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三国:躺平的我,被曹操偷听心声

三国:躺平的我,被曹操偷听心声 第360节

闲聊之中,郭誉问起了中年男子的姓名,中年男子拱手执礼道:"在下姓姓邓名艾,表字士士载,不不知公子如如

何称?

郭誉为之一怔,哇靠,这好运来了挡不住呀,今天心血来潮地走了这么一条烂路,本来他还抱怨不已,但没想到无意之中,竟

然撞到了邓艾,难不成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在安排?

邓艾何许人也,读过三国的人一定都不会陌生,他可是曹魏名将,灭蜀的第一功臣,虽然最终的下场有些惨烈,但却一点也无

损于他的声名。

那跨越七百里阴平险径,千里奔袭成都,一举破蜀的辉煌壮举,被后世之人奋为偷袭战的经典战例。

也许有人会说邓梦的成功是偶然的,但偶然的背后。却是右着必然的历麦。邓梦相堂人方不敢相。谋堂人之不敢谋。出奇制胜

方能成就不世之功。

这时的邓艾,还应当只是一个籍籍无名的小官吧,郭誉没想到这么一次偶遇,竟然能撞到他

如果郭誉不帮忙推车的话,只能是与邓艾擦肩而过。

还好郭誉看到邓艾遇到困难,跳下马帮了他一把,好心人终有好报啊!

郭誉不禁是感慨万千,这命运还真是会捉弄人,与邓艾的相见,竟然是如此的有戏剧性

人生处处有惊喜!

第三百四十九章偶遇 (下)

既然知道他是邓艾,郭誉又怎么可能放弃交往的机会,郭誉也是暗暗地庆幸,方才看到邓艾的马车陷在泥坑之中,邓艾费力地

推车,自己心动侧隐,帮了他一把,如果自己刚才心硬一点,熟视无睹地策马而过,恐怕就和邓艾失之交臂了。

果然助人为乐是攒人品的事,郭誉表示以后扶老奶奶过马路之类的事一定要多做,指不定在那个特角音晃就能碰到一位名臣猛

邓艾虽然出身于南阳邓姓大族,但幼年丧父,家道中落,孤儿寡母的日子过得很艰难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征,攻克了南阳新野,刘皇叔狼狈南逃,携民渡江,其中便有十岁的邓艾和他的母亲。

历史似乎和刘备开了一个玩笑,如果那一次刘备裹挟着新野百姓逃亡成功的话,那么五十多年后蜀汉亡国的一幕也许就不会上

演了

但危难关头,刘皇叔再次发扬他明哲保身抛妻弃子的一贯风格,独自跑路了,连娇妻弱子爱女都顾不上的刘皇叔,又怎么可能

顾及到平民老百姓,邓艾母子在乱军之中得以苟全性命,也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其实说起来郭誉还应当感谢刘备,如果刘备不这么跑得毅然决然,恐怕他还真不会出现在这个世上。

邓艾母子成为了曹操的俘虏,被曹操强迁到了汝南,做屯田民。

东汉末年,战争连年不断,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土地荒芜,人口锐减,粮食短缺,形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建安示年

曹操采纳枣、韩浩的建议,在许都附近进行中田。屯田的土地是无主和荒芜的土地。劳动力、耕牛、农具是镇压黄巾起义中披

获的,有一部分劳动力号称为招募其实是被迫而来的。据说当年屯田收获谷物百万解,缓解了社会矛盾。于是州郡列置田官,所

在积谷,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遂兼并群贼,克平天下。曹魏屯田有民屯和军屯两种。民屯每50人为1屯,屯置司马,其上置

典农都尉、典农校尉、典农中郎将,不隶郡县。收成与国家分成,使用官牛者,官6民4,使用私牛者,官民对分。屯田农民不得

随便离开屯田。军屯以士兵屯田,60人为1营,一边成守,一边~屯田。

曹魏屯田对安置流民,开垦荒地,恢复农业生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曹操统一北方创造了物质条件。但屯田制的剥削较重

屯田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身份不自由,屯田士兵则更加艰苦。曹魏后期,屯田剥削量日益加重,分配比例竟达官8民2的程度

引起了屯田民的逃亡和反抗。屯田土地又不断被门阀豪族所侵占,于是屯-田制逐渐被破坏了。

邓艾就是这种环境之中成长起来的,不过他并没安贫认命,而是刻苦求学,决心通过奋斗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在屯民之中,有才学的人很少,邓艾就被典农都尉提拨为典农学士,做了一个看守稻草的小吏,这一干,就是二十年。

