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三国:躺平的我,被曹操偷听心声

三国:躺平的我,被曹操偷听心声 第432节

送的整个粮队在遭遇到吴军偷袭而那够迅速地有力地组织起反攻之势来

郭誉虽然只是一个参军,同高原职位一样,但在征南军诸将士心目中,郭誉却是权威渐重,有时候甚至郭誉的命令,比身为代

行征南将军之职的长史任览还管用

这当然和过往的战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征南军数度化险为夷,都和郭誉的计谋有着莫大的关系,无论是安风渡的突围战

还是安风城的防御战,征南军打得都十分的惊险,如果不是在关键时刻郭誉出谋划策,稳定军心,或行这一支军队早已经不复存

在了。

带着劫后余生的庆幸,这些征南军的将士自然对郭誉是刮目相看,崇敬之心也油然而生,所以现在郭誉的每一道命令,人人都

言听计从,无人违拗。

这一次的行程,突然出现了一些意外,本来是酷热难耐的天气,却突然之间变得阴雨连绵,道路难行。

气候变得凉爽了许多,但大雨却给大军行军制造了不小的麻烦,原本从戈阳到无强口,正常是四到五天的路程,因为连绵的大

雨让道路变得泥泞无比,重车满载货物,一旦陷入泥坑之中,往往难以自拨,全能靠人拖马拉,才能走4.5出泥潭。

这个时候征南军当然不能袖手旁观,虽然说运输粮草是民夫的事,但遇到如此的困难,单单依靠民夫是解决不了的,只能和征

南军齐心协力,共渡难关。

因为这几天行军已经是耽误了原先的计划,郭誉也不敢让征南军扎营安赛等待开气好转,他只能吩咐征南军顶风冒雨地前讲

全取早一些到达魏军前线大营,夺割粮草。

在正常的情况下,魏军都备有七日的口粮,而七日一过,就必须要依赖于新近运来的粮草了,所以耽搁的越久,对魏军的士气

有着莫大的影响。

在郭誉的催促之下,魏军运粮车队,缓慢而艰难地抵达了无强口。

第四百六十六章来了

此刻在吴强口埋伏的吴军已经是等待了三天之久,连绵的大雨让他们也是苦不堪言。

由于是要打伏击战,所以这次吴军的行动是悄然进行的,抵达无强口之后,只是在无强口的两边高地上进行了埋伏,既不敢安

营扎塞,也不敢埋锅造饭,吴军此行每人只带了五天的干粮,轻装简行,一切笨重的蜡重物资都没有。

这么做当然是为了隐蔽的需要,为了发动奇袭,吴军只能是风餐露宿,不能见一点炊烟,不能暴露一丝的行踪。

如果是晴天情况还好一点,但这连日的大雨把吴军士兵身上的衣服都淋透了,从上到下,几乎没有一片地方是干的,许多十兵

冻得是簌簌发抖,到了夜里,更是一片哀嚎,许多士兵耐不住风寒,竟然得病死去了

未战先减员,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诸葛恪也是愁眉不展。

按理说24魏军的运粮车队,三天前就应该赶到无强口了,但吴军提前到达这里埋伏,却等了个空,直到现在,都没有看到魏

军的半个人影。

魏军的粮队,究竟会不会出现,谁心里都没底。

“把奉源叫过来!"诸葛恪沉声地吩咐道。

很快泰源就被传唤过来了,相比于吴兵,泰源更是叫苦不迭,普通人身上没伤没痛,淋个雨都受不了,秦源可是背上的鞭伤未

愈,被雨一淋,伤口恶化,整个人都发烧起来,头脑量晕乎乎的。

“怎么回事,不是说魏军的粮队三天前就会从这儿经过,为何到现在还不见踪影?"一见面,诸葛恪就劈头盖脸地问道。

有亲兵在后面为他撑着一把大大的油纸伞,诸葛恪倒是没有被雨淋湿,但恶劣的天气,让诸葛恪还是郁闷不已,上次为了报仇

攻打安风城,屡攻未克,这次打个伏击,居然在风雨中挨了三天,哎,报个仇咋就这么难呢?

秦源也是一脸的苦相,他所有的情报,都是司马师给的,他那里知道征南军什么时候会走无强口,何况这么糟糕的天气,征南

军还不知道躲那儿,避雨呢?

