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民国不求生

民国不求生 第273节

马成龙轻拉缰绳,停在众人面前:“马护军使……河州来信!”

河州来信。

马福祥闻言即是一惊,甘肃河州是西北马家军势力的大本营,马占鳌死后河州嫡系虽然受朝廷限制发展不如宁夏马家军和青海马家军好,但马占鳌的儿子马安良在马家军中依旧具有举足轻重的威望和地位。

马成龙将一封信交给马福祥,又轻声说:“关中混战,西北无主,这真是马家军独霸全甘的好机会啊。河州方面希望护军使先按兵不动,之后伺机回师甘肃,拿下甘省的实权。”

马成龙跟着又补充一句说:“青海也是这个意见。”

马福祥万万没有想到郑家川之战以后,中央在西北的势力一夜之间居然就会分化成这副模样。按理来说,即便段芝贵被俘,但西北兵团主力尚在,而且在陕西还有张凤翙的陕军、赵倜的毅军再加上驰援而来的马家军,力量依旧是在红军骑一师的数倍以上。

可是怎么无一人设法戡乱剿贼,全都只想着保全自己的权位?

马成龙看马福祥面色不豫,察觉到他的心态后,居然半带警告说:“青海和河州意见一致,如果护军使不回师甘肃,我们就要自己来干!”

马福祥两眼一瞪,勃然大怒:“你……涛秀雄先生,我马福祥是科甲正途出身的武状元,你这是来干嘛?你是来叫我造反的吗?!”

马福祥愤怒中还叫破了马成龙的原名。

马成龙原名涛秀雄,是日本黑龙会组织的浪人之一。他在几年前便化名为马成龙,潜入中国西北地区活动,并假意改信回教以后,跟在马家军元老马安良的身边做军事顾问。

马福祥知道这个涛秀雄在辛亥年时,曾怂恿过马安良等人,试图让甘肃和青海一带的马家军造反割据,制造什么“大回回国”。

还好当时马安良他们没有犯傻,但没想到一个阴谋破产,现在又生一个新的阴谋,这伙人还是不把西北搞乱决不罢休啊!

不等马鸿宾他们说话,马福祥就举起手枪朝天开枪示意:“把马成龙他们全带走!一个不许放跑!”

那个日本浪人马成龙也没料到马福祥居然会这么干,顿感吃惊:“护军使,我是为马家军好,现在是谋夺甘肃的大好机会啊……你、你们要干什么?我是马大人的顾问!”

马鸿宾也挥动马鞭上前,好像有准备要劝一劝他爹,但马福祥还是冷冷地挥手,命部下将马成龙等人全部关押起来。

“爹……!”

马鸿宾着急起来:“爹,这人说得也不无道理啊,如果能回甘肃也不失一条出路,万一今后形势又有变化……”

马福祥听着这话,神色便严肃了起来,他走到马鸿宾的面前抓起马鞭问道:“我问你,去年宁夏满营将军常连和阿拉善旗札萨克王爷塔旺札布起兵反对民国的时候,我们出兵平叛,银川的老百姓都是怎么说我们的?”

马鸿宾愣住,慢慢说道:“……知道内情的说我们是为民除害……”

“不知道的呢?”

“不知道的……都说是回回又反了……”

马福祥又问:“王德尼玛在后套搞什么蒙古独立,我们出兵平叛,老百姓又说我们什么?”

马鸿宾眼睛开始朝地上看:“也说是回回又要反了……”

这句话触及了马福祥心弦,他自认为是科第正途出身的人,当年太子寺之战他爹就力劝回军投降,他哥哥又死在抗击八国联军的卫国战场上,所以马福祥从来不认为他和那些造反起家的青马、甘马是一路人。

同治年间的那一场大动乱,给西北各族百姓都留下了过于深刻和残酷的记忆,也使得了秦中士民对回回充满敌意。马福祥生平最嫉把“造反”二字加在他身上,所以他宁可放过一个夺取甘肃全省的好机会,也不愿冒上任何逆名。

马福祥说:“中央政府既然下令我们戡乱平叛,我们就要去平叛,团结各族,毁家纾难,都是在所不惜!”

