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科学家闯汉末 第95节

“甘露醇这个在少尿期有用,碳酸氢钠溶液静脉滴注这个是用在休克期的,这个倒是简单了,注射器可以想想办法罢了,只能先应急了。”

既然知道了解药,那么下一步就是要做出这个药了。

马强开始拿出纸笔写起了方程式。

感谢化学,利巴韦林不像青霉素必须培育菌种,他是一种化合物,可以直接通过化学方式来合成。

“利巴韦林的化学方程式是c8h12n4o5,也就是三氮唑核苷这样的话,他的化学合成公式可以有很多种啊,恩,应该有卤代糖法、肌苷法、腺苷法和核苷酸法四大类,方程式有一二十种可惜能用的材料太少了。”

如果有外人进来,一定会听到云里雾里,马强说的话在这个年代的人看来,就不是人话。

马强感觉自己又回到了自己的实验室,嘴里念念有词,笔下不断的写写画画,他必须凭借已知的化学方程式倒推出制作方法。

更关键的是,在这个年代,大部分的化学原材料都是没有的,生病的人越来越多,如果不能快速大量生产,也是无用的。

另外就是马强只能用加热和自行反应这两种化学反应,什么电解啊,微波啊,都不能用,更加局限了他能用到的化学方程式。

马强第一次感觉到这个时代的局限性,不用六七十年代的科技水平,即使是抗战的科技水平,自己也能轻易想办法做出来利巴韦林,但现在是真的不行。

最少那个时候是有电的。

“先把石灰石、焦炭.氮气做出氨基腈,再把氨基腈为原始材料,和二氧化碳在氢氧化钠的环境中可以生成氰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盐,氰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盐再和水和肼反应生成三氮唑钠盐,再调节反应体系的h后就可以得到三氮唑”

写到这里马强就已经停下了,写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光各种设备和材料准备没有一个月的时间就做不出来。

一个月不行啊,没有这么多时间可以浪费

出血热的死亡率可以达到百分之九十,现在还没有大量人死亡是因为还没有到时间,只要再过几天,恐怕每天都会从蓟县抬出上百具尸体。

一个月不得死四五千人了,整个幽州恐怕得数万人了,马强必须找到一个短时间就能用的方案。

第七十九章 甘利露和碳酸氢钠

初发期的用药做不出来,就看少尿期的用药甘露醇。

科学试验其实就是不断试错,发现走不通立刻放弃换一种思路是一个科学家应有的理智。

“甘利露醇分子式是c6h14o6,等等我记得有什么东西会天然生成这种物质。”

马强想起来了,是海带。

海带上的白霜就是甘露醇!

这两个药还真的是一个复杂的要死,一个简单的要命啊。

至于碳酸氢钠更不用说了,就是小苏打,在碳酸钠中通过二氧化碳碳化后,再经分离干燥,即可得到。

至于碳酸钠,可以用芒硝加石灰石和煤在高温下还原并进行碳酸化,然后再经过浸取、蒸发、精制、再结晶、烘干,就可以得到了。

这并不复杂,在历史上十八世纪末的法国就开始用这样的方法得到纯碱。

至于更加方便的侯氏制碱法是需要用到氨气的,氨气的制造和储存在现有条件都做不到。

马强想了想,总结了一下这个病的救治方法,然后把手机关机放好,然后打开了门。

外面守着的鲜于辅看到马强出来,期盼的看着他,马强点了点头然后说道“立刻召集所有的医匠,官吏以及之前约定的世家子弟,两日后的上午我要给他们上课!”

“诺!”鲜于辅大声的应道。

鲜于辅很熟悉马强现在的笑脸,这是马强对某件事胸有成竹的表现。

马强又找来田良,拱手说道“田县丞,麻烦去召集几个最好的首饰匠和木工,铁匠,我需要做一些东西。”

田良虽然有些疑惑,但还是应了下来。

马强眯了眯眼睛,注射器可以用木质或者金属制的,关键是针头,希望东汉的能工巧匠能解决这个问题。

——两日后

数十个医者坐在一个房间里,互相焦急的交头接耳说的不停。

“听说新到的县令要给我们上课?他懂医术吗?”

“马先生据说是仙人弟子,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啊。”

“现在各地的病人运到隔离区的越来越多,昨日一日就从各乡运来了百人,我们都在这里,那里可怎么办啊。”

“就算我们在那里不也没办法么,连李医师都开不出方子来,我们能怎么办?”

不少人都看向坐在最前面的李珰,李珰闭着眼睛不断的拽着胡子,这些日子里要说谁的压力最大,那么久非他莫属了。

他是这蓟县乃至幽州最好的医师,却对现在的黑瘟毫无办法,只能缓解病人的病情,他心中的焦虑可想而知了。

“来了!”

李珰睁开了眼睛,看到田良为首的一群官吏、世家子弟走了进来,每个人都拿着垫子坐到了后面或者中间的过道里。

马强则指挥着军士把黑板挂起来。

首节 上一节 95/158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局绑架太平,我守捉三十年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