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三国:躺平的我,被曹操偷听心声

三国:躺平的我,被曹操偷听心声 第233节

“奉义,不愧是诗仙,出口便是佳句。

“大概是吧。

郭誉打了个呵欠,然后一只手撑在了案揍上,同时用拳面抵住了自己的下巴,忽然颇为无奈的道: "其实,我有个办法,可以

堵住天下人的口。

"什么办法?

苟或和贾诩两人顿时都来了兴趣。

无非是要跳脱出礼法之外,百姓倒是好说,若是让士族也能归附的话,只怕是很难

任何士族都不会愿意看到大汉倒塌,或者迫于无奈,也许会选择臣服。

但,都是口服心不服的。

"三退,三让,群臣再求进

"这,是否有用?西汉不就是如此?

苟或脸色顿时变化。

郭誉笑道:“东汉初,西汉末,刘家已从宗家到了偏家,为何今日不能从偏家变成外姓,天下大乱,大汉还是那个大汉,百姓

只要能够过得好,又有何不可?”

“文若兄长,你不会不明自吧,如今可是危如累卵,你们士族推举出来的人,是怎么样?我手中有多少把柄,我兄长手中有多

少?校事府早就已经掌握了,其实主公也早就知道了。

“乱世用人,唯才是举。"贾诩这时候淡淡的说道。

他也收起了以往的玩闹情绪,神色郑重无比,知晓现如今应该要说些什么。

“文若,士族之人,才德不配位,乃是百姓之祸,既如此310,百姓若是自己可学得其法,自然是好事。

苟或听完这话,顿时眉头紧皱,而后看向郭誉,正准备说话,郭誉直接开口道:“说得不错,文若兄长,如今法,墨可兴国

儒学能安邦,是以士族举荐之能,差不多也该消失了。

郭誉说完,这话比起贾诩的话来更加震撼,这直接是触动了当初汉武帝所言,罢百家,独尊儒术之意

又是大逆不道。

怎么你们今天晚上,说的全是些大逆不道的东西,

苟或正要开口,贾诩又接过话头,问道:“既如此,我们应当寻一法,可让贤才得以丛生,再监查官员德行,士族推举,要不

怎么要不得?!

苟或心里一急,这话就不对了,很多士族之家,那都是百年风骨,数百年清誉,他们能够传下来的儒学经典何等之多

只需要再肃清门生,稍加管束,日后依旧可以镇朝堂

但他正要开口,郭誉又连忙说话了。

“不错,不错,我已有法子了,若是可推行,以后的日子就精彩多了,如此,我印刷,书局之事,可以在各地施行,如今文若

兄长又说了很多地方已经开始办学,如此都是大汉之福。

郭誉乐呵呵的说道。

一番话,两人就像是一唱一和般,将此后许多排布都对苟或说了出来,这下子苟或不说话了

他有点憎。

沉吟了片刻之后,脑子里依旧还在思索郭誉和贾诩所说的东西

这就是为了打压士族,将举荐之能压低,让士族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从而把权力再归还给当朝掌权之人,也就是天子陛下,以及他的尚书台,御史台等等

将察举换成监察,各地再设立新的校事府,于是校事府的功效便可分散到各地。

军与校事分开

一旦如此,乃是改天换地。

百姓真的会因此而过得更好吗?

农耕桑陌,是现在大家都施行之事

逐渐的,这个大堂之内变得十分安静,没有人再说话,郭誉和贾诩都各自喝茶,只右苟或一动不动,他今日本来就是打算问个

清楚

现在反而问得越来越迷茫。

当初郭誉放过了那些士族推举上来的士族官更,虚怀若谷,以退为进

现在他再要争的时候,只怕是无人能挡

"泰义。

过了很久,或最终叹了口气,叫响了郭誉的名字

“你的办法,是什么?

"科举。

郭誉微笑道

“唯有科举,可改变士子寒门的路途,可以让百姓得以读书,让天下人都多一条道路,若是新朝建立,监管察举便可

"科举?是什么?"苟或顿时愣住了。

他不知道这是何意。

“苟令君,"郭誉喝了一口茶,看了贾诩一眼。

贾诩立刻心领神会,叹了口气,"我来说吧。

他对着或拱了拱手,带着略微有些苍老沙哑的语气,慢悠悠的说了起来。

“自古以来,士族把持书籍,不曾将经典书录传于世,于是很多百姓只能为百姓,一书难求。

“我大汉,于乱世之年,大家蔡,遗失四千余卷书,因而经典流失,令人扼腕叹息,很多前人的思想,心血,典策,都因此

遗失在了不知天下何地,有可能是深谷之中,有可能被外族所得,士族心有悔意,但是却根本无法。

“同时,百姓之中那些聪颖之人,根本无法得书所阅,无人教导,只能为农户,珠玉为砂砾,何等的悲哀。

“如今,更是需要人才辈出的时候,此法,可以让百姓都可读书。

“同时,士族也不会全都沦为百姓,他们依旧可以教导门生,用以科考,至于如何,到时候就要看如何评断了。

说宁这话,苟或陷入了深深的震撼之中。

你们都已经在想这个了吗?!

我们还在想着如何能够收复南方!

甚至是江东之地,为何你们可如此狂妄!?

南方未下,西蜀未得,江东尚在起兵,若是南方联合起来,一样可以颠覆许都,夺得天子,就不知道怕吗?!

"两位,此法你们可(ceef)曾告知过他人?

郭誉斜靠在了蒲团上,已经躺好了。

“没有,"他摇了摇头说道,"但我知道,迟早会变成这样,那还不如早点演变。

科考,乃是必经之路,虽然它不是最好的办法,但是却能够有效的解决士族瓦解之后的人才摧升途径

而且可以改天换地的成一片全新之地。

“奉义,此等大事,应当在拿下荆州之后!

"荆州,唾手可得。

郭誉无聊的说道。

"为何?!

"我和你解释不清楚,总之,你记得就好,荆州嗓手可得。

苟或的眼眸顿时晃动了几下,而后心思越发的浓重了。

贾诩这时候站起身来,十分郑重的深鞠一躬,淡淡的道:"苟令君,在下知你有经天纬地之才,我虽佩服,但却对奉义所言的

未来,更加感念,是以才会如此跟随在他的身后。

"今日之事,我等以国士相待,还请你不要说出去。

苟或沉默了片刻,站起身来还了一礼,"我知道,文和,什么经天纬地之才这样的话,就不要再说了,我认为,当今世上,除

郭奉义一人之外,其余之人没有资格得此称赞。

第二日,回到丞相府的曹操,笑得已经合不找嘴了。

首节 上一节 233/5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唐:开局被屠村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