第一百一十五章 群雄并起

西北民生凋敝,因此秘密结社的团体特别活跃,其中犹以哥老会和洪帮两大派系势力最强。

以哥老会论,五原县大概有90%的人口加入哥老会,东胜也有60%的人口参加哥老会,固阳、托县占70%,武川占50%,陕北各县也多有一县近半人口加入哥老会的情况。

洪帮势力则较多集中在甘肃,有十多个山头,如洪钧山、威武山、同统山、大佛山……等。其主要势力分布在陇南一带,陇西次之,西路的张掖、酒泉也势力不小。

西北的哥老会和洪帮,最初是左宗棠西北平叛时跟随湘军进来,平叛结束后,部分哥老会成员驻扎当地,发展了当地的秘密社会组织。

这些结社团体都有严格的帮规,对违规者处置极为严酷,起初只是下层人士的秘密组织,辛亥革命之后,组织由下往上发展,过程中沦为工具,会党的性质也日益蜕变,由自卫抗暴,互济互助的秘密组织逐渐演化为严重匪化的集团。

数月前白朗不愿意接受中原红军的改编,率部西入甘陕以后,便与陕南、陇东南一带的哥老会团体合流,壮大了自己的武装,纵横驰骋汉中与西安之间,把毅军统领赵倜带来的河南追剿军队兜得团团转。

西北哥老会是湘军后裔,自然和马家军仇恨极深。只是马家军接受清廷招安以后,官越做越大,后来又有甘肃提督董福祥帮着撑腰,哥老会一直找不到机会复仇。

辛亥革命,哥老会又再次成为西北革命军的主力,当时马安良领导的河州西军又奉命镇压西北革命军,旧仇未去,新恨又来,双方已经势如水火,仇深如海。

所以北洋军郑家川大败以后,中央调马福祥率宁军入陕的消息,传到陕南以后,立刻就在白朗麾下的哥老会会众里引发了十分轰动的效应。

一日之间,便有数十名本地哥老会堂口山头的龙头大哥找上白朗,强烈要求义军立刻旌旗北上,讨伐马家军。

白朗年约四十岁的模样,体态颇肥壮,坐在一条长长的条凳上,披着一件羊皮袄子,神态倒是很悠闲。

白朗军不久前才刚刚突破陕督张凤翙和毅军统领赵倜、陕南镇守使陈树藩组织的万人阻截,随后挥军继续西进,克周至、乾县、户县、彬县、凤翔、陇县等地,军临通渭县,知县陈鸿宝率士绅出迎。

白朗下令大军驻扎于县城之外,自己只带百余人入城视察,居住在通渭县的小学校舍内。

他和部下宋老年戏言:“这个县城小如斗,民贫可怜,学生还可以造就。”便捐银二千两,以作办学之用。

白朗是一个“积年老匪”,但从表面上看去却很慈和。几十个陕南哥老会龙头一起围过来,他也只是打着哈哈,说着几句不轻不重的废话。

“……您佬就搁一句实话,我们到底打不打回回?!”

哥老会和马家军有几十年的血海深仇,他们知道马家军又一次进入陕西的消息后,那就真是群情激愤,什么事情都没有比找马家军报仇重要。

白朗抽着旱烟,他拿着烟杆使劲儿敲了敲条凳,示意众人安静:“红军、马家军、陕军、北洋军……在陕北打成一锅粥,加起来有多少人马?四五万人总是有的吧!诸位,我们有多少人马?号称上万,但其实也不过几千条枪,这点本钱,现在有本事去蹚浑水吗?”

白朗的问题问住了那几十位哥老会大哥,他接着又笑道:“你们要找河州诸马报仇,去陕北有什么用呢?不如听我的,咱们从通渭县继续西进,到哪里去呢?我们杀去陇南,先拿下天水,然后一路奔河州过去。你们要找马家军报仇,不去河州去什么陕北嘛,好笑!”

