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签到十年,开局救了李二

大唐:签到十年,开局救了李二 第89节

世家抵制最多只能抵制口口相传,本身这种传播方式就很难传播开,更别说有人从中作梗。

但是如果发诗集,那只要人人看到封面上的作者名,再看到其中一首诗,那么名气就已经打出去!

元稹和卢照邻越想越是激动!

李老板就是牛逼。

随手拿出来的东西,都足以轻松破解世家的封锁。

但就在这时,卢照邻突然眉头一皱。

他想到一个问题。

“老板,您能解决纸张的问题,可是要弄几千本诗集,您是准备招人来专门负责抄写吗?这成本未免太高了!”

第97章 活字印刷,才子成名

元稹一听,原本很是火热的心思,立马就被泼了一盆冷水一样。

确实……

现在有能力抄写诗歌的人,那都得是读过书学过书法的人,不然一般人他连毛笔都不会握。

这就得花上很多钱,那可比纸张贵得多!

而几千本诗集,不招人来抄写的话,就元稹和卢照邻两个人,就是抄几个月都抄不完,难道天天都不干正事不写剧本,一个劲的抄写诗集啊?

这个问题实在太难,以至于元稹和卢照邻想破了头也不知道该如何解决。

只见李哲又是笑道:“你看你们,都是一些小事,给你们搞得脸色都这么灰暗,这事也很简单,用活字印刷术就可以解决。”

“活字印刷术?”元稹和卢照邻不约而同的发出疑问。

这个时候别说是活字印刷术,就是雕版印刷术也都还没有产生,因而这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李哲笑着说道:“其实说起来也很简单,把胶泥做成方块,然后在胶泥上面刻字,每个胶泥上面刻一个字,这就叫做活字,这些活字都可以排列组合起来,组合成一篇文章。”

“然后在纸张上面盖下去,就可以在纸张上面印上一行行的字。”

“这样反复,一本诗集很快就印好了,只要招印刷的工人日夜不停的干,几千本诗集不出几天就搞定。”

元稹和卢照邻听着听着,感觉自己好像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天地!

李哲说的很简单,语气也很平淡,可是元稹和卢照邻都是读书人,他们能够深深意识到李哲所说的这件事有何等意义!

如果按照李哲所说,几天时间就可以印刷几千本诗集的话,那岂不是说可以轻而易举的让某个人的作品流传于整个大唐?

元稹是剧作者,他干这一行的时间比卢照邻久,一下子就想到,如果可以这样批量印刷的话,他就可以把《莺莺传》也印刷出去,参考了《西厢记》之后,元稹将《莺莺传》写成了传奇小说的模式,比《西厢记》戏剧原本更容易被人接受,到时候估计能广为流传。

而卢照邻则是在想,如果真的能这样大批量印刷成书,那他卢照邻作为第一批被印刷诗集的,名气不知道会有多响亮!

想到这里,卢照邻就浑身激动!

这辈子最大的运气,就是跟了李哲这样的老板!

想到这里,元稹和卢照邻都齐齐火热的看望李哲。

“老板,此事可为真?”

李哲笑道:“我骗你们干什么?这样吧,你们可以把你们想要批量印刷的稿子交给我,大概三四天左右,我就会把这些稿子都印刷出三千份。”

“至于你们要给谁,那就你们自己决定。”

听到这个承诺,元稹和卢照邻兴奋不已!

情不自禁的起身向李哲躬身致谢!

这可是足以超过世家扶持,最能打响名气的方式!

两人心中都期待无比。

世家再怎么想要封锁他俩,这下估计也都封锁不住了!

