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三国:躺平的我,被曹操偷听心声

三国:躺平的我,被曹操偷听心声 第442节

第四百八十二章混乱的大撤退

魏军的这次撤退,并没有象以前一样,并然而有序,而是各营人马各行其事,原本并不宽阔的道路,显得更加拥挤不堪,为了

抢道而行,魏军之间还多次发生摩擦,状况十分的混乱。

但大都督司马却如同失踪了一般,整个撤军途中,几乎连面都没露过几次,对这种混乱的状况熟视无睹,听之任之,

就是偶尔露面的时候,魏兵所看到的司马懿与平时也是大不相同的,神色恍惚,形同稿木,浑浊的眼球之中看不到丝毫的光彩

他似乎还沉浸在丧子之痛的悲伦之中。

哀莫大于心死,现在的司马懿便是心如死水,万念俱灰,似乎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致。

各营的将军虽然都很努力地想指挥好军队,但各营之间并不相互隶属,出现一些混乱的状况实属难免。

越混乱便越影响行军的速度,整个魏军的撤退显得拖拖沓沓,从鬼愁涧通往无强口的夹石道上,军队、马匹和重车辆淤塞于

路,行动迟缓。

征南军也夹在人流之中缓缓而行,羊沾看了看神龙不见首尾的魏军人流,抱怨地道:“这么乱糟糟的撤军,如果吴人此刻前来

追击,岂不要出大事?’

