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科学家闯汉末 第17节

还有那个鞋子,花花绿绿的,可真好看,看向自己脚上那用兽皮缝制的皮鞋,吕青橙不由的有些脸红,甚至觉得自己走路都快走不来了。

还有这少年的皮肤,怎么会这么白,难道他都不晒太阳的吗?

马强本来就是象牙塔的人,还真的是不晒太阳,运动都是在健身房解决的,现在还是在野外生存了一段时间,要是吕青橙是马强刚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遇见的,大概要怀疑马强的性取向了。

汉朝可是相当流行哲学之爱的。

而马强则是在从吕青橙的话语中结合自己对两汉的了解分析此时天下的现状。

汉朝虽然自称四百年,但实际上西汉和东汉完全是两个朝代,尤其是在政治上,更是有天壤之别。

西汉最开始的权力架构是皇权、相权、王权三权分立,王权也就是各地的诸侯王,由于王权代表了地方割据,从刘邦到吕后再到文景两地都在致力削藩,从而引起了一系列动乱,直到七王之乱结束,各地诸侯王再无能力和中央皇权叫板,周亚夫之死也宣告了相权弱于皇权,从而导致了西汉的皇权独大,这也是为什么汉武帝可以想怎么浪就怎么浪的原因之一。

但权力这东西就像空气,它永远不会消失,即使一时有强者将它大部分夺在自己手中了,时间也会让它不断流逝到其他的地方。

汉武帝在全面压制地方王权和相权的同时,也培养出了新的实力团体,这就是豪族。

很多懂一些历史的人都知道汉武帝连年征战,使得最后国库空虚,史书上说是四海虚耗,户口减半。

但读过《中国人口史》的马强却知道,汉武帝时期的人口最多损耗不过八分之一左右,那所谓的户口减半实际上是有接近三成到四成的人口隐匿了起来,不在官方户口登记之中,也就是成为了豪门的匿户或者躲在山林里的隐户。

而这些拥有了大量隐匿人口的各地豪族也成为了此时东汉世家的前身。

而为了制衡豪族,尤其是当皇帝年幼无法使用皇权的时候,皇权的替身外戚就开始发挥作用,无论是废帝的霍光还是篡汉的王莽,都是附属于皇权的外戚势力,外戚、皇权、豪族的斗争贯穿了西汉的下半部分。

王莽篡汉后,豪族在刘秀这个秀儿的带领下全面反攻,成功再造大汉,而刘秀这个秀儿在军事一路开挂下也开始设计东汉的权力游戏规则,由于吸取了东汉外戚势力过大的经验教训,秀儿将皇权替身一分为二,一为外戚,一为宦官,这使得东汉的权力游戏基本上就是皇帝小的时候,外戚代表皇权和豪族斗争,皇帝大的时候宦官代表皇权灭了外戚后再和豪族斗争。

本来秀儿这个设计也还可以,毕竟无论外戚还是宦官都是附属于皇权存在的,可以保证皇帝年幼时不被外朝篡权也可以让皇帝长大后有办法夺回权力。

但大概是秀儿吸收了太多位面之力了,使得他的后代就没几个活得长的。

东汉从第三个皇帝汉章帝算起,汉章帝三十一岁病逝,汉和帝二十七岁病逝,汉殇帝一岁时夭折,汉安帝三十二岁病逝,汉顺帝二十九岁病逝,汉冲帝两岁夭折,汉质帝九岁被毒杀,可以说,东汉的董事长就仿佛被诅咒了一般,就没几个活过三十五的,想享受后世刘老板兄弟的待遇都享受不到。

按道理来说,中央乱成这样了,地方还不早就被当地的豪族瓜分了,但秀儿仿佛早就知道会这样一般,在东汉王朝创立之初就将一切安排的明明白白。

东汉的官员以六百石为分界线,六百石以上可以说是高级官员,以下则是低级官员。

低级官员的选取是各郡县的一把手每年去自行招募“廉吏”,说白了,就是给地方势力的红利,由地方豪族自行解决,这就是给豪族的下线,你后代再差也可以当个小官,有了下线,做事也就容易有底线。