大家这才反应过来,既然现在各方势力诸军云集陕北,那么陇南一带岂不是就成为了真空地带?而且毅军从河南远道而来,已经追了这么久,他们未必愿意继续追到甘肃去,何况甘肃省方面也不一定同意毅军入境。

白朗的计划就是准备利用红军郑家川大捷吸引各方注意的机会,带着起义军先攻天水,而后席卷甘肃,这样就能为起义军谋取一块驻足休息的地盘。

白朗的判断颇有洞见,他很快就说服了剩下的哥老会头目一同西进。但有点让白朗始料未及的问题,却是从河南跟着一路纵横杀到西北的鲁山、宝丰籍旧部,却产生了非常大的反对意见。

这也并不奇怪,白朗终究不是李自成,李自成能带着麾下的老兄弟们离乡万里搞流动作战,不代表白朗也有相同的权威。

鲁山、宝丰老兄弟们跟着他一路打到陕西,已经是非常够意思了。这一路上起义军虽然没吃什么太大的亏,但光就离家越来越远这点,就非常打击老兄弟们的士气。

更何况现在还要一路西进,打到甘肃去,那离宝丰老家可就真的十万八千里了。

大部分跟着白朗造反的河南籍老兵,都是没有任何政治理想的。他们起兵无非是为了抗阻抗税,也有的人就是做惯了土匪想趁乱捞一笔,没有几个人想过将来的道路,大部分想的只是赚些饷钱和战利品以后就回家干正经营生去。

所以这些人都强烈反对起义军西入甘肃,他们的思乡之情越来越重,不少人都主张应该趁着陕北多方混战的机会,赶紧东回河南。

于是乎白朗起义军中,就形成了陕西本地的哥老会一派,以及白朗从河南带来的鲁山、宝丰旧部一派,双方就围绕起义军下一步到底是西进甘肃还是东回河南的问题争执不休,讨论了好几天有没有讨论出个什么结果来。

好在这时候一直负责追剿白朗起义军的毅军,也因为陕北局势混沌不清的缘故,一直按兵不动,没有趁机发起攻势,否则就以现在起义军内部分裂的情况,实在难以取胜。

不过很快,又一个新消息就迫使白朗起义军不得不放弃了返回河南的想法,只能一头扎进西进之路,奔向甘肃。

这个新消息就是原本驻扎在豫西一带的镇嵩军,突然间打着追剿白朗的旗号离开驻地,开入了陕西。

镇嵩军是河南西部的一支地方武装,辛亥革命时时任中州公学庶务长的刘镇华,和王天纵、张治公、柴云升、憨玉琨等山大王联手起兵攻打洛阳。攻洛失败以后,这支武装又同当时陕西的秦陇复汉军合作,与清军在河南西部鏖战。

南北议和告成以后,秦陇复汉军改编为陕军,和当时同盟会控制的各省军队一样都实行裁军政策,刘镇华的部队就属于被裁撤之列。

但刘镇华所部都是豫西的积年老匪,这些人一旦裁撤必定重操旧业,上山当土匪,杀人越货,绑票勒索,为害一方。

当时张钫就向袁世凯建议,把他们改编为豫西地方部队,负责清剿越来越猖獗的豫西土匪,他还保荐刘镇华为这支部队的统领,兼任豫西观察使,由于驻地接近嵩山,便命名为镇嵩军。

