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我在大明当暴君 第632节

“谁来了?”

那人一头雾水地说道:“说是掌印太监方中官。”

他也不知道掌印太监是做啥的,反正就是宫里的人,太监一般都是宫里的。

可袁可立一听,先是愣了愣,然后立刻说道:“走,回去。”

他刚走两步,却见方正化带着人已经朝这边走来。

方正化笑着拱手,说道:“袁大人,好久不见。”

“方中官,什么风把您给吹来了,有失远迎,有失远迎!”

“袁大人客气了,咱也是奉了皇命前来。”

袁可立马上严肃了起来:“陛下有何新指示?”

“有圣旨,袁可立接旨。”

众人一听,连忙跪拜。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袁可立治军有方,复辽有功,着兵部尚书衔,召命回京,钦此。”

“臣拜谢圣主隆恩。”

“袁大人,安排一下,随咱回京吧,陛下还在等您呢。”

袁可立接过圣旨后,好奇地说道:“方中官,近日京中可好?”

“一切都有条不紊,就差袁大人了。”

袁可立心头一跳,他感觉手中的圣旨变得沉重起来。

孙承宗去职,他是知道的,现在军委会元帅一职空缺,朝中所有人都在猜测接下来元帅一职谁来担任。

也有一些人推荐了袁可立,当然,更多的人推荐的是袁崇焕。

然而,眼下突然给的兵部尚书头衔,让袁可立心中似乎有些猜想了。

兵部尚书在大明朝肯定是实权官职,不过已经在整顿兵部案中,被张凡架空,整个兵部都编入到军委会下面了。

兵部尚书自然成了虚职,属于加衔。

例如孙承宗是兵部尚书衔,袁崇焕也是兵部尚书衔,阎鸣泰也是,现在袁可立也是。

它代表了一种身份象征,和三公一样的道理。

方正化的话意有所指,袁可立也再多想,收拾一番便回京师。

与此同时,在天津卫海军学院的郑芝龙也接到了一封圣旨,让他立刻回京师。

七月一日,早朝,所有人关心的元帅人选公布了。

袁可立!

袁可立的上位,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

在整个军政体系中,目前大明朝还是以陆军为主。

例如九边总兵力加起来达到50万之多。

海军的存在其实相对薄弱。

别看孙传庭和秦良玉在安南打得顺风顺水,但离京师太远,从主观的感觉上,存在感有些薄弱。

再加上这些年边防的压力基本上在辽东和蒙古。

大家一时间无法将注意力转移过来也是正常的。

而袁崇焕在此次辽东之战中也是有大功的,辽东军消耗了皇太极大部分兵力,战争打得绝对出彩,他坐上元帅之位,许多人都不会有意见。

可最终皇帝却选择了袁可立。

为什么?

聪明的大臣也已经分析出原因了,接下来大明朝可能要在海上投入大规模的军费。

这涉及到国家军事战略的调整。

并且,聪明的人也注意到了,郑芝龙回来了。

郑芝龙不仅仅从天津回了北京,还进入到军委会这样的实权中枢部门,而且还进入了总参谋部,担任同知参谋。

什么是同知参谋?

副参谋长。

郑芝龙低调地上任了同知参谋,进入军委会决策层,这意味着一些方向的改变和扩充。

而事实上,袁可立自己怀疑,皇帝其实是想让郑芝龙来做元帅的,自己可能在这两年是一个过渡。

袁可立也老了,他比孙承宗还大一岁。

第659章拖下去砍了!

