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科学家闯汉末 第616节

“太守,政监令以下,我们该如何行事?”

耿武抬头看向面前这个年轻过分的郡丞张山,光听这名字就知道这人出身贫寒,据说在少年时压根就是个流民,被带到幽州,投奔了镇北将军设立的红星营,然后入了学堂,在之前青州的科举中名次不错,历任县吏、县丞、县令,如今更是到了巨鹿配给自己做副手。

而和他一起到巨鹿各县充当官吏的,还有一两百人,据说还有因伤从军中退伍下来的。

这些人都是镇北将军的铁杆啊。

马强这些年的不断普及教育终于开始有了回报,加上之前从洛阳抢来的太学生和科举吸引到的各地寒门小姓文人,手里的官员储备足以支撑起大半个冀州。

说是大半,那是因为还有不少官位空悬,留着给这次科举呢。

“自然是依令行事!这三道政监令中与百姓之利最为相关的便是这编户令,如果因为吾等宣告不及,导致百姓不知此事,误了编户的时间,恐怕会出大事,当令内武卫相助,去各乡、镇、亭予以公告!张郡丞,你立刻前往内武卫协调此事!”

“诺!”

耿武等张山离去,又看了看手里的政监令,叹了口气。

得回一趟老家了。

第四百八十五章 耿家堡

耿家堡

耿氏在巨鹿已经生活了数百年了,早在西汉时期就世代为官,新朝时耿武之祖耿艾为济平尹、济南太守,耿艾之子耿纯识大势,劝父投奔刘秀,最后更名列云台二十八将之一,世代封侯,直到第五代高亭侯耿绪因罪除爵,但依旧世代显贵,为巨鹿郡的一等豪强,数百年积累下,耿氏族人数百,麾下的佃户就多达三四千人,田地更是不知道有多少了。

就这,还是耿氏不断有族人外迁的结果。

自黄巾之乱后,耿家便开始和其他的大族一样修建了邬堡,说是为了防备乱贼,实则是族内已经有人预感天下即将大乱,防范于未然。

果然,董卓入洛,天下大乱,韩馥硬生生被袁绍夺了冀州,他们耿氏也因为耿武的缘故倒了大霉,幸好袁绍需要各地大族支持,虽然损失了不少族兵和钱粮,终究没有大的损失。

如今袁绍败退,韩馥回来继续当州牧,而耿武也因为忠义有功被任命为巨鹿郡守,整个耿家堡的气氛都是喜气洋洋的。

他们觉得耿家的好日子终于来了。

耿家堡的主宅中,一群人正坐在一起聊着闲话,他们便是耿家和边上其他大族的一些族老。

如今是冬天,没有农事,在没有什么娱乐的这个年代,也只有坐在一起聊天解闷了。

“文威如今得了镇北将军的赏识,不顾三互法,任其为我巨鹿郡守,这是何等的信任啊!吾等日后还要耿氏照应一二啊。”

“是啊!昔日耿建威辅佐光武,中兴大汉,今日耿巨鹿又辅佐镇北将军,必将再次复兴我大汉,耿氏不愧是我巨鹿的擎天之柱啊!”

这些人左一句恭维,右一句奉承,听得耿氏的族人们眼睛都快笑的看不见了。

“好说好说,文威这孩子,没什么别的优点,但就是忠孝仁义!”

说话的是耿氏族长耿喜,他按辈分,算是耿武的叔父。

“父亲!父亲!!”

一个中年人急急忙忙跑了进来,脸上全是喜色。

“何事惊慌!你看看你!你要是有文威一半出息,我就是现在死了,也算能闭眼了!”

耿喜看着自己的独子耿慧一副喜形于色的样子就来气。

他也让耿慧去过太学,结果回来一考,屁都没学会,倒是把洛阳的楚馆睡了一个遍,气的他差点脑溢血嗝屁了过去。

还好这一代出了个耿武,否则耿氏危矣!

耿喜摇头叹息了一下,看着低着头的耿慧,挥手道“说吧,出了何事?”

“文威回来了!就在一里地外了!”

“什么??”

耿喜顿时站了起来,脸上的笑容别说有多灿烂了。

“啊呀,我就说这孩子孝顺!这才刚刚上任几天,就想着回来见我这个老不死的,这要是误了镇北将军的大事该如何是好啊!等会我一定要好好说说他!”

“耿郡守当真是忠孝无双啊!”

“哎,等会耿老哥可得好好告诉我们,是如何培养出这样优秀的弟子的,也让吾等学习学习!”

又是一顿吹捧,听得耿喜都快飘起来了。

“你这逆子!还站在这里做什么?快去大开大门,让人准备佳肴美酒,打扫屋舍,准备迎接郡守啊!”

说着,耿喜回头无奈说道“哎,这孩子也真是的,也不先来封书信,说说此次是公事还是私事,如是公事,我这个一介草民,还得出门相迎才是。”

“哎,无论为公为私,吾等都当相迎啊!”

“说的是啊,光是因为耿郡守对韩使君的忠义之举,也足以让吾等倒履相迎了!”

“走走走,同去同去!”

耿喜一脸嘚瑟的走在前面,刚刚到邬堡的大门处,就看到耿武骑着一匹劣马,穿着便衣,边上只有一小厮跟随,便知道这是为了私事。

首节 上一节 616/158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局绑架太平,我守捉三十年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