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视频通万界,开局剪辑十大帝皇

视频通万界,开局剪辑十大帝皇 第136节

从“开元盛世”到“天宝之乱”,唐玄宗走了一条由盛而衰的道路。

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他走过的一生,正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唐玄宗李隆基出生的时候正是武则天主政要做女皇的时候,所以他小时候就经历了错综复杂的宫廷变故,这也许促使他形成了意志坚定的性格。

他小时候就很有大志,在宫里自诩为“阿瞒”,虽然不被掌权的武氏族人看重,但他一言一行依然很有主见。

他七岁那年,一次在朝堂举行祭祀仪式,当时的金吾将军武懿宗大声训斥侍从护卫。

李隆基马上怒目而视,喝道:“这里是我李家的朝堂,干你何事?!竟敢如此训斥我家骑士护卫!”

弄得武懿宗看着这个小孩儿目瞪口呆。

武则天得知后,不但没有责怪李隆基,反而对这个年小志高的小孙子备加喜欢。

到了第二年,李隆基就被封为临淄郡王。

武则天死后,中宗懦弱无能,结果朝政大权落到了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之手。

原来发动政变恢复唐朝的功臣、宰相张柬之也被他们贬官驱逐,太子李崇俊也被杀。

韦皇后效仿原来武则天的做法,让自己的兄长韦温掌握大权,对于女儿安乐公主的违法卖官求爵,不但不制止,反而大加纵容。

公元710年,中宗终于被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合谋毒杀。

然后,韦皇后便想学习婆婆武则天,做第二个女皇。

但是没有等韦皇后动手,一直静观时变的李隆基和姑姑太平公主便抢先发动了兵变,率领御林军万余人攻占了皇宫,把韦皇后一派全部消灭。

然后,由睿宗李旦重新即位,李隆基也因功被立为太子。

但李旦不愿和太平公主发生正面冲突,总是忍让。

而太平公主则认为是自己给了他做皇帝的机会,功劳巨大,所以她掌握了朝政大权。

随着势力的强大,太平公主的野心也膨胀起来,想像母亲那样也做做女皇。

太平公主的主要对手便是太子李隆基,开始她没把他放在眼里,觉得他还年轻,成不了什么大事。

但后来了解了李隆基的英勇果断之后,就开始防范他。

她甚至还制造舆论说,李隆基不是长子,没资格做太子,更不能继承皇位,目的是要废除李隆基的太子身份,为自己以后做女皇帝开路。

之后,睿宗厌烦了做皇帝的生活,把帝位让给了儿子李隆基,但是仍然掌握了朝政大权,朝廷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免权和军政大事的决定权。

睿宗的让位,加剧了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矛盾。

双方都在积蓄力量,准备除掉对方。

公元713年,李隆基果断地先下了手,亲自率领兵马除掉了太平公主和她的手下骨干几十人,将倾向太平公主的官员全部罢官废黜。

唐玄宗终于掌握了皇帝应有的权力,当年,唐玄宗把年号改为开元,表明了自己励精图治,再创唐朝伟业的决心。

作为当朝皇帝,重要的是管好自己的国家,一旦皇帝继位,都会出台自己新的措施,李隆基也是如此。

但是他的一些举措却非同一般,值得后代皇帝的效仿。

唐玄宗首先对吏治进行了整治,主要是提高了官僚机构的办事效率。他为此还采取了很多的有效措施。

首先是精简机构,裁减多余官员,把武则天以来的许多无用的官员一律裁撤,不但提高了效率,也节省了政府支出。

他还确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管理。

再就是重新将谏官和史官参加宰相会议的制度予以恢复。

他还非常重视县令的任免。

唐玄宗认为郡县的官员是国家治理的最前沿,和百姓直接打交道,代表了国家形象。

所以,玄宗经常亲自出题考核县官们,确切地了解他们是不是真正地称职。

如果考试优秀,可以马上提拔,如果名不副实,会马上遭到罢黜。

虽然唐玄宗在清除太平公主之后,彻底巩固了皇权,但当时的形势不容乐观。

兵变大大地伤了朝廷元气,吏治混乱、腐败,亟待治理。

所以,唐玄宗表示要量才任官,提拔贤能人做宰相。

在这方面唐玄宗还是有伯乐眼光的。

他任命了姚崇、宋璟、张九龄,这都是唐玄宗时期的宰相,著名大臣。

第78章 开元盛世【求推荐票!】

姚崇办事果断,他因为向唐玄宗提出了十条建议而被器重,做了宰相。

即使对于皇亲国戚,姚崇也不照顾。

首节 上一节 136/22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三国开外挂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