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三国:躺平的我,被曹操偷听心声

三国:躺平的我,被曹操偷听心声 第410节

尽管吴军个个都顶着盾牌,但那圆形的木头盾牌面积并不太大,举过头顶时,也仅仅只能防护到头顶上方这一片,而从侧翼射

过来"四二零"的箭,他们则无从招架。

魏兵守城作战经验丰富,对付云梯上的敌人,根本就不从正面射击,而是实施交叉射击,左面的射又右面的敌人,右面的射左

面的敌人,吴军士兵连连中箭,惨叫着从云梯上摔了下去。

这些吴兵所受的箭伤未必都是致命的,但一旦从云梯上跌落下去,却是致命的,轻者断腿断脚,重则一命唔呼。

不过袍泽的伤亡似乎根本就动摇不了吴兵攻城的决心,吴军前仆后继,源源不断地有如潮水一般涌了上来,整个城下,都挤满

了吴军的士兵,云梯上爬不下,只好守在一边等着,一旦出现伤亡,他们便可以适时地顶上去。

魏军单凭弓箭已经是很难阻挡吴军的攻势了,毕竟守城的军队弓箭兵只占一部分的比例,而且每一箭的射出,不一定能射中日

标,面对蝗虫似的吴军,弓箭兵的局限性很快地就暴露了出来。

射死一个吴兵,很快便会有另一个吴兵顶上来,这样周而复始源源不断的进攻给魏军的防守带来了不少的压力,单纯的射杀吴

兵根本起不到遏制吴军进攻的作用,想要阻止吴军的进攻,还得从破坏攻城器械上入手。

看到呈军都快要爬上城头了,王基下令守军使用滚木擂石。

滚木擂石属于防御性的重型武器,每根滚木长约丈余,粗细则不等,从碗口粗细到磨盘粗细的皆有,越粗的滚木威力自然越大

一根滚木砸下去,根本就无视敌人的防御,云梯上的吴兵,无论是多长一串,都会被一撸到底,横扫干净。

擂石则是大小不等的石块,小的石块单兵就可以举得起来,大一占的石块,则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魏兵来抬,

擂石虽然没有滚木那样的横扫效果,但沉重的石头从天而降,这是任何人都无法抵挡的,一旦被擂石砸中,脑袋立刻便会开花

最大的擂石甚至有破坏云梯的作用,从高空坠落的石块如果正好砸到云梯的梯框上,便有可能砸断云梯

当然对云梯破坏力最强的,却不是滚木擂石,而且火油。

这个时代的油脂,并没有后世的那种压榨植物油,可以在常温下保持液体的状态,这些油脂,大多是动物的脂肪,没有加熟之

前,都是凝固成了一团

所以城墙上在靠后的位置都是用柴禾烧那种吊锅,将油脂投入大锅之中融化,并烧到滚油的状态。

这种滚油,温度高达二三百度,热油浇下去的时候,会听到吴军士兵那种嘶心裂肺的惨叫声,被烧伤后,痛不欲生

当然由于油脂的成本较高,守军不可能全部采用火油,许多的大锅内,烧得都是开水,如果论烫伤的效果,开水和滚油的作用

几乎是相差不大的,都可以对攻城的敌人造成致命的打击。

不过火油有一项功能却是开水所无法企及的,那就是火油淋到云梯之上,守军可以扔下火把来,把油给点燃了,整架的云梯很

快就会被焚毁,救都救不过来。

摧毁云梯比杀伤敌军士兵更能迟滞敌军的进攻,所以在火油攻击收到奇效之后,魏军自然大量地采用这种方法,一瓢瓢的热油

浇下去,不但可以烫伤攻城的吴兵,还可以焚毁吴军的云梯

由于吴军的数量远超于守城的魏兵,在进攻时,吴军完全不恤军力,那怕再大的伤亡他们都可以承受。

但攻城云梯的数量却制约着吴军的行动,如果有足够的云梯,他们甚至可以密密麻麻不离空隙地平铺于城墙上,可以让吴军士

丘漫城墙地来进攻。

所以摧毁云梯变得十分重要,每多摧毁一架云梯,就可以减轻守军的不少压力。

使用火油来焚毁云梯成为目前对付云梯最为有效的一种手段,一时间,城墙上是浓烟滚滚,火光冲天,许多云梯在烈火之中被

焚毁,吴军不仅是伤亡惨重,而且丧失了许多云梯之后,进攻的势头明显地衰减了不少。

随着进攻力度减弱,吴军的气势也衰减了不少,原本对巨额悬赏志在必得的那些丹阳悍卒,此刻也稍稍有些气馁,毕竟吴军进

攻的再猛烈,伤亡便越惨重,整个城下,躺满了吴军士兵的无数尸体,清理都清理不过来。

到处都是被焚毁的云梯残片,依然着那儿冒着轻烟,残肢断臂以及血肉模糊的尸体堆满了城下,一片狼籍,更多的是无数的伤

兵,哀号悲鸣,其4.5状甚惨。

第一波的进攻受挫让吕据是焦急万分,虽然说攻城作战从来就不是一宽而就的,甚至经年累月的都有,但是今天吴军以压倒性

的兵力优势倾尽全力发起攻击,一点成效都没有,岂不要让主将诸葛恪火冒三丈。

诸葛恪的怒气就如同是一座即将要爆发的火山,随时都有可能喷发出来,而怒火冲天的诸葛恪,谁也不敢轻易地来招惹,吕据

清楚,如果今天拿不出令诸葛恪满意的战绩来,很可能他就会把怒火发泄到自己的身上。

吕据可不想着无辜受罚,所以在第一波进攻受挫之后,他立刻重新调动军队,增加新的云样和攻城器械,再次对安风城发起猛

列的攻击。

第四百三十一章血战安风 (四)