高级官员则是通过举“茂才”和举“孝廉”来解决的,茂才其实就是秀才,只不过因为秀儿叫秀儿才改叫茂才。

所以这个茂才可比后来的秀才值钱的多,基本相当于宋朝的进士了。

这些茂才和孝廉各地按照人口有推荐人数的限制,推荐后统统进京由皇帝面试,考的就是儒学经义和时政对策。

所以后来的科举考试内容是从汉朝就基本定型的,考试通过的统统进尚书台当“郎官”

这个尚书台基本相当于后世的国务院,也就是说这些高级人才不仅仅要为皇帝站岗,还要承担核心政事的处理。

当然,所谓的处理大概就是写个政策文件什么的,这个文件能不能过还是要三公九卿这些大佬点头的。

这样的情况下,有没有本事可以说一下子就看出来了,这不仅仅要求身体好(要轮流站岗),还要求即懂儒学理论,还懂政法税收,要求相当的高。

前面说了,低级官员其实就是地方豪族瓜分的,人的都是无穷的,当过两百石就想六百石,当过六百石就想两千石,东汉的所有豪门家长都拿出了鞭子,拼命鞭打自己的孩子努力读书,骑马练剑,要么自己开学堂开始经书传家,要么砸钱也要进太学学习。

如果说西汉的豪族在史书中的代名词是什么横行乡里,侵渔小民这样的贬义词,东汉则是赈赡宗族、好施周急这样褒义词了。

这样的情况一直到被诸葛丞相天天念叨的桓灵这两个打破了当东汉皇帝活不过三十五岁魔咒的皇帝出现开始有了改变。

第十三章 马强的路上思考(二)

汉桓帝刘志当皇帝是被跋扈将军梁冀捧上去的,刘志当时坐上皇位都快哭了,因为上一个坐上皇位的就是被眼前这个笑呵呵的将军给毒杀的,恩,我的好将军,你能别笑了吗,我不喝酒的。

刘志坐上皇位后先是战战兢兢的活了十三年。

这十三年梁冀的权势可以说让后来的董卓都要羡慕的流口水,不仅仅一家有七侯,三后,六贵人,还有两个大将军,卿、将、尹、校者五十七人,而且四方进贡先入梁府,百官升迁先谢梁冀。

梁冀是外戚,那么按照老祖宗光武帝的指导,刘志自然就和宦官们结合在了一起。

其实道理很简单,宦官的权力是依附皇帝的,你梁冀再怎么样也给不了宦官权力,因为外戚的权力也是依附皇帝的,你多我就少,两边是天生不合。

刘志在当了皇帝十三年后,在厕所中和自己最信任的宦官唐衡商量,最后找到单超、徐璜、具瑷、左悺四个宦官一起歃血为盟,发誓诛杀梁冀。

天上的光武帝都快哭了,自己的后人居然要躲在厕所里和宦官歃血为盟,而地上的刘志更是牢牢记住了这屈辱的一幕。

其实刘志还是不明白,梁冀是外戚,本来就是依附他存在的,因此当他长大并且下定决心除去梁冀时,梁冀是几乎没有还手之力的,因为士族在这个问题上是绝对支持刘志的。

毕竟士族早就看丫的不爽了。

何况这本来就是当年东汉王朝成立时就写好的剧本,大家按剧本走就是了。

但当梁冀覆灭后,刘志看向一脸正义脸的士族们,心理很不爽了。

好嘛,之前都干嘛去了?我这十几年天天睡觉都恨不得学后世的某人睁着眼睛,你们有谁帮过我吗?还天天去梁冀那里喝酒请安的,现在想我重用你们?做梦!

我才不用你们呢,我要用我的好兄弟们!

刘志的好兄弟是谁呢?当然就是歃血为盟的那五个宦官。

首节 上一节 17/158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局绑架太平,我守捉三十年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