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科学家闯汉末 第1388节

难升米上前一步说道“倭国近年内乱不休,皆因国中无主,望天子怜悯,册封我主为倭国国王,并允许倭国派遣学子入汉学习。”

册封之事,刘协之前就知道了,但却没听过什么倭国要派人到大汉学习的事情,他看向卢植,卢植微微皱眉,然后说道“不知倭使想学习我大汉的什么?”

“律令、制度、字、技术,大汉的一切都是倭国所需要学习的!”

“这”卢植看向马强,想知道他的意见。

马强本就想逐渐吞噬倭国,因此对倭国派人到大汉学习并不反对,只是这种学习必须要在大汉的控制之下。

“陛下,倭人虽非我华夏苗裔,但心向华夏,当嘉奖之。

既然倭国有此心,可每年允许倭国派遣留学生到我大汉学习,学习我大汉礼仪化,回去也好教化万民。

另外据微臣所知,倭国并无字,语言也不统一,陛下可下诏允许倭人以汉字为官方用字,以汉语为官方用语,以示恩德!”

难升米眼中顿时闪过一丝惊慌。

用汉字没什么,倭国本来就没有字,不用汉字你要他自己造出一种字他也做不到。

但以汉语为官方用语是个什么情况?

难道以后倭人还不能说倭语了?

这个大将军到底想对倭国做什么?

马强仿佛看出了难升米心中所想,笑着对难升米说道“当然,倭国想来短时间内也做不到全说汉语,这件事可以慢慢来,我大汉可以派遣先生到倭国去任教,想来倭国是欢迎我们大汉的好意吧?”

难升米很想说不用了,但却不敢,他很怕一旦说不用,那么什么先生是不去了,但大兵恐怕就要到了。

刘协等人对马强要派什么先生去倭国很不理解,倭国那么偏远的地方,你派人去不是等于把人给发配边疆了吗?

不,这比发配边疆还惨,边疆好歹走的回来,去倭国就是想回来也回不来了。

但倭国使者在,刘协等人也不好多问,只是看着马强表演。

最后刘协宣布册封卑弥呼为亲汉倭王,赐予金印,而对来使的难升米、神武等人也册封为中郎将、校尉等官职,赐予银印,予以褒奖。

另外又回赐宝刀、铜镜、玻璃镜、瓷器、书籍、丝绸等国礼,虽然在马强的要求下数量很少,但从价值上看,也已经是难升米带来的国礼的百倍了。

不过想想对马岛乃至倭国其他的金银矿,马强也就不计较了。

等难升米退下,马强给温恕使了个眼色,温恕立刻出列说道“陛下,张喜谋反一案自杨彪在狱中悔过后,又有多人上悔过书,希望能得宽恕,还请陛下定夺。”

刘协很想说那就全放了吧,但又知道说了也是白说,便看向马强问道“大将军以为如何?”

马强道“陛下,那些悔过书微臣也看了一些,的确有悔过之意,但法不容情,如果连谋反都可以宽恕,恐怕日后天下再无安宁了。”

卢植看了一眼温恕,他可不信温恕是自己想说这事的,但马强到底葫芦里卖着什么药?

想到张温这些故友,卢植最后还是忍不住出列说道“大将军之言虽然有理,可这些人的祖上都有功于大汉,是否可以酌情宽恕其一二后人呢?”

马强摇头道“前人有功,早已用官爵回赠,如何还能拿到现在说?

不过如果这些人有立功的话,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第一千六十二章 何为功

“立功?”卢植疑惑的看着马强。

他直觉告诉他,马强在挖坑

但即使知道马强可能是在挖矿,为了救张喜、杨彪等人,卢植也得闭着眼睛往里跳。

“有功!当然有功!”不等卢植说话,刘艾就主动出列说道“昔日董卓乱洛,多亏了张公、杨公等人周旋,才能让天子北狩,他们的确是有大功于社稷啊!”

“笑话!”马强直接否决道“董卓之死,皆王司徒和温侯之功,和张、杨等人何干?

至于董旻等人,那也是先有伏波将军起兵断贼归路,后又有本将用计,皇甫将军用命,这才剿灭此贼,难道刘宗正想抹去吾等的功劳吗?”

“大将军所言极是!如果不是张、杨等人擅自行动,太后也不会失踪,说起来他们有过无功!”

“没错,若不是调度无方,灞水之侧为何会白骨如山?要不是我们河北兵马及时感到,恐怕天子都要被董贼再次擒去了!”

“刘宗正说此话,是想贪天之功,微臣赵温不耻与之同殿为臣!!”

马强一开头,阎忠等人立刻一拥而上,将张喜等人的勤王之功全部剥夺,甚至都开始议论该怎么给他们再加几条罪名了。

“大将军,勤王之事暂且不说,不知大将军以为,什么样的功劳能赦免他们的罪过呢?”卢植比刘艾聪明多了,他知道马强不会无的放矢,一定有话等着。

马强微微一笑,面对众人说道“左传有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

张、杨等人阴连外臣,攻打皇宫,意图谋反,罪在不赦,除非有不朽之功,否则焉能破例赦免?”

“不朽之功?不知大将军以为什么样的功劳算是不朽之功?”卢植继续问道。

马强回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可谓不朽!

如昔日大禹,救寰宇于灾祸。

首节 上一节 1388/158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局绑架太平,我守捉三十年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