当然再次进攻吕据不可能重蹈覆辙,他认识到,第一次的进攻吴军太过干冒进了,只知道拼命地往前冲,缺乏应有的保护,让

魏军的防守太轻松了。

倒不是说在第一轮的进攻之中,吴军没有弓箭兵在后面做掩护,但数量并不太多,不能给守军以足够的压力。

所以在第二次进攻之中,吕据调集了大量的弓箭兵赶到了城下,这个时候,城下的壕沟已经差不多都被填平了,除了沙袋土袋

还有吴兵的尸体,再宽的沟壑也难能填平

如果说,第一轮的进攻还带有着试探的性质,那么第二轮的攻击,吴军在兵力的配置上,就要比较完善的多了,除了弓箭兵之

外,床弩、攻城车、冲车这些重型武器也纷纷登场,吴军开始发力,试图一鼓作气地拿下安风城。

单单是最新调来的弓箭兵,就多达五千人,无疑这在火力压制方面,要远超过魏军了。

仰射的难度是要高于俯射的,但吴军24出动了数倍于魏军弓箭兵的兵力,优势还是很明显的

第二轮的进攻,从双方的对射开始,正式地拉开了序幕。

魏军可以掩藏着城垛的后面,从垛口之间探出弓箭来射击,甚至直接从城垛的射击孔中进行射击

而吴军则实施的是漫射,漫无目的地漫天射击,这种攻击方式简单省事,吴军弓箭兵几乎连瞄准都不用,只要认准大方向,抬

弓就能射。

如果是单兵这样射箭,那根本就是毫无效果,但几千名的弓箭兵集中到了一起,反倒是卓有成效的,漫天的箭雨几乎是无闪避

的空间,城上的魏军纷纷中箭,伤损了好大一部分人,剩余的人几乎不敢再露头了,只能躲在城根底下,看着头顶上的箭矢呼啸

而过,

有人想探出头去看看情况,刚一露面,一支羽箭就便射穿了眼睛

到不说吴军的箭就这么的准,而是这种漫天攻击之下,魏军就连头都没法现出来,只要将头伸到垛口上,保证会挨上一箭。

在吴军的压倒性箭雨掩护下,丹阳劲卒又一次地展开了攻击。

床弩配备着巨型的箭支,硕大的箭头,小臂粗细的箭杆,每一箭的射出,都是声如霹雳,呼啸而过

这样的餐箭,无论是射程还有力度,远比普通的弓箭兵要凶悍的多

吴军的重型装备比较少,全军才不过配置了几十部床弩,就算这些床誓再威力惊人,数量也是一个极大的缺限,不足以左右战

全的讲程。

但吕据不慌不忙,本来这些床誓就不是用来攻击城头的,他将这些床弩集中在了一处,将弩箭射向了城墙

巨大的铁制箭头带着冲击力,稳稳地钉在了城墙上,夯土的城墙根本就无法抗得住如此大威力的箭支,全部的箭头都没入到了

墙体内,只剩下大半截的箭杆露在外面。

几十部床弩同时投入使用,巨箭呼啸而出,喂嗖嗖地都一齐钉在了墙上,钉得还比较齐,一箭紧挨一箭,形成了一个向上的坡

度一字排列

这样射出的箭,有一个名头,叫做"踏概箭"

踏概箭就是将粗大的箭支钉入到夯土墙上,形成一个字坡度的排列,这样就方便攻城的步兵来踩踏

踏概箭可以弥补云梯的不足,在第一波进攻之中,吴军损失了不少的云梯,后来虽然补允了不少的云梯,但完全不足吴军的所

用,所以吕据才调动床弩,制造踏概箭,以方便吴军的登城。

和普通的云梯相比,踏概箭除了死的不能移动之外,其他的功效不低于云梯,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牢固的箭杆不易被破坏

麻结实又稳称。

抢着魏军没有缓过劲来,吴军的攻城兵已经是一拥而上,继续地对着安风城发起冲击。

在密集的箭雨之下,魏军很难抬起来头来,所以当吴军顺着云梯和踏概箭扑上来的时候,魏军几乎还没有防备到位

不过吴军的箭雨终归还是有停止的时候,当吴军冲上城头的时候,为了避免误伤,所有的弓箭便一律停止攻击。

魏军好不容易才在密集的箭雨下赢得了一口喘息之机,但没等他们喘过气来,吴军就已经扑了上来。

魏军奋力地抵挡,继续使用多种手段,拼死地想将吴军挡在城墙之外。

但吴军的数量其实在太多了,东边不亮西边亮,终于在某些地段,吴军冲上了城头。

冲上城头的吴兵似乎很兴奋,在他们看来,巨额的悬赏已经是更近一步了

首节 上一节 410/5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唐:开局被屠村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