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科学家闯汉末 第624节

“可是如此轻徭薄赋,如何能养活这么多军士官吏呢?”

马强笑了一下说道“子脩,我做生意什么时候不是最后大赚特赚的?你多看多想,自会明白。”

马强也没准备和曹昂解释什么叫工农业剪刀差了。

——河东

“多谢许先生美言,这是吾等的小小心意,还请许先生笑纳。”

白波军的首领郭太一挥手,数个军士扛着两口大箱子走了进来,一打开,整个屋内都充满了珠光宝气。

就是这珠光宝气之中,又似乎掺杂了一点点的血腥味。

用脚指头想都能猜到,这些珠宝都是怎么来的。

但许攸不在乎啊,他看着这些珠宝,满意的摸着胡子笑道“郭渠帅,不!郭太守,从今日起,你我可就是同殿为臣了!”

“能为袁大将军效力,是吾等的福气,只是董贼”

许攸凭借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成功用上党郡守、河东郡守两个职位换来了白波军最大两个头领郭太和杨奉的投靠。

而白波军的另外几个军头,如韩暹、李乐、胡才,也都拿到了杂号将军的职位。

反正是白板官位,袁绍一点也不在乎。

白波军的投靠使得袁绍终于能将从冀州带来的百姓安置各地,同时整备兵马,准备明年春耕之后开始对冀州用兵。

好消息总是接二连三,南匈奴的于夫罗再三考虑之后,开出了上郡、西河、朔方三郡的条件,袁绍也爽快答应了下来,分三郡给南匈奴寄身,算是正式承认了南匈奴在三郡的统治地位。

得到了好处的于夫罗也顺利的说服了匈奴各部,各部准备联合出骑兵三万给袁绍调遣。

一时间,袁绍的局势一片大好。

第四百八十九章 王允小分队

——长安

李儒坐在尚书房内,不时的咳嗽一声。

他太累了,身体也一日不如一日。

董卓已经懈怠到十日才到长安一日,就这样还时而不来,一直在郿邬中醉生梦死,朝廷内外的一切都压在了他的身上。

关中今年的秋收还不错,总算的能喂饱所有人,李儒甚至还可以拨付一些钱粮给李傕让他继续向河东用兵。

“这是?”李儒拿着一本表文,沉思了起来。

汉代没有奏折,那东西是清朝才有的,汉代的臣子上文按照内容分为章、奏、表、议四种。其中章用于对皇帝的感谢恩典,奏用于弹劾揭发,表用于陈述下情,议用于讨论不同意见。

这本表文是王允写的,写的内容是说袁术如今东遁扬州,南阳乃司隶门户,应当尽快收为朝廷所有,举荐执金吾士孙瑞担任南阳太守。

这本表文上面已经有了董卓的签书印章,等于是同意了。

这样的大事自然是要董卓的许可的。

事情说的很有道理,但李儒对王允却怎么也放不下心来。

说起来,王允现在是李儒的副手。

当年王允是和董卓、桥瑁等人一样,是被召集到洛阳的外军统领,结果洛阳火并,董卓威天子,令天下,统收兵权,控制朝廷,当董卓的诏令到了王允军中,王允立刻交出了兵权,还主动帮助董卓维持朝廷秩序,在迁都时更是立下不少功劳,因此得到了董卓的信任。

王允出身太原王氏,世代官宦,虽然比不上杨袁两家,但也是紧随其后的一等大士族,董卓看到这样的人投奔自己,还忠心耿耿,自然是大方的一逼,让他代替了杨彪,为司徒,甚至还封其为温侯。

对,温侯并不是吕布,而是王允,吕布的温侯是在杀董卓之后,王允给封的,这也是为何民间传说吕布又拜王允为父的原因。

但董卓越是对王允信任有加,李儒心中对王允就越是忌惮。

原因嘛很简单。

李儒是真的不相信王允这样的名门士族会效忠董卓这样的君主,自己这个岳父啊当真是一言难尽。

这也是为何李儒会每隔几天就秘密调出王允的公文查阅。

“南阳当日袁术逃到南阳,就聚集了那么多兵马,差点打到关中来,这个士孙瑞也是个知兵的,这是王允第几次推荐人掌握兵权了不行,要和太师商议一下,决不能放此人离长安!”

李儒想罢就走出房门说道“准备车马!去郿邬!另外让田主薄到尚书台来,我不在,大小事务由他决断。”

李儒也只相信田景这样的老人了。

李儒离开长安的消息很快传到了王允的耳中。

不仅仅是李儒忌惮王允,王允更加忌惮李儒。

在王允心里,董卓就是一无脑匹夫,要不是有李儒,哪里轮得到他来做太师掌控朝廷。

“君荣啊,我看李儒此去必然是为了你,你还是立刻领兵走武关出南阳吧,荆州刘表乃汉室宗亲,名列八骏,他必然会相助你的!”

士孙瑞知道事不宜迟,立刻告辞离去,王允等他走了,再对边上坐着的另外几人说道“如果李儒阻止君荣离去,吾等该如何是好?”

首节 上一节 624/158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局绑架太平,我守捉三十年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