邓艾畅读兵书,每见高山大川,都要在亲自勘测地理,指划军营住所,旁人每每嘲笑,都以为邓艾好高跨远,不切实际,而邓

艾则是不以为意,我行我素,依然如故。

此时邓艾已经被提升为典农功曹,此番到洛阳来,是向主管上司典农中郎将呈报兴修水利的公文

"不知邓功曹有怎样的兴修水利计划?"郭誉饶有兴致地问道,

邓艾对郭誉并没有什么戒心,兴修水利的方案又不是什么军事机密,不需要隐瞒什么,见郭誉对此很有兴趣,他当下便取过一

卷公文来,交给郭誉观看。

郭誉可不是什么水利工程师,对水利这一块他其实不并不在行,但再不在行,郭誉懂得知识也比邓艾要多的多,所以郭誉还是

很轻易地看出邓艾的水利方案之中的一些疏漏。

求鲜花

于是郭誉一一把邓艾方案中的错误给指了出来,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法,他侃侃而谈,一口气就指出了十余处的错误

邓艾惊讶的是无以加复,刚才互通过姓名,邓艾已经得知他是高陵侯府的小候爷,现任七品期门督的禁军军官。

坦自来讲,邓艾很是羡慕郭誉这样的王侯子弟,年纪轻轻地就能出任比他还高的官职,而且他们这些世家子弟,几乎不用努力

就能飞黄腾达青云直上,而象邓艾这样出身贫寒的庶族子弟,想出人头地何其之难,他在典农小吏的职位上已经苦熬了近二十年

,至今仍旧是一事无成。

不过对于满腹才华的邓艾来讲,又是有些看不起那些拼爹上位的士家子弟的,满身给之气,胸无点墨,论真才实学,哪一个

比得讨他们这些勤学苦练的寒门子弟?

但郭誉知识的渊博却让邓艾为之震惊,要知道水利方面的事务,就算是那些高级的官吏也几乎无人能懂,邓艾自信自己搞出来

的这个方案已经是近乎无缺,但郭誉只是瞥了一眼,就随口指出了十几处的错误,而且并非是那种不懂装懂信口开河,他说得是

头头是道,让邓艾心服口服。

邓艾连忙用笔给记了下来,郭誉的这些指正,无疑让邓艾的方案更加地完善,邓艾极为感激

雨一直下个不停,郭誉看到前面有一家客栈,便建议邓艾一起前往避避雨,邓艾欣然同意,马车上颠簸不平,想好好修改一下

女案也不行,到了客栈,一切就方便多了。

进了客栈,郭誉吩咐店家置酒,准备与邓艾痛饮一番。

邓艾则是忙着准备笔墨,一口气将先前郭誉提出来的错误一一更正,重新地写出一个方案来,并在方案的末尾,郑重其事地

署上了他和郭誉两个人的名字。亿

第三百五十章邓艾的前途

"这个有些不太妥当吧?"郭誉看到自己的名字列在了公文的末尾,有些意外地道

邓艾在方案的后面署上了郭誉的名字,那就意味着这篇方案是两个人共同创作的

说实话,这个水利方案可是邓艾的心血之作,也是他求取仕途的敲门砖,虽然郭誉给了他几条建议,但远不足以分润他的功劳。

"曹公子见见地深远,慧眼如炬,补补某之不足,这方案得以完善,曹公子功功莫大焉。"邓艾很是诚恳地道。

在邓艾看来,郭誉给出的建议可以说是字字矶珠,整个方案完善了不少,比起原来的那个方案,几乎是脱胎换骨一船,署上郭

誉的名字,不光是对郭誉建议的"三九零"肯定,也是对郭誉的一种尊重,所以邓艾才毫不犹豫地在文案后面署上了郭誉的名字。

郭誉本欲婉拒,但心念一动,还是住了口。

邓艾是如何发迹的?郭誉记得很清楚,就是邓艾在一次进京述职之中,无意间与司马懿接触,司马懿慧眼识英才,将他辟为拐

属,任用为尚书郎。

遇到司马懿,可以说是邓艾人生的一个转折,从此他是青步平云,凭着自己的才干,扎扎实实,埋头苦干,一步步地升到了征

西将军的位置上,最终得以灭蜀成功,成就不世之功。

当然邓艾从人生巅峰到死亡的深渊,也就是仅仅一线之隔,灭蜀之后,被钟会诬陷下狱乃至身首异处,邓艾的遭遇让人扼腕而

不过这是后话,是二十多年后的事情,而现在,显然邓艾还没有遇到他人生之中的伯乐司马煞,也许此次前来洛阳,邓艾便是

得到了司马懿的赏识才得以重用的,郭誉现在要做的就是截胡。

怎么截胡呢?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不让邓艾见到司马懿,司马懿那怕再慧眼如炬,也不可能没见到邓艾之前就想要提拨他吧,除非司马懿能

掐会算,算出邓艾是一个名将。

只要自己想法阻断邓艾和司马懿的相见之路,那么邓艾就不可能再为司马家效力了。

但阻止邓艾和司马懿相见,郭誉又不可能来硬得,总不至于把邓艾捉起来,不让他去见司马懿吧?

而且看邓艾兴冲冲拿着这份方案进京的样子,郭誉觉得忽悠他成功的几率并不大,不让他自己撞一撞南墙,他是不会死心的。

邓艾对这份方案信心十足,他精心准备了多年,极为重视此次的上报,如果上头能赏识的话,升个一官半职不在话下。

首节 上一节 360/5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唐:开局被屠村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