李哲见两人都很着急的样子,也不跟他们闲聊,让他们安心写剧本,回头把要印刷的稿子送到自己府上来,最多四天后就可以把印好的书广泛发放。

然后李哲就打道回府,准备活字印刷的机器。

当然,这事李哲自己也懒得亲自负责,肯定是交给郑丽婉去做。

……

一晃眼一个星期过去。

市面上突然出现了两本书,一本叫《卢照邻诗集》,一本叫《莺莺传》。

在长安城的世家中人们,自然也注意到了这两本书。

《莺莺传》也就罢了,虽然这书非常火爆,很多世家里面的小辈,都托人从长安城弄来,寄到他们这些世家小辈的手上。

但这《莺莺传》是唐传奇写法,在众人看来算得上是不务正业,故而也不是很在意。

倒是《卢照邻诗集》这本书,引起了许多世家中人的注意。

要知道卢照邻自从给李哲当编剧之后,世家就对卢照邻进行了打压。

尤其是范阳卢家,他们很了解卢照邻这个人很想要成名,故而虽然没有责罚卢照邻,却认为卢照邻一定会耐不住冷清,到时候还会乖乖回来。

按卢家的想法,卢照邻始终还是他们的人,不会给李哲干多久。

甚至就是元稹,眼下虽然是李哲的老员工,但这样一直寂寂无名的话,估计早晚也会有一天跑路。

到时候李哲还是手下无人,孤家寡人一个。

那是世家们最乐意见到的场面。

可是这《卢照邻诗集》一出,情况大有变化!

要知道这年头,读书人收到一本诗集,无论如何怎么都得看看封面吧,仅仅只是看完封面,就已经知道卢照邻是谁。

然后那肯定得再随便看一首诗啊。

这不是后世书籍极多,不感兴趣的书连一页都不会翻的时候。

这个时候,新鲜的书籍实在太少,但凡是读书人,他都会翻开一页。

卢照邻自然把自己最好的诗歌放在第一页。

这就一下子会让读到这首诗的人震惊!

除非是对诗歌一点鉴赏力都没有,否则都会马上惊叹于这首诗的高明!

卢照邻本就是初唐四杰之一,便是没有李哲,也足以在贞观年间闯下极大的名头,历史上哪怕只是提过几句的人,在当时都已经是极其了不得的存在!

这等才华,只要读了第一首诗,那就会立马感知到!

然后给人留下以极其深刻的印象!

因而,当世家想要抵制卢照邻,禁止所有人看诗集的时候,已经晚了!

凡是收到诗集的人,他们基本上都已经看过了,就算你现在去没收又能如何?

你抄一首我默一句,那几首经典之作终归会一直被人一直口口相传。

再者说,这卢照邻送了多少本诗集,谁也不知道,谁手上可能都会有一本,就算你去没收也没收不过来。

甚至就是一些世家中的读书人,也都收到了《莺莺传》和《卢照邻诗集》。

他们世家的这些读书人都对这两本书爱不释手,小心珍藏。

元稹和卢照邻的名气,就这样在短短七天之内,就逐渐风靡于长安城,乃至蔓延到整个大唐!

第98章 震动,印刷术的意义

元稹和卢照邻现在只要出门,遇到熟悉的朋友,都会被人以赞赏甚至仰慕的目光看待。

这可以说是极大的满足了两人的虚荣心!

成名图个啥?不就是图个成就感吗?

现在在长安城的读书人当中,元稹和卢照邻的名字目前是当之无愧的焦点。

但凡是谈及到唐传奇,没有不提到《莺莺传》的,但凡是谈到诗歌,没有不提到《卢照邻诗集》的。

世家中人们气得要死,可又无可奈何。

他们费了好大力气去封杀元稹和卢照邻,可是被这两本书给轻而易举的破解。

尤其是范阳卢家。

卢家眼睁睁看着自己的麒麟儿卢照邻被人拐走,勤勤恳恳的为别人做事,心里面都在滴血。

好不容易培养了一个天才人物,就这样没了。

可是他们还是不敢责罚卢照邻。

郑丽婉那就是前车之鉴啊,荥阳郑氏责罚了郑丽婉之后,郑丽婉直接跑路到李哲那边去,现在把李哲商行打理的红红火火,生意做遍全国,把郑家原来的商行给打的溃不成军,差点关门。

卢家现在是又气又没地方撒气,憋在心里面,难受至极!

而元稹和卢照邻则是极为感谢李哲。

是李哲成全了他们,让他们一下子声名鹊起,成为长安城读书人的焦点,而且可以想象的是,随着《莺莺传》和《卢照邻诗集》流传到大唐各地,元稹和卢照邻的名气也会越来越响!

名垂千古,已经不是梦!

首节 上一节 89/23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唐:我被长孙皇后看上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