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科学家闯汉末 第120节

这财政数字要很难看了啊!比杨万里现在的脸还难看!

马强却觉得自己这已经算是悠着来了,你看看这些月产量,用斤写的好像挺多的,但实际上呢,一个制碱厂一个月才生产纯碱十吨放在后世也就产出价值一两万的东西,丢人!

马强纯粹是先要解决有无问题,又考虑到一次性上马这么多车间,人力物力都不够,才一减再减的。

等马强好不容易把下一步准备建设的工坊说完了,杨万里直接举手说道“马郎,如此一来,花费甚多啊”

马强知道他的意思,摇手道“没关系,前期建设基本上都是人力成本,花不了多少钱,而且这些投入,很快就可以千百倍的回来。”

听到马强这样许诺,杨万里才点了点头,他还是相信马强的赚钱能力的。

不光光是马强,其他所有人都相信这一点,大家都知道,在半年前,大松村还是一个隐在山中的野村,全村上下连铁器都没几件,要不是有马强做出来牙刷、肥皂这些神奇的东西,大松村的村民一辈子也别想过上吃肉包子吃到吐的日子。

威望这个东西是依靠不断的成功来积累的。

定好了方向,红星营便开始了新的大兴土木,锻造工坊按照马强给的图纸日夜不停的打造出各种器械,然后便有专人把这些器械按照图纸组装后放入新建的车间中。

而拿着马强写的材料指南的上百人,也分成几个小队散到广阳郡各地去寻找所需要的原材料。

由于现在是夏天,农活也不多,农户们也都被调用了起来,马强也顺便找个借口再给他们增加点营养。

张飞那样的壮汉在这个时代可是少数,马强看到更多的是瘦的肋骨全现的汉子。

即使这样,这些人已经算是流民中的青壮了,一想到黄巾军中大部分人都是这样的体魄,马强就为张角心疼。

第一个完工的就是烧酒作坊的烧锅。

烧锅本来就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就是一锅子,只是形状上和密封性有要求。

更让马强吃惊的是,当马强说怎么蒸酒的时候,林环居然表示他知道这样的蒸酒办法。

难道蒸馏酒居然在汉代就有了?马强也不是学考古历史的,好在这样的酒似乎并没有流传开来,应该只是雏形吧,否则又废掉了一个赚钱的法子。

由于蒸酒需要好的密封性,马强又没有橡胶,正烦恼会因此浪费的时候,郭平突然说杜仲胶好像能用。

得,马强再一次发现自己好像小看了这个时代

杜仲是中国本土的一种植物,也是一种药材,他的树皮、树叶中都富含一种丝状物,这就是杜仲胶,杜仲胶也被称为中国橡胶,在后世中运用也很广泛。

马强本以为杜仲树既然和橡胶树相似,那么也应该在热带地区,但郭平却告诉马强这树冀州就有很多,幽州也有一些。

虽然量少,但这是有无的问题啊,杜仲胶怎么提取不用马强,郭平就会,他主要是用来把杜仲胶加蜂蜜然后做成甜点给林芝这些孩子吃的。

看着被郭平经过一夜的辛苦做出来的杜仲胶,马强觉得自己的电灯不是梦了

不开玩笑,等玻璃工坊做出来了,电灯还会远么。

点油灯写字真的会让人感觉眼睛要瞎了,古代的日子一点也不好过!

第一百零一章 红星二锅头

第一锅的酒是将买来的酒水直接提纯。

当第一锅烧酒炮制出来时,所有人都试着喝了一口。

这是林环等人从未感受到过的酒。

一口下去,只觉的喝下去的好像不是酒,而是火,这火沿着喉咙一直到灵魂深处,让人不禁的啊哈的惊叹了一声。

这才是男人喝的酒啊!

由于没有经过勾兑,这个酒在马强看来口感也不咋地。

但对于林环等人来说,已经是绝世之品了。

简雍只觉得张飞知道大概会后悔的哭死。

对了,简雍并没有回涿郡,而是被马强留了下来,简雍也觉得在马强这里可以学到平日读书学不到的东西,家中也无事,便跟着回了红星营。

至于日后如果刘备来信,他会不会走,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其实到现在为止,鲜于辅等人和马强还是一种雇佣的关系而不是君臣关系。

他们之所以一直愿意追随,一方面是因为看到了马强的潜力,相信马强日后必然会出将入相,另外一方面也是觉得追随马强真的是每天都有新鲜感。

马强好像永远有新鲜玩意拿出来,你每次还没感叹完这一件,就要去惊叹另一件。

但如果马强日后一直是这种田舍翁的状态,马强也不敢说能不能留住这些在历史上翻云覆雨的三国群英。

统治权啊没有统治权真的太难收拢人才了。

“嗯口感上差了一点,还不能卖,得多琢磨琢磨,梁大师,这酒坊就靠你了。”

梁康,被招揽的流民之一,经过比拼后,他是所有流民中对酿造酒水最有一套的,被马强直接任命为了烧酒工坊的总技师兼工坊主任。

对于搞了一辈子科研的马强,最清楚科研上最不能做的就是外行指导内行,至于什么技术人员没有管理能力,在马强眼里都是放屁。

谁是天生的管理天才,别人没有管理能力,你应该做的是培养他,而不是换一个只有所谓管理能力的人来管科研机构。

首节 上一节 120/158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局绑架太平,我守捉三十年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