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三国之随身魔法塔 第83节

“东南方三十里上下,大概下午就能抵达!”张飞也负责侦骑,闻言过来回答。

“不是说两县距离都五十里的吗?”刘韬闻言有些诧异。

“下县掌五十里,也没有说每个县都管方圆五十里。按照区域的不同,下辖区域的形状也各不相同。比如说安国县,夹在易水和泒水之间,所以直辖区域也就变成了东西延伸的情况。如安喜县,向西一部分,向东向北两个方向也有所延伸。”卢琰上前解惑。

这个时代的安国,和后世的安国市位置不同。后世的安国市,在博野县西南25公里前后。而这个时代的安喜县,便在后世定州市和安国县市中间的位置。

后世博野县所在,在这个时代却是蠡吾县所在。而后世的蠡吾县,或者说是蠡县,在博野县东偏北11公里的地方。这个时代的安国县,便在蠡吾县东南15公里左右的区域。

“那就一天到那边,今天暂时先别操练了!”刘韬想了想,随即吩咐下去。

一天行进三十里,其实也算是够慢的。卯时过半(早上六点)出发,未时过半(下午两点),安国县的轮廓,已经出现在地平线上。

“带上高升的人头,还有那十个蠡吾县的降卒,过去劝降。”刘韬指了指前面下令。

“喏!”张飞当即唤来随军的十个降卒,同时带着高升的人头,迅速移动过去。

刘韬还没有抵达,经验值又涨了200点,不出所料,安国县的贼人,也选择投降了。有机会留得一条性命,同时还能保全家人,这个诱惑对于大部分,早些时候不得不从贼的百姓来说,已经是最好的结果。

也就是因为他们不坚定,才会被高升安排到地方镇守,本身也没有太重视他们。换言之,这些驻守的贼人,只要条件允许,基本上是最容易投降的类型。

“兄长!”张飞打马归来,“安国县开门投降了!”

“嗯,我知道了,安心过去接管防务,今天我们在安国县休整一晚。”刘韬点头。同时也算是告诉大家:这次投降也是真的,可以安心过去收降。

周围的将领都是明白人,闻言点了点头,当即安排人手过去接管安国县的防务工作。同时按照惯例,对这里进行军管,同时维护好治安。

“没想到真的是传首而降……”卢琰感慨,不费一兵一卒倒是好事,最大的问题是下面的士卒经过几次整编,战斗力下降,需要几场野战来提升实力。

“并非全部投降……”张飞愤愤不平的走了过来,“我们去接管的时候,只有一百二十三人。还有七十多人见势不妙,似乎已经逃走了。”

“那你还等什么?”刘韬直接看向张飞,“问清楚方向,然后给我追上。若是追上了,就不需要留俘虏,把脑袋带回来就好。”

“明白!”张飞正打算这样说,没想到刘韬先一步说出来,大喜过望,当即领命离开。

“我们……”关羽见状,试探着问了声。

“他们离开也有一段距离,现在追过去,你们也不占优势。”刘韬摇了摇头,“维护好治安之后,适当划分好值守的时间……时间还有不少,稍微训练一两个时辰。”

“喏!”关羽等人领命,然后开始安排。

卢琰不必说,先是去了府衙看看,然后询问安国县的富户情况。不用想也知道,黄巾贼杀过来,除非提前从贼,否则断然没有能幸免于难的可能。

几个富户家的仓库和钱财,自然也是被贼人搬空了。不过卢琰,甚至简雍都不在乎这些,他们更在乎的是,这些富户家里的书,到底有没有被波及。

“这两个家伙,越来越像土匪了……”刘韬摇了摇头,还记得在蠡吾县的时候,卢琰甚至还带人在富户家里翻了翻,尝试着寻找隐藏的钱财来着。

那些老牌的,不得不说,仔细找说不得还真能找到。也有些找到了,但里面已经什么都没有的,估计是贼人来到前,主人已经提前带走。只是这无所谓,卢琰和简雍乐此不彼,每次打下城池,少不得也要在这些富户家里刮地三尺,好好翻找一番。

好在还知道廉耻,做了坏事,还帮忙把环境复原回来,掩饰一番。

当天傍晚,张飞带着骑兵部队回来,带着七十多个首级。逃出去的贼人,一个都没有能幸免,全部被带了回来。

“没有他们的家眷?”刘韬有些诧异。

“我找俘虏问过,这些人都没有家眷……”张飞摇了摇头。

“哦,难怪会逃。”刘韬点头,没有家眷自然没有牵挂,担心官兵不放过他们,索性直接逃走。也有可能是习惯当贼,要当百姓反而不习惯了。

晚饭的时候,到是有一个骑士,来到安国县,言有常山那边的信函,要交给刘司马。值守的士卒确认过后,把人放了进来,骑士不多时就把信函,送到刘韬手中。

“哟,这字迹不错啊!”刘韬打开信函,夸赞了句,这信函笔迹英气十足,有武者之风又带着三分儒雅,非常难得。再看落款,见‘常山赵子龙’五个字,顿时来了精神。

第95章 三年之约

算算时间大概是十天上下,当时就委托张氏帮忙,找到常山真定名叫赵云的武者,并送去一些物资给他。算算时间,也应该是找到了。

信函的内容比较粗浅,遣词用句也比较通俗易懂,差点就是大白话的程度。不过不得不说,这个字迹的确很不错,应该是苦练过的结果。

“云山野村夫,不知何德何能,能得刘司马看重。如今物资以及收到,此番恩情,云当铭记于心。本立刻前往司马麾下,奈何年纪尚幼,恩师言还需苦学三年才能出师。故云恳请司马,等待三年,三年后云学成下山,不管九州多大,山遥路远,亦奔赴司马麾下效力,万死不辞……”刘韬就着书信,缓缓念到。

“这个赵云,居然那么不直接,居然还要我们等上三年!”张飞闻言直接抱怨起来。

刘韬刚到卢奴,就希望张世平帮忙寻找这个赵云。私下言,此人乃将帅之才,可要提前下手,招揽到麾下。当时张飞和关羽都有些好奇,同时也有些不服气,想要看看这赵云到底是怎么样‘人才’。

结果可好,不来也就罢了,还要要刘韬等上三年……真那么谦虚,就别把物资收下啊!

“张军候……”送信的使者闻言,连忙出面解释,“家中送物资过去之后,对方的确多番推辞。最初是不相信,以为送错人,后来就算确认,也是坚决不收。只是他们乡里的确需要抵抗黄巾贼的物资,最后为了乡人,才不得不收下。”

顿了顿,继续解释道:“另外赵云的年龄的确有点小,今年才十七,再过三年才能及冠。他本来执意打算过来,他的师父好说歹说,才让他立下这个三年之约。”

“…………”张飞顿时没话说了,就冲着这些,觉得:这个赵云有点意思!

“倒是个重义之人。”关羽点了点头,对于这样的年轻人,他也是很看好。十七岁就能有这样的觉悟,真的很不错了。

“十七岁啊……”刘韬虽然考虑过,赵云的年纪应该还不大,没想到居然只有十七。算下来,实岁也才十六,换了后世也就高一高二的年纪,“难怪字里行间比较白,显然是年纪小,文化累计还不足,能写成这样不错了。”

和我的水平差不多……这句话刘韬说什么都是不会说出来的。

首节 上一节 83/65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下一篇:抗战之野狼突击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