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三国:躺平的我,被曹操偷听心声

三国:躺平的我,被曹操偷听心声 第381节

夏侯玄惊异于郭誉的态度,竟然是如此的毅然决然,一如自己面对曹爽时的表态,一时间夏侯玄竟然生出一股惺惺相惜之感。

他轻叹了一声道: "你选择留下来,或许会付出性命代价的。

郭誉呵呵一笑道:“大丈夫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有些事终究还是必须要去面对的,一昧的退缩,只能是儒夫的行为。更何况,

素闻司马太傅治军严谨,思怨分明,又岂会无故斩杀下属?泰初兄怕是多虑了。

夏侯玄看着郭誉有些天真的表情,暗暗地叹了口气,道: "子明,你还是太年轻了

郭誉道: "泰初兄也不是一样从年轻时候过来的,其实我若是真有事,相信泰初兄也会拼尽全力相救的,然否?

"那当然,就冲咱们两个的交情,我岂能见死不救,只是司马家的人个个心机深机,手段旦测,子明你若是铁了心要留在军中

一定要多加防备才是,这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啊!"夏侯敦敦教诲,提醒郭誉要加倍小心。

其实司马403懿父子是何德行,郭誉比谁都更清楚,别看现在司马懿一直是夹着尾巴做人,低调的很,而一旦直正让他登上权

力的巅峰,必然会露出他那可怕的獠牙。

郭誉之所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就是看中了司马懿的性格,现在虽然司马懿重掌兵权,但还远没到肆意张狂无所欲为的

时候,所以此次征南之役,司马懿多半还会继续地夹着尾巴做人,自己呆在军营之中,安全系数应该还是很高的。

最起码,司马煞不会干出无故斩杀下属的事来。

别看持节假节之类的特权是有临阵杀人的权力,但其实也是有着诸多的限制的,如果持节官员无故斩杀下属官更的话,事后就

会受到严厉的追究,甚至是一命抵一命。

这种赔本的买卖肯定是司马懿干不出来的,现在的郭誉,在司马懿的眼中,不过是癣疥之忧,不足一提,如果将他斩杀的话

后果是无可预估的。

司马懿隐忍了大半生,又怎么可能为了郭誉这种小人物而自毁前程,就算是动手的话,那也绝对是使用那种借刀杀人的把戏才

行,断不会亲历为之,自己动手。

遇到那种不分青经皂白只凭意气用事的蛮将莽夫,那才会是让郭誉真正头疼的人,他们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怒之下取了你的脑

袋,那怕是后果很严重,也只图一时之快。

遇到这种人郭誉就需要当心了,毕竟一不留神死在对方刀下,那才是真是冤枉死了,就算将来能治他的罪,也是自费枉然。

而反倒是司马懿这种深谋远虑,遇事考量极为周详的人,郭誉才敢放心大胆的留下来。

其实郭誉也是在赌博,赌司马懿不会轻举妄动,赌司马懿继续会隐忍克制。性格决定命运,现在还远远没到司马家翻牌的时候

相对而言,郭誉是安全的。

至于其他的手段,借刀杀人也罢,阴谋算计也罢,郭誉却是不惧怕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自己自然有应对的招数。

更何况,夏侯玄也肯定会照应一二的,做为军中的副帅,夏侯玄掌控着近三分之一的军队,司马懿投鼠忌器,也不敢轻易地有

所行动。

郭誉虽然和夏侯玄话说之时,故做天真无知之状,但他的内心之中,早已把这一切计算的清清楚楚,明明自白了,如果没这个

把握,他是断然不敢留在征南军中的。(ceef)

声名这种东西,郭誉其实是看得很开,和卿卿性命比起来,声名再好,也有个屁用,名哲保身,才是最为重要的

当然,在这个名哲保身的前提下,郭誉还要若干文章可做,出征淮南是郭誉成长之路上最为关键的一步,这一步迈好了,自然

是前途一片光明,这一步迈得不好,前途便是一片黑暗。

和司马家斗,那是要有本钱和底子的,现在看来,形势逼人呐,郭誉不得不提早做出计划来,淮南之战,自己要学的东西太多

太多了。

征南大军在城南校场只等候了三天,便接到了司马懿的军令,立刻是拨营起寨,与其他各路大军汇合,准备出征。

在这三天之中,夏侯玄下令营门紧闭,任何人不得进出,更不得与家人有所联系,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凝聚军心,保持旺盛

