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科学家闯汉末 第1224节

马腾顿时一整衣服,面色严肃的拜了小贩一下说道“不想先生既有如此见识,在下身边正缺少了一智谋之士,不知先生可愿助我?”

“这位小哥,你爹脑子没问题吧?我就一小贩,算哪门子谋士啊?”小贩一脸看神经病的表情拉了拉马超的袖子。

马超差点笑出声来。

“古人云大隐隐于市,果不其然,先生如非智者,如何能预见未来田少之事呢?”

“哎老乡党,你没事多去茶楼坐坐,听听新闻,看看报纸吧。

这事都是报纸上说的,这几天的报纸没看吗?大将军和朝廷正在吵这个事情呢!”

“大将军和朝廷的争论,你如何能知?”

“哎,这有什么不好知道的,东方报就是大将军的意思,大汉报就是朝廷的意思呗!虽说收音机里的电台是大将军的,但这电台可是几方报纸的新闻都会读给大家庭。

我们可是司隶人!这种事情还不知道?”

这个时代的司隶人就和后世的北京人一样,因为长时间在天子脚下,靠近政治中心近,因此人人都喜欢讨论政事。

后世有句笑话,说北京的哥人均有亲戚在中难海,坐一次车可以从的哥那里了解到房价的涨幅空间、医保的报销额度、政府的工作报告乃至国际未来局势发展趋势。

司隶的百姓也是如此,虽然经过了多年战火,但越是如此,越是对时政局势敏感。

毕竟在后世不了解局势也不过是少了个谈资,在这个时代,不明局势可是会死人的。

马腾听小贩如此说,立刻去找报摊买了几份报纸看了起来,可惜报纸流转到长安还需要时间,现在他看到的报纸上并未有这些内容。

说起来也是因为这些日子马腾等人每日赶路,收音机都放起来没听,否则也不会对这样的大事情如此不清楚了。

时间倒回十日前。

还是那座西山书院。

雪已经在西山化净,树干上开始爆绿,不时有飞鸟掠过,寻找早起的虫儿好填饱肚子。

一个青年快步的走进一个房间。

“父亲,你看,这是我新写的章。”

杨修将几张纸递给正在看书的杨彪。

“哦?吾儿又有佳作问世了?”

说着,杨彪接过细细的看了起来。

这是一篇策论,内容是抨击马强主导的清分田地之策,章表示只要人口繁衍,田地总有不够的时候,如一直将田地分给所有人,那么最后人人都在耕地却人人吃不饱,国家不但收不上税,还会逼得百姓造反,而且这样还会让豪杰对朝廷离心,在百姓造反时不愿意积极协助朝廷平叛。

与其最后变成这样,还不如将田地包税给各地豪族,只要朝廷能收到税,那么就可以保证国家昌盛,并且将王莽恢复井田制的失败和东汉复辟映射如今的清田分地之策,暗示马强就是下一个王莽。

“妙!的确如此!妙啊!!”

杨彪抚须点了点头,对杨修这篇章极为满意。

“修儿此一出,必能让天下士人侧目,好,为父这就安排大汉报刊登这篇章!”

大汉报是由大汉朝廷主导的一份报纸,很多章都是三公九卿所作,虽然因为话语权和统治习惯,这份报纸很少讨论政治,但说起章经义,这份报纸简直就是一份标准答案,毕竟察举试可是朝廷判对错的,因此影响力极广,甚至比儒学报在士子中的影响力还要大。

“孩儿多谢父亲夸奖!”

杨彪当即让人安排将此刊登于报。

第九百五十章 论战(一)

杨修的这片章还没登呢,张喜等人就急忙来到西山拜见讨论起来了。

“杨公,此一出,那马子玉岂会善罢甘休?”

“此所言,尽为实情,如他马子玉因言兴罪,来找我就是!”杨彪抚须说道。

杨彪还真的不怕马强因为这样一篇策论治自己的罪,因为这样就代表马强心虚承认这章说的是实情了。

因为这章中的每一个论据都是真的,持续清田分地的未来也必然会和杨修预测的那样。

其实历史上也不是没有朝代给百姓分田地,比如唐朝,就有均田令,令中规定,丁男二十一岁和十八岁以上中男授田一顷,即一百亩,其中二十亩为永业田,可以传给子孙;八十亩为口分田,死后要还官。

唐朝这样的制度保证了基层百姓有田可耕,稳定了社会秩序,官府有税可收,也为府兵制打下了基础。

但这样的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田地不够分了,国事的崩坏也就在眼前了。

后人很多不理解为什么那么强大的盛唐一夜之间就崩塌了。

那是因为唐朝的统治基础均田令无法维系了,而且这个无法维系不是缝缝补补就能恢复的,只能推倒重来。

杨修能一眼看到均田令百年后的乱世,也不愧他历史上才子的称号了。

张喜也明白这章的确是刺中了马强清田分地令的要害,更是给天下豪强反对马强提供了理论依据。

我不是不想给百姓田地,而是给了他们最后大汉会灭亡,我兼并土地就是为了大汉永存!

首节 上一节 1224/158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局绑架太平,我守捉三十年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