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视频通万界,开局剪辑十大帝皇

视频通万界,开局剪辑十大帝皇 第222节

他不仅失去了自己的妻子,连自己刚满周岁的儿子都差点早夭。

但是,天无绝人之路,刘备部队恰好遇到了关羽船队,一行人才得以保住性命。

刘备虽为维护政治品格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与此同时,他也收获了千秋万代的赞誉。

刘备作为一个政治家,其在用人处世方面的公正与否,与其政治品格一样至关重要。

纵览三国群雄,唯有刘备、孙权、曹操礼贤下士,广纳人才,这是他们三人的共同点。

但是,在具体的待人接物方面,唯有刘备最心诚、情真。

在处理君臣关系方面,刘备坚持肝胆相照,这一点尤其体现在他与诸葛亮的关系。

寒冬时节,刘备三顾茅庐,可谓至诚至真;

刘备临终托孤,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肝胆相照。

除了诸葛亮之外,我们还可以从其与黄权的君臣关系中,窥探其在待人接物方面的高贵品格。

黄权本为刘璋主薄,他曾劝刘璋阻止刘备进川,但是,刘璋并没有采纳他的意见,还将他贬出了成都。

后刘璋与刘备反目,刘备占领了益州,那时各郡都望风而降,唯有黄权一人坚守城池。

等到后来刘璋投降,黄权才归附了刘备。对于归顺的黄权,刘备则是不计前嫌的重用。

而黄权也算不负重托,他提出的夺取汉中之计,对刘备集团的壮大贡献了重要力量。

关羽失荆州后,刘备亲率大军攻吴。

那时,黄权曾提议刘备在部队后坐镇,自己先行试探敌方虚实,但刘备并未采纳。他将黄权任命为镇北将军,督率江北部队防备曹魏出兵。

之后,刘备在夷陵之战中惨败,黄权归蜀之路被阻,他被迫投降了吴国。

蜀国收到消息后,立刻抓捕了黄权的妻儿。

当官吏将这件事汇报给刘备时,刘备却说:“孤负黄权,权不负孤也。”他命人立刻释放黄权亲眷,像从前一般礼遇之。

此前,魏国曾谣传黄权妻儿已被刘备斩杀,但黄权听闻后却并不相信,他说自己深知刘备为人,他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

之后,没过多久,蜀国果然传来其亲眷被宽宥的消息。

刘备虽重情重义,但却从不因私情而徇私枉法,这一点在其处理君臣关系方面尤为明显。

曹操和孙权二人虽喜招贤纳士,但却常有猜忌的毛病,像陆逊及荀彧这样的能臣,便是因为其猜忌郁郁而终。

反观刘备,却似乎从没有这样的情况发生。

无论是对待荆州老部,还是入蜀之后归附他的人,刘备都一视同仁。

关张是其结拜的异姓兄弟,但在君臣关系方面他却毫不偏袒,不讲“山头”更不存偏见。

就拿黄忠来说,他本为刘表麾下的部将,在赤壁之战后归顺了蜀汉。

黄忠作战勇猛,为夺取汉中立下汗马功劳。

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后,便立刻封黄忠为后将军,与关羽、张飞及马超并列,丝毫没有忌惮其从前的身份。

再说魏延,他本是义阳地方豪强,刘备入川后,他带着私人武装前来投靠。

之后,因其有勇有谋,屡立奇功,刘备便将他升为了牙门将军。

在自立为汉中王之后,刘备意欲将王府迁到成都,需要一位重将镇守汉中。

此时,众人皆以为刘备会选择张飞,没想到他却提拔了魏延。

消息传开后,官吏兵卒无不惊讶,可见其处事之公正。

在刘备提拔黄忠及魏延这两件事情上,便足以见刘备是个知人善用、处事公正之人。

在刘备势力集团内部确实存在所谓的“刘关张”三人帮,说私人交情确实无人能与这二人相比。

但是,刘备对关张二人却并没有所谓的特殊照顾,而是论功行赏,毫无偏私。

从前,他命关羽驻守荆州并非出于私情,而是考虑到曹魏对其能力的忌惮。

后来,刘备亲率大军伐吴也并非单纯求义,而是为夺回荆州。

刘备的识人、用人之道始终是清醒的,他为了推进蜀汉大业,破格重用黄忠等人,这一点是诸葛亮都难以做到的。

此外,刘备还在临终前叮嘱诸葛亮不可重用马稷,但诸葛亮却并未听从,后来果真吃了大亏。

可见,刘备身上折射出的政治品格,与其自幼所处的文化环境,有着离不开的关系。

儒家文化向来推崇“德治”,即统治者须“以德服人”。

虽然,刘备少时并不喜读书,但是,生逢乱世的他却早已明白,唯有儒家政治理念才是统治天下的正统思想。

受此思想的影响,刘备十分重视自身品德的修养,一直努力树立贤德之君的风范,这也是其后来能广受百姓爱戴的重要原因。

首节 上一节 222/22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三国开外挂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