“粮队迟迟未到,或许是因为天气缘故耽搁了,再等等或许会出现的。

诸葛恪默然无语了,其实他很清楚,遇到这么恶劣的天气,粮队的车两必定难行,耽误个三五天,都是正常不过的事。

无强口是魏军的必由之路,所以只要魏军粮队出现,肯定是会经过这里的,这一点诸葛恪倒不怀疑

只不过吴军所带的干粮已经消耗完毕,剩下的粮草只剩下回师途中所需的,所以吴军等得望眼欲穿,还是等不来魏军的消息

今天应该就是吴军等的最后的极限了,再等下去,吴军就将陷入到绝境之中。

雨好不容易停了,但天色还依然阴沉地厉害,看不出要放晴的迹象。

中军官向诸葛恪禀报了粮草的消耗情况,由于天气原因,吴军的干粮消耗是远大于预期的,现在每人手中平均都不到一天的口

粮了,而回程则至少需要两天的时间,就算吴军现在撒军的话,至少还得饿一天的肚皮才能返回鬼愁涧营地。

诸葛恪不禁是大皱眉头,本来偷袭作战讲究的就是一个速战速决,他们在此埋伏了三天,已经是大悖军事常识了,如果不是连

隆大雨的话,很可能这次行动就已经是暴露了。

所以,就算不是粮草的原因,吴军也不可能这么无限期地埋伏下去

诸葛恪向北看了看苍茫的淮河平原,除了一片灰蒙蒙的颜色之外,他看不到任何有生机的东西。

诸葛恪长叹了一声,看来这次的行动是失败了,苍天不佑,奈之若何,他正准备下达撤军的命令,这时,负责巡哨的留赞急匆

匆地跑来,带着满脸的兴奋之色,对诸葛恪道:“诸葛将军,无强口外发现魏军的运粮队伍,正朝着这边行来。

“什么?魏军的粮队来了?"诸葛恪是喜出望外,他抬头望天,感觉他老爹的英魂还真是暗暗地在保佑着他,总算是在最关键的

时候等来了他想要的结果。

如果诸葛恪再早一刻撤军的话,那么错过这一次的机会,必将是他终生遗憾的事

诸葛恪立刻下令,全军按预定计划,进入战斗准备,单等他的一声号令,便发起进攻

魏军的粮队确实是姗姗来迟了,沱的大雨和泥泞的道路,让运粮的重车行动缓慢。

诸葛恪已经可以清楚的看到魏军的旗帜和车辆,不过他按捺住了心头的激动与兴奋,挥千示意吴军蜇伏起来,不要让魏军发现

无强口有伏兵的存在,现在还只是魏军的先头部队进入了无强口,真正的大部队还落在后面,如果此刻吴军发起进攻的话,魏军

最多只损失一点先头部队,主力队伍会立刻后撒,退往平437原地带,吴军在平原地带和魏军交锋的话,肯定是占不到什么便宜

放长线才能钓大鱼,所以诸葛恪并没有草率地出兵,他藏身于一丛灌木的后面,密切地注视着魏军的运粮车队缓慢而行,次第

通过无强山口

这条路显然是魏军时常通行的,所以魏军丝毫没有怀疑这儿有什么异常的情况,更何况是这么恶劣的天气条件下,他们似乎也

在催促着赶路,只不过重车笨重无比,路况又十分的糟糕,所以魏军的行动比较缓慢

重车辆的左右,护卫着全副武装的魏军步兵,诸葛恪瞧来瞧去,不见魏军骑兵的踪影,把奉源唤过来一间,才知道由于山路

崎岖难行,所以征南军一走到无强口,骁骑营的骑兵就留驻山外,剩下的最后一段路程,将会由征南军的步兵来押送。

说实话,诸葛恪对魏军骑兵还是有几分忌惮的,安风之战时,他就曾领教过骁骑营的厉害,此番在无强口,少了骁骑营这个劲

刮。诸莫格的信个事足了。郭誉只要踏足讲无强口,保证他插翅难飞。

第四百六十七章捡个漏

诸葛恪对这次的伏击作战,是有着详尽的作战方案的,他利用无强口的地形地势,制定出了一套关门打狗的战术,那就是等魏

军全部进入到伏击圈之后,派出吴军最为精锐的部队,掐断魏军的后路,利用无强口三面环山的地理特点,一举将魏军全歼于无

强口内。

这里原本就是是吴国的地盘,诸葛恪驻守皖城之后,曾多次到无强口实地考察过,对这里的地形地势十分的熟悉,何处设伏

何处阻击,何处打援,诸葛恪都有着详尽的布置,这里就是诸葛恪的主场,利用天时地利,他可以发挥出最强的战力来。

诸葛恪之所以在无强口设伏,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从弋阳到夹石的平原地带,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平原伏击的难度太大,而魏

军又拥有强大的骑兵,吴军取胜的概率基本不大。

而接近鬼愁涧的地段,魏军的援兵随时可至,不利于打伏击

所以考虑再三,诸葛恪还是将伏击的地点选择在了无强口,虽然说这里的山势并不十分险要,隘口的谷地也有些宽阔,但伏击

作战,打得就是突然性和隐蔽性,只要吴军能把魏军的运粮队的人和车困在谷底,以丹阳兵强悍的近战能力,一两个时辰内就足

以结束战斗了,别处的魏军就算是想救援,那也是鞭长莫及,远水解不了近渴

另外无强口地形条件一般,普通的人都不会考虑在此设伏,而魏军显然也没有担心会遭遇到伏击,他们专注于行军赶路,浑然

不知允险已经旱悄然地降临了。

诸葛恪很有耐心地等待着魏军全部进入到包围圈中,这才沉着地下令发起攻击

最先动手的是埋伏在无强口里面的吴军,由唐咨负责指挥,接到军令之后,他便下令吴军将早已准备好的石块和滚木投放下去。

这些石块和滚木事先都放置在了斜坡之上,用粗大的绳索绑着,攻击的时候,只需将绳索砍断,那些石块和滚木就会顺着山势

流落下去。

首节 上一节 432/5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唐:开局被屠村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