的斗志。

司马懿也不是第一次调动三河兵马了,当年他驻守宛城,克目擒孟达,用的就是三河之兵,所以司马懿对这支军队还是比较了

解的

十万大军在鲁阳完成了最后的集结,司马懿下令,即刻开拨,望淮南而进。

淮南其实相距洛阳并不太远,只有十余日的路程,比起当年来出征辽东,百日行,百日回,百日战,几乎耗费了近一年的时间

那么艰苦卓绝的环境,司马懿都坚持了下来,相比于这么一段行军线路,简直就是轻松无比。

象郭誉这般从来没有踏足过战场的新人,整个大军之中比比皆是,包括征南将军夏侯玄,平南都督参军司马师,以及羊、杜

预、邓艾、石苞等人,他们和郭誉一样,对大军的征进充满了好奇之感,同时又是热血沸腾,对即将到来的战争充满着渴望。

由于隶属关系的不同,郭誉一直呆在征南将军营中,就连平南大都督司马款的面,都未曾见上一见,更别说同样担仟参军一职

的司马师了。

和仇人两不相见,到让郭誉安心了不少,

为了加快行军的步伐,司马懿下令每目行进里程不得少于一百里,这可是正常行军速度的两倍,部队的疲乏便是在所难免。

救丘如救火,司马懿这样的操作,自然也是无可厚非的,而且司马煞多年征战,经验丰富,知道如何合理化地安排军队的体力

,在临近淮河之前,司马懿调整了行军的速度,让将士们保持着良好的体力,随时准备投入战斗。

第三百八十四章孙权的野望

呈军虽然是兵分四路,但进攻襄阳的那一路不过只有两万人,由朱然率领,显然目的只是在牵制魏军荆州的兵马,不使其向东

增援淮南。

孙权将主攻目标,依然还是放在了淮南,

除了全琼进攻寿春的这一路人马之外,另外派遣诸葛瑾、步鹭率兵攻打弋阳,诸葛恪率兵攻打六安,而孙权则是居夹石策应

总督诸路兵马

这次孙权刻意地绕开了合肥新城,虽然从地理位置上来讲,合肥更接近于吴境,对吴国长江沿岸的威胁最大,但屡攻不克让孙

权对合肥产生了一种畏惧,当年的逍遥津之战,孙权携赤壁之战的余威,倾起十万大军,剑指合肥,欲一举荡平淮~南之地。

十万对七干,如此悬殊的兵力对比让这场合肥之战变得几乎没有什么悬念,孙权志得意满,骄傲轻敌,结果被张辽杀了一个措

手不及,三百亲卫全部战死,就连侍卫大将陈武也葬身战场,如果不是孙权跨下有一匹宝马,很可能孙权本人也就此交待在了逍

遥津。

逍遥津的噩梦多年以来一直萦绕在孙权的心头,这一战也成就了张辽的旷世之名,而其后东吴数度攻打合肥,在固若金汤的坚

城面前,无一不是折戟沉沙,合肥也成为孙权一生都无法逾越的一-道坎。

所以这一次孙权干脆放弃了进攻合肥,将主攻的方向,放在了魏国的腹地淮河一线,同时进攻寿春、七阳和六安,只要存这三

点之中,敲开任意的一点,吴国就可以摧毁魏国的淮河防线,进而窥探中原。

这也是吴国军事力量积蓄多年之后的一次大爆发,孙权这一次倾尽举国之兵,就是要意图有所斩获。

江东的基业开创于孙坚孙策,在世人的眼中,孙权不过是坐享其成而已,其能力完全不足以和父兄相提并论,孙权似乎对此很

敏感,为了向世人展现自己的王霸之气,孙权不止一次地挑起吴魏战争,在绵延数千里的吴魏边界上,试图打开一个缺口,实现

他讲取中原的目的。

他急欲向天下人证明,他绝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守成者,也不是一个平庸无能的坐享者,他要把父兄留下来的这片基业发扬光

大,甚至他还有更大的野心,想要逐鹿中原,问鼎天下。

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孙权在位多年,除了玩阴招背后捅刀子从关羽手中抢下荆州之外,和曹魏对战,始终是未得

寸土。

屡战屡败,却也不能磨灭孙权锲而不舍的精神,只要有机会,孙权就会发起进攻,合肥拿不下来,那就打寿春,寿春打不下来

那就攻荆州,总之绵延数千里的吴魏边境,总会有合适的地点成为孙权的目标。

而且孙权也属于那种机会主义者,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撤,绝不会将军队陷入那种无休止的消耗战之中,说穿了,那也是东

呈的家底薄啊,总共就那么一点军队,如果打一两次战役就给折腾光了,那么东吴的败亡也就不远了。

那么这一次的进攻也不例外,孙权就是趁着魏国新主年幼,辅政大臣不和,才敢发此大兴兵马,全力进攻的。

首先他派出全琼攻攻淮南,就是想要试探一下魏国的虚实,劳贩一战,全琼大获全胜,这不禁让孙权是欣喜不已

看来魏国内部权臣之间的倾轧,已经蔓延到了边关战地。扬州都督、征东将军王凌是曹爽一系的人,而扬州刺中孙礼,则是司

马懿一派的,扬州将帅不和,明显地为吴军提供了机会,全踪在苟阪大败王凌,最大的功劳其实是孙礼,正因为他救援动作迟缓

,未能及时地赶到苟阪,才给了全琼以可趁之机。

阪之战,让孙权看到了希望,立刻亲自御驾亲征,指挥水陆二十万大军,全面攻魏

除了全琼的五万大军是先期一步出发的,苟限之战后,其他十五万的军队皆是火速出发,诸葛恪从庐江郡出发,包围了六安

诸葛瑾和步鹫则从薪春郡出发,攻打弋阳,朱然则从江陵出发,佯攻襄阳,牵制魏国在荆州的兵力。

首节 上一节 381/5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唐:开局被屠村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