镇嵩军差不多相当于一个混成旅,刘镇华是秀才出身,后来又进了新式学堂,比较有见识,一个秀才能统领一群江湖好汉,也可见刘镇华的胆识和手腕。

只是刘镇华突然间带着镇嵩军离开豫西地盘,闯进陕西,为的当然不是什么追剿白朗,这无非是一个借口罢了。

他的目的,一是为了躲避豫西一带越来越强大起来的中原红军,二就是刘镇华判断陕西局面动荡,镇嵩军很有机会在陕西夺取到更好的地盘。

北洋军政权在山东、安庆、陕北接连大败以后,中央的权威坠落到了谷底,自然就会有无数像刘镇华这样的野心家浮出水面。

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北特委

陕北高原上雪花飘飞,红军战士都牵着战马步行,每名官兵身上都穿着厚厚的冬衣和一条白色的披风,脚下则踏着一双厚底棉靴。

这些过冬的物资,全是骑一师在郑家川战役中缴获的战利品。

在骑兵队伍的身后,则是一头头倔强的骡子,它们的背上驮满了枪支弹药和粮食药品,满满当当,随着大军一同前行。

白茫茫的高原之上,雪谷沟壑之间,这支红旗下的草原骑兵队伍在松软的雪地上留下了一连串延伸到黄河河曲边上的脚印。

师指导张默与续桐溪、弓富魁、胡景翼等人并肩而行,大军刚刚攻克米脂县不久,张默用县城里的一台电报机终于和中执委取得了联系。

“中执委要求我们迅速联络西北当地的同志,建立和发展西北特委的党组织,并由续桐溪同志任西北特委书记!”

张默向骑一师的几位领导宣布了中执委的任命情况,接着他又说道:“这是中执委和中革军委对即将成立的西北特委发出的指示,诸君同志请看一看吧,还有,这是君汉先生对我们工作专门提出的几点意见。”

关于西北特委的这份指示书,是林时爽代表中执委向骑一师各级指战员起草的一份行动纲领。张默把指示书交给续桐溪等人传阅以后,就介绍说:“……滕县、安庆两战大捷以后,我党我军在全国的斗争形势都即将发生重大转变,中央已经获悉了骑一师在郑家川取得的重大胜利,林副主席认为我们在西北建立根据地的机会已经成熟,指示要求我们设法花费一定时间和精力,或者通过统一战线的方式,设法取得一块落脚驻足休整的可靠根据地……”

社会党中执委的同志们在起草这份指示书的时候,尚不知道郑家川战役的情况,直到骑一师攻占米脂县以后发出电报,南京方面才临时又修改了指示的内容,决定加速西北方面的革命进程。

《指示》提出了以骑一师目前的兵力要南下进攻西安尚十分困难,因此西北特委下一阶段的工作应该以建立根据地并发展我军兵力数量为主,西北特委党建方面的工作则应以发动群众为主。

张默给续桐溪解释说:“……群众工作的主要内容是继续发起减租分田运动,还要发动国民进行清算军阀头子和大土匪的斗争,西北特委应当在这些斗争中,组织各种群众团体,建立党的核心,并尽快建立地方政权。”

张默又说道:“骑一师从绥远一路西进,不少人初到西北,对这里的地理民情都不熟悉,中央希望我们多注意笠僧这些本地同志的意见,一定要真正和西北的国民百姓打成一片。”

续桐溪仔细看过《指示》上的每一条命令以后,对于中执委和中革军委要求骑一师迅速扩军并且建立野战军及地方赤卫队民兵的要求表示赞成,但他还是说道:“骑一师现在到陕北的人马,即便加上党政工作人员也只有一万一千多人,仅靠这一点人要在西北建立根据地,要抵抗北洋军、陕军、马家军、晋军……的多方围攻,我以为还很不现实。”

红军刚刚攻克米脂县的时候,还经过了十里铺附近李自成的老家,那里还有一片陵寝宫室的废墟,据当地父老乡亲所说,乃是三百年前李自成西安称帝后在米脂重修的祖坟,后来清军入关时又被烧成一片废墟。

米脂县的老百姓对红军的态度比较友好,当地一直流传着关于李自成的各种传说,他们也把红军看成了一支和李自成类似的队伍。

但对续桐溪等人来说,当年李自成立足不稳被迅速击溃的前车之鉴,很值得红军借鉴考虑,但同样的,明末不少陕北起义军实力不足就放弃流动作战转为“坐寇”而被消灭的历史经验,同样值得红军参考。

“君汉先生的意见呢?”

在续桐溪对中执委指示颇有微词的时候,郑家川战役的英雄胡景翼突然发问。

首节 上一节 273/7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传承剑圣,被祖龙读心

下一篇:我在影视剧里抗敌爆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