

张飞也没辙,只能不断重复抛投的动作。

半个时辰之后,众人直接傻了,毕竟各郡各县都有对方的辎重补给点。这样和没有确认有什么区别?或者说,他们浪费半个时辰,一个卷轴,有什么意义?

“是不是你的运气真的不太好?”吕布看向张飞,用刘韬的说法,张飞的脸的确有些黑。以前没那么黑,最近几年不知道怎么的,变得黝黑了不少。

“你有种再说一次?”别看吕布官职比张飞高,张飞可不鸟吕布。也不是说可以做对,而是从第一次认识开始,就很不爽吕布。不知道为什么,大概是相性不合!

“现在的关键,是找到敌军的辎重到底是在哪里!”徐庶眼看气氛不好,连忙劝说。

“可结果你也看到了,到处都是,根本就不知道真正的在哪里!”张飞没好气地说道。

“不不,或许我们走入了误区……”徐庶摇了摇头,“如果测试没错,那么就意味着,敌人的辎重补给,真的各郡各县都有!”

第607章 互相算计

如果说把辎重集中放在一个地方,很容易被发现,并且破坏的话,那么解决的办法,就是最大限度的分散开来。

“很大的那些,就是对方把辎重,分散藏在各县,甚至那些乡绅构筑的坞堡里面。需要的时候,可以就近进行调配。”徐庶指了指之前测试过的偌大的范围。

横跨好几个郡,大量的县,其中还有大量的坞堡。对方就是那么狠,把辎重分撒到了这个程度,就是不让汉军有机会能找到他们的辎重。就算找到一些,也没办法完全破坏。

“那可怎么打?”吕布不爽了,“正面不和我们打,辎重又没办法集中处理掉,这样耗下去,就算入冬,只怕也没办法打下来!”

“倒是有个笨办法!”张辽上前,原本在关羽麾下的他,如今调入吕布麾下。

这个世界吕布,已经用他的行动证明了忠诚,那么刘韬也不会那么防着他。

“说来听听!”吕布当即询问,甚至有些迫不及待。

“完全不管对方的进攻,一点点的推进。”张辽回道,“比如说,这次我们就把汝南郡,九江郡和彭城郡打下来,其他的明年,或者后年再打。”

要说内战和抗战有什么区别,大概就在这里。只要能打下地盘,好好收拢民心,那么三五年,这里的百姓也逐渐忘记原本势力,慢慢接受大汉的统治。

更别说也不是全民抗战,后方大量的物资不断生产出来,甚至每年都能补充一两万大军到军中,结果不言而喻,三五年,依然能够把敌军,都给挤出中原。

“这样搞得好像我们怕了他们一样……”吕布有些为难,主要是本意是一年内平定中原,准确的说是在这两三个月把中原完全收服。

结果你说要让这个进度,持续那么两三年什么的。就算吕布真的同意,陛下那边会同意吗?户部那边,会同意吗?

哪怕真的就同意了!那么战功肯定会大幅度缩水,也没有哪支队伍比较突出,结果赚到的战功,根本不够晋升的,那才郁闷。

吕布甚至觉得,这样真要这样,还不如一开始,他就在北方镇守得了,都差不多!

争着要南下的他和张飞,如今仿佛就成了两个傻子……

“元直,你比我聪明,有没有什么一劳永逸的手段?”张飞看向徐庶。

“有个狠点的办法,但需要陛下同意!”徐庶想了想,“比如说,我们既然知道,对方可能依靠地方官府,或者地方士绅来隐藏物资……那么不如就派人告知地方,让他们主动把物资交出来。否则从今往后,帮助过逆贼的家族,官员,三代永不录用。”

当然还有更狠的,那就是夷三族。只是这种话,他说不出口。

“三代永不录用没用啊……”吕布抱怨道,“还不如查出来,直接夷三族算了!”

徐庶闻言也不知道说什么才好,果然自己打仗打得少,脸皮不够厚,心不够黑。

“就帮忙藏个粮食,用得着夷别人三族?”张飞直接反对,“三代不录用就差不多了,最多换个思路,主动交出粮食的,那么优先录取,甚至可以保留官位。”

晋国和燕国已经用实际情况告诉天下,就算投降,现有的官员也是要经过考核,然后择优录取。计算录取,也没办法在原地继续任职,只能调到别的地方,甚至比较偏远的地方,一段时间后,根据政绩再另外调动。

这个过程肯定很辛苦,因为朝廷总喜欢把降官都发配到边境去搞建设。

如果能保留官位,那么想来很多人都不会那么积极帮助敌人。更别说,被查出来之后,三代不能被录取这点。

这一上一下的,除非对方是敌国的死忠,否则的话,也应该慎重考虑一下自己的出路。

当然,就如同徐庶所言,这个策略,必须要陛下点头同意,才能去做。他们更清楚,陛下一直希望提升科举的含金量,三省六部不少官职,甚至还是宁缺毋滥空着。

百姓和士绅正是看到他的决心,才越来越多人去图书馆看书,去学习新编的书籍。最后去参加科举,中榜之后出仕为官。

首节 上一节 578/65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下一篇:抗战之野狼突击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