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科学家闯汉末 第331节

其实说起来,好像最早的橡皮擦是面包但用粮食来当橡皮,那些穷苦学生大概会一边擦一边吃吧。

虽然铅笔并不是铅,而是石墨,虽然不算什么有毒物质,马强也不想自己的学生们各个都一肚子的墨水

“这铅笔不错,可以准备大规模生产了,我去看看青柠,青橙,要不你也休息一下吧。”

铅笔的制作难度和纸比起来就好太多了,基本上就是两个木片包住一根石墨就行,难度也不过是如何胶合木片和让石墨粉粘合又不容易断。

马强抬头看青橙头发乱糟糟的还有些心疼。

会造纸的能工巧匠么马强也寻找过,但由于是皇宫改造的造纸术,现在能用的纸都是洛阳产的,马强还没这本事去挖刘宏的墙角。

虽然马强觉得只要价钱合适,刘宏也不会在意就是了。

罢了,还是再派人去找找看吧,万一能找到呢。

——长安

长安这个昔日大汉的中心,自从王莽篡汉后就再不复昔日的荣光了。

从人口账簿就可以看出其中一二,在公元2年,王莽篡汉前夕,光京兆尹就有人口六十八万,而关中三郡的另外两郡左冯翊、右扶风合计人口一百七十六万,三郡合计两百四十多万人口。

而在公元一百四十年,经历过了王莽篡汉后的一百多年休养生息,这三郡的人口分别为京兆尹:二十九万,左冯翊:十四万,右扶风:九万,合计才五十万出头,可谓是少的可怜。

而接下来的一系列羌乱战事,使得黄巾之乱后,这三郡人口合计只剩下四十多万,正是沃野千里,渺无人烟,偌大的长安城,只有区区不到六万人,和号称百万的洛阳城相比,真的是落魄的可怜。

但此时此刻,因为凉州的叛乱,长安迎来了一个难得的高光时刻。

无数从凉州逃难来的士族、百姓都聚集在长安,等待重返家园的时刻。

这其中,便有一对兄弟,正在皇甫嵩的府邸中做客。

皇甫嵩做为主帅,基本都在军营中,这片府邸反而成为了这两个兄弟招朋呼友的场所。

“伯英兄!文舒兄可在此处?”

两个士子走在府邸内,大声的喊着。

“好字!”

随着一片欢呼声,二人找到了他们的目标。

在一个庭园里,四五个儒生正围在一起看一人写字,那人发须斑白,穿着朴素,手中大笔如龙蛇狂舞,一气呵成,让人光看就觉得是一种享受。

二人对视一眼,走了过去,一看那字,也不由的叫好了起来。

只见那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却是草书极品。

“好!”

随着那人笔锋回收,众人又不禁齐声喝彩了起来。

“伯英的字,如今可谓天下一绝了!”一个士子感叹的说道。

“文舒的字也不亚于我,只有我三弟叔威,继承我父兵法,不擅此道。”那人抬头看向刚刚进来的二人,喜道“子邑兄,大雅兄,你们怎么也来长安了?”

“你张芝来得,难道我们就来不得,你们兄弟到了长安,不知道有多少士子要来瞻仰当今天下草书二圣啊。”

“哎,你左伯和大雅八分也足成一家法了,我看你们两是在洛阳名头太盛,来我这里躲清静的吧。”

众人顿时大笑起来,不少人感叹,没想到这小小宅邸,居然聚集了四个书法大师,如果再有蔡伯喈到此,必然会成为后世一段佳话。

原来这四人,都是当今天下书法界的标杆人物,刚刚写字的是张芝,西凉三明之一的张奂长子,他和二弟张昶都精通草书,为了练习草书,以帛为纸,临池学书,留下墨池的佳话,这两兄弟也分别被后世誉为“草圣”和“亚圣”。

张央本来是敦煌郡人,晚年致仕后,在弘农隐居教书,已于四年前病故,他们兄弟三人都没有当官,带着张央的遗骨回到了敦煌,他们兄弟三人虽然没有张央那么精通军事,却也对凉州的情况很明白,知道这次的叛乱不会那么简单的被平定,便举家迁移到了长安,准备躲避锋芒,待凉州平定后,再想办法回归故里。

而左伯左子邑和毛弘毛大雅则都是鸿都学院的高材生,精通八分,虽然比不上张家兄弟成就那么高,却也是一时翘楚。

第两百七十七章 纸和笔(下)

张家兄弟留左伯和毛弘夜宴,几人正说着闲话,突然听到外面人喊马嘶,张芝皱眉道“出了什么事!”

“家主!不好了,朝廷突然下诏责怪皇甫将军连战无功,耗费钱粮,让他回洛述罪呢。”外面跑进来一个武士说道“皇甫将军正在军营和董中郎交割,让人送来了口信。”

“董中郎?”张芝摇头道“这董卓和我张家有怨啊,看来这长安我们不能再待了。”

昔日董卓派其兄给张央送礼,结果张央不但不收,还弄得世人皆知,让董卓下不来台,因此董卓深恨张央一家,之前是皇甫嵩在,他不敢做什么,现在皇甫嵩要问罪了,在新主帅来之前,长安就是董卓为尊,他会对张芝什么难堪就说不清了。

“既然如此,不如和我等去洛阳?”左伯劝道“鸿都学院的学子可是一直希望能得到两位先生的指点啊。”

“兄长,你看?”张旭看向张芝。

“你我兄弟三人本无心仕途,如在洛阳,恐再无闲心写字读文了,不如再往东走。”张芝很有自知之明,他知道他们兄弟三人名声大,很容易被朝堂上当成棋子,自己三兄弟又没玩政治的脑子,不如躲得远远的。

“既然如此,不如我们一同游学一番,看看名山大川,也许能使我等的书法之道,更胜一筹呢。”左伯提议道。

“此策甚好!”张芝对此也极有兴趣,他的草书的确到了瓶颈,难以再次突破,他也希望能从自然之中,寻找到书法的真谛。

汉儒提倡游学,讲究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但游学需要大量的钱财,因此只有那些豪门子弟才有资格做这件事。

首节 上一节 331/158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局绑架太平,我守捉三十年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