任命了元帅后,崇祯立刻让袁可立开始着手准备这一次阵亡将士抚恤工作以及一场盛大的祭奠仪式。

时间就定在了七月初十,到时候皇帝亲率文武百官到忠烈祠祭拜烈士忠魂。

当然,孙承宗去职后,加封了太师衔,正一品。

而袁可立上任后,皇帝也没有立刻找他讨论军政大事,先等他熟悉一段时间,将这一次祭拜忠烈祠的事情办完再说。

七月初三,崇祯正在阅读袁崇焕的奏疏,目前补充到辽东的明军已经陆陆续续在接管一些收复的地方,并且开始重新整顿军备。

辽东肯定还是要放许多军队在那里的,否则很容易被有心人反扑。

例如现在就在严密地搜捕皇太极和鳌拜等人。

而且要真正消化整个辽东,的确是一个持久的过程。

先不急,让袁崇焕和刘鸿训去办吧。

倒是这一天,吐鲁番的使臣抵达京师了。

大热天的,崇祯刚刚换上了一身凉薄的长衫,头上束起金丝玉冠,腰间佩有黄金带,脚踏金缕鞋,一身月牙白的龙袍,看起来干净、清爽,英武不凡。

刚换好衣服,到乾清宫正殿,王承恩说道:“皇爷,使者已经在外面,诸位大臣也已经在外面。”

“先让大臣们进来吧。”

“是。”

“宣众臣入殿。”

不多时,内阁、军委会以及一些部院大臣全部进入乾清宫,参拜完皇帝后,站立两边。

随后,吐鲁番使臣进来。

吐鲁番并不能算完整的一个国,它曾经是叶尔羌汗国的附庸,现在已经成为领土的一部分。

不过苏里唐毕竟是阿卜杜拉的弟弟,自治权很大,所以他是有资格派出使臣的。

当然,这个使臣只代表了吐鲁番。

进来的这个使臣穿着与大明朝的迥然不同。

叶尔羌汗国是蒙古人建立的,他们的王室是察合台的后人,察合台是成吉思汗的次子。

所以,其实现在整个西北都是被蒙古人占领的,无论是瓦剌还是叶尔羌汗国,都是蒙古人的势力。

这位使臣进来后,神色甚是傲慢,也不下跪,更不行礼。

一边的阎鸣泰怒斥道:“大胆,见到皇帝陛下,还不行礼。”

那使臣却不理会阎鸣泰,笑着用蒙古语说道:“我是吐鲁番阿奇木(阿奇木相当于地方总督)苏里唐的使者,我来这里是代表苏里唐要回敦煌,请你们立刻退兵。”

一边翻译官将这个使臣的话都翻译了一遍,立刻引起了所有大臣的愤怒。

阎鸣泰说道:“你给我翻译一下,这里是紫禁城,不是他撒野的地方!”

那翻译将阎鸣泰的话翻译过去后,使臣大笑起来:“这一次是你们出兵在先,是你们侵占我国领地,我不过是代表苏里唐来讨回。”

一边的成基命冷哼道:“那敦煌自古便是汉地,何曾是你们的领地了!”

“是你们自己放弃了!”

他说的是正德年间,吐鲁番屡次出兵河西,朝廷不愿意在嘉峪关以西再投入更多的军费,放弃了关西七卫,放弃敦煌,封闭嘉峪关。

明朝其实自开国以来,朝廷一直不算富裕,主要是税制和宗室制度有大问题。

到了正德年间,卫所制坏死,九边军费大涨,朝廷已经无力再维持西域地区。

所以连同敦煌在内,全部放弃。

他这句话一下子就戳中了大明朝所有大臣的痛点。

放弃领土,的确是一件比较不太光荣的事,一时间,众人竟然不知道该怎么接话。

大殿内安静了一会儿,崇祯一只手搀扶着龙椅,正襟危坐,他沉声说道:“放弃了就不能拿回来了么?”

“放弃了,就是我吐鲁番的领地,我叶尔羌汗国的领地!”使者的语气明显加重了,甚至怒斥道,“你们派兵攻打,就是要开战,你们敢跟我叶尔羌汗国开战么!”

“开战又如何?”崇祯冷冷扫了他一眼,“一个区区的吐鲁番,是谁给你们的胆子,在朕面前放肆的!”

“朕收回敦煌,收的是汉地,施的是仁义,布的是王化,汝等若要开战,王师一到,别说一个小小的吐鲁番,叶尔羌朕也给你灭了。”

首节 上一节 632/111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挂在大唐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