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三国之随身魔法塔 第641节

一昧的野蛮,结果匈奴反而没有形成属于自己的文明。战斗力提升上去,结果文明进程大幅度延后。于是在有力的单于去世之后,就会迅速进入衰弱时期。

从这点上看,中行说倒也算是手下留情,害大汉一代两代,没有害大汉十八代。就算后来没有汉武帝,没有后续对匈奴的政策,匈奴还不是轻易就被鲜卑给灭了?

乌桓同样没有自己的文字,也没有自己的文明传承。甚至可以说,民族归属感,其实也没有那么强烈。

楼班主要是担心自己怂了,死后会没有颜面去见先祖。可只要大汉给出的筹码足够多,那么大汉甚至都可以是他们的先祖。

众所周知,这乌桓来自匈奴,匈奴的先祖来自华夏,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祖先。是啊,他们不过是‘回家’而已。

“太守说得,本单于也是有些心动,只是部族那边,怕还是有人不同意……”楼班有些为难,倒不是说不同意,而是想大汉加点价。

“哈哈……”陈登大笑,“单于,我们两个只是私下谈话,不涉及外交。”

楼班明白了,加价这种事情,陈登做不了主。但楼班自己,可以上书和大汉皇帝谈。谈得了,那么一切好说,谈不下来,难道他还能不接受?

大汉皇帝诏令,乌桓必须归顺,否则的话就灭族。真的到了这种情况,楼班那么只能全族搬迁到山林里,然后想办法和扶余或者高句丽抢地盘了。

想明白这个,那么谈下去也就没什么意思。两人寒暄了一番,楼班就告辞离开。和来时的忐忑不同,离开到时候,楼班有种解脱感。

过了几天,来自乌桓的国书,送到了洛阳。单于楼班表示,愿意举族并入大汉,希望大汉皇帝陛下,能够批准。

“怎么回事?刚说要派人去问责,结果那边就来了这个?”刘韬眉头一挑,总觉得这件事情没那么简单。

“同时过来的还有辽西太守的一封奏折,表示私下和楼班单于聊过,给过些建议。”简雍把另外一份奏折递了过去,同时也是挺佩服那个陈登,居然能说服楼班全面归顺。

“不管如何,结果来看我们也是大赚,一口气几十万人口……”刘韬很欢喜,毕竟打仗的话,那边不知道得损失多少人。

“只是这几十万人,放在草原,不太妥当。”简雍提醒道。

“至少得分成四五个居住区,否则朕也没办法安心。”刘韬郑重的点了点头。

第674章 组建宣传部

乌桓全面归顺的消息,迅速传递到大江南北。由于塌顿南下入侵的事情还没有传开,所以大多数百姓都很诧异,这乌桓什么情况,居然要并入大汉?

幸福来得太突然,可惜陛下已经正式下旨,接纳乌桓人并入大汉,成为大汉乌桓族。否则的话,他们还要品头论足一番,比如要不要接纳乌桓什么的。

“也不知道陛下怎么想的,居然让胡人内迁……”有些士人觉得接受不了,大汉一直在阻挡胡人南下,结果陛下却主动放进来。

“问题现在人家草原都是我们的了!”身边立刻有人反驳,“就算他们在原本的地盘待着,那也是我们大汉国土范围了!”

“哦,好像是这样……”周围一圈士人顿时恍然。的确,人家是连带国土和族人都给并进来的。乌桓原本的地盘,如今也是大汉的国土了。

只是果然,大家还是会把长城以内的范围,习惯当成大汉国土范围。至少,当初修筑长城的时候,也的确是这样。

崇尚周礼和井田制的儒家子弟,也不知道是不是特别喜欢复古。按照这个来推论,把长城作为国家边界,长城以外的土地都可以不要的想法,估计也是有的吧?

毕竟历朝历代,他们就是那么做的。基本长城修到哪里,哪里才被看做是华夏的土地,长城以外,基本都是爱理不理,国家也基本不必投入多少财力去建设。

话说历朝历代,被文臣逐渐把控的朝廷,基本这财政也莫名其妙都不富裕……呵呵。

“只是不习惯,少数民族什么的,以前我大汉就汉人。”这个问题还是有人提了提。

“话可不是那么说!”很快有人反驳,是安插在里面的暗卫,“乌桓原本来自匈奴,匈奴的先祖也是华夏出去的。也就是说,乌桓和我们有共同的祖先,只是生存环境不同,所以有了不同的发展而已。就说现在搬迁去草原上的汉人,他们不也和在中原不同了吗?”

“原来还有这层关系啊?”周围的人顿时恍然。

“再说,陛下让礼部下发的文书不也说了吗?”很快暗卫的人继续补充,“并入华夏的乌桓人,可以选择汉族,也可以选择乌桓族。其子女后裔,也可以自由选择民族。我敢打赌,三代之后,那些乌桓的崽子们,估计都是汉族。”

“哈哈,脑子抽了才继续当乌桓族。”周围的一圈士族纷纷附和。

大概明白了,少数民族,无非是给周围各大异族一个台阶下。和一国两制差不多,最终还是要全面吞并,只是少了不少战争。

按照这个角度来说,陛下其实也算是仁义。能用一两个政策,就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兵法的最高境界,莫过于此。

重要的是不用打仗,不需要征调大量的物资,不需要临时征召士卒,不需要临时提升劳役或者赋税。更不必担心当兵的子弟,不小心战死沙场。

和这个相比,几十年的等待还真不算什么。华夏这个礼仪之邦,终究是能感化这些忘记先祖荣耀和文明的家人,然后选择回归自己的母国的。

“最近礼部的宣传工作做得不错啊……”一个多月后,刘韬看着下面汇报上来的结果,专门褒奖了荀悦和陈群。

“这是陈侍郎提议,礼部负责宣传的官吏,和暗卫配合行动,效果的确非同一般。”荀悦没有揽工,把属于陈群的功劳说了出来。

“长文,朕果然没有看错,你非常适合做宣传工作。”刘韬看向陈群。

“陛下谬赞,臣只是尽量做好本职工作而已。”陈群谦虚的说道。

“有才能要好好发扬才能才行……”刘韬笑道,“年后,朕打算把宣传工作,直接在礼部里面取出来,成立宣传部,第一任尚书,打算由你来担任,怎么样?”

现阶段宣传部,还只是张贴公告,定期下乡搞宣传。但随着时间推移,媒体陆续出现,比如说专门的报纸,影像,广播,网络这些媒介之后,宣传部的工作才开始显得重要起来。

但并不影响他,提前把宣传部构筑起来。

“陈履历尚轻,怕难以承担如此重任。”陈群有些惊喜,没想到居然要成为尚书省的尚书。不过说真的,他不太敢接,不用想都知道,又是草台班子,很多东西到头来还要自己想办法组建起来。经历过那段时间,陈群都还有些心理阴影。

“你可以带几个熟悉宣传工作的下属过去。”刘韬当然知道他的想法,“要不然,过段时间,到地方历练历练?”

“臣愿意为陛下经营好宣传部!”陈群立刻表态。

首节 上一节 641/65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下一篇:抗战之野狼突击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