郭誉亦是无可奈何,征南军他指挥得动,当其他各营的兵,可就不归他管了,郭誉就算是想管,那恐怕也是没人听他的。

说实话,郭誉也没想到魏军撤退时会出现这种状况,简直就是糟糕透顶,各军各营各自行事,没有统一协调的指挥,简直就是

乱,成了一锅粥。

这和司马懿的指挥风格可完全不同啊,按理说司马懿就算是遭遇丧子之痛,也不应该对魏军不管不顾吧,现在魏军撤退时混乱

不堪,司马懿却始终无动于衷,这委实也太让人奇怪了。

郭誉虽然大惑不解,但也是无可奈何,毕竟这涉及到十几万魏军,他一个小小的征南参军根本就插不上嘴,只能是随人流缓缓

而行,遇到阻塞之时,也只能是等一等。

郭誉给征南军下达了命令,尽量地克制情绪,不与友军发生任何冲突,同时做好戒备,随时准备投入战斗。

按照目前魏军的行进速度,三四天估计都走不出夹石道,魏军拖得时间越久,越容易受到吴军的追击。

如果说魏军撤退时井然有序,有章有法,吴人也不敢轻易地来追击,如果魏军混乱不堪,行动拖沓,便很有可能让吴人觉得有

可趁之机,很有可能会追杀过来。

做好战斗准备,才能有备无患,郭誉管不着其他的军队,但却不能让征南军也跟着了随波逐流,所以郭誉要求征南军保持着时

刻的戒备状态,以应对一切可能发生的战斗。

至于军队之间的小摩擦,这往往是难免的,这山路总共就那么宽,前面的人马和车辆不动了,后面的自然走不了,这个时候就

要尽量地克制军队的情绪,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开撕根本就不值得

到了夜晚宿营的时候,整个山谷之中灯火通明,照如白量。

由于山谷之内地形所限,魏军也没办法像先前在鬼愁涧前面那样找一块空地扎一座大营,此时只好当道下寨,绵延十几,所扎

着的营帐,也是十分的简陋。

这样的营赛,无遮无拦,无防无备,极易受到吴军的攻击

但司马懿依然是不闻不问,不理不睬,任凭各营各行其事,到了晚上立营的时候,司马懿甚至连面都没有露一下,一直就呆在

中军帐内没有出来。

只不过中军帐却是彻夜的灯火不熄,谁也不知道大帐之内究竟发生了什么

到了第二天行军的时候,情况依然如旧,甚至发生了更为严重的拥堵,魏军士兵个个怨声载道,抱怨连天,不过这种混乱的状

况始终没有得到更多的改善。

行至双鱼峡的时候,突然之间,杀声四起,吴军从两侧发起了攻击,魏军顿时大乱,自相践踏,伤亡不计其数

双鱼峡距离无强口已经不足十里的路程了,魏军排成了十几里的长队,中军经过双鱼峡的时候,估计前锋部队已经出了无强口。

吴军的进攻十分的犀利,他们的作战目的很阴确,就是试图拦腰将魏军一切两断,已经通过了双皇峡的魏军前部人马不管,倾

尽全力将魏军的后队人马困在双鱼峡之内,围而歼之多。

这次吴军进攻是由诸葛恪亲自指挥,攻势迅猛而凌厉,他们利用双鱼峡特有的险要地形,将魏军的长队人马一分为二。

对于诸葛恪而言,这确实已经算是一场漂亮的伏击战了,这两天来,他不断地接到魏军那边传来的消息,大都督司马懿因为丧

子而不理军务,魏军撒退之时混乱不堪,行动拖沓。

这无疑更加地坚定了诸葛恪准备打伏击的决心,这样的天赐良机,如果不去争取而自自的浪费掉,简直就是暴天物。

吴军的突然袭击,给魏军造成了很大的混乱,虽然各营的将军都在组织本部人马进行抵抗,但是缺乏统一而有效的指挥,魏军

的抵抗显得零乱不堪,在吴军强有力的攻势之下,魏军节节败退.

征南军(吗李的)由于郭誉事先下达过军令,所以戒备十分的充分,在吴军发起进攻的时候,征南军全体立刻进入到了战斗准备

之中,

之所以是战斗准备,是因为征南军所处的位置,和吴军相隔比较远,中间还有好几支魏军的队伍,就连司马煞所在的中军,位

置都比征南军更靠前,所以征南军暂时只能处于戒备状态,还没办法进入到战斗之中。

到是前面的几支魏军抵达不住吴军的攻势,一路地败退下来,一直退到了司马款的中军前面,许多人高呼:“一大都督救命!

大都督救命/!’

许多的十兵,都把司马煞视做了救星,在这一刻,大家都希望司马煞可以站出来,率领着大军抵御吴人的讲攻,似平也只有司

马煞,才能标救魏军,

长按喜欢的段落可记录想法*

第四百八十三章奥斯卡欠他一个小金人

但就是这船的呼叫,却也如泥牛入海,听不到半点的回音,司马懿(【:.梦!幻】众,筹小"说;"群五!"四七!!六'?六?:一二五四";)如同从人间蒸发了一样,始终没有再露一下面。

魏兵们都有些绝望了,司马懿就如同是大军的主心骨,此时此刻,主心骨没了,这仗还怎么打?

吴军则是乘胜而进,诸葛恪得意洋洋地亲率大军截断双鱼峡,追击溃散的魏军。

诸葛恪此时一扫之前屡败的阴霾,踌蹭满志,得意非凡,自从兴师北伐以来,诸葛恪就没有痛快地打过一仗,攻六安,六安未

果,打安风,安风不克,好不容易在鬼愁涧挡住了魏军的进攻,却不慎中了魏人的奸计,伏击无强口的魏军粮队,差点儿就回不

现在总算是可以扬眉吐气一把了,如果这一次能擒获司马懿的话,诸葛恪更堪称是奇功一件。

别说没这个可能,看现在吴军的进攻势头,再看看魏军闻风丧胆的模样,诸葛恪觉得一切皆有可能,如果被截死在双鱼峡之中

还有郭誉的话,那结果可就更完美了。

诸葛恪下令吴军步步紧逼,争取速战速决,将包围圈内450的魏军一锅端掉,以免夜长梦多。

此刻败退下来的魏军都聚集到了司马煞的车前,许多跟随司马煞征战过的老兵竟然是放声大哭,曾几何时,他们打讨这样的富

囊仗?

主将是一支军队的灵魂,失去主将的军队就如同是丢掉了灵魂,只剩下了行尸走肉,这样的军队,自然就没有什么战斗力可言

这时,车上的帘子突然地掀了起来,司马懿现身了!

与先前灰败颓废意志消沉的司马懿不同,此刻的司马懿,身形挺拔,目光明亮,炯炯有神,他环视着周围的魏军将士,朗声地

道:“儿郎们,莫慌,本都督在此,管叫吴人再不敢前讲半步!

那个让人熟悉的司马懿又回来了,魏军众将士皆热泪盈眶,高声的欢呼起来: "大都督威武!

司马懿回身道:“师川,出来叩!’

一条人影应声而出,站到了司马懿的身边,长身玉立,气质非凡,只不过他的左眼上,却戴着一只黑色的眼罩,自净的脸上平

添了几分的凶房之色。

那不是司马煞的长子司马师还能是谁?

众人一瞬间全都惊呆了,不是说司马师中箭身亡了吗,就连棺材不也准备好了吗,这会儿司马师又活生生地站到了众人的面前

能不成他还能死而复活不成?

对面正带着兵进攻的诸葛恪突然看到司马师的出现,他也呆住了。

司马懿环视众人,沉声道:“前日小儿负伤回营,左目为箭刺中,左眼不保,但性命却是无虚,某心痛之余,暗生一计,正可

利用此诱使吴人出战,故而才有抬棺撤军之举。今吴人果然上钩,诸军可愿与本都督并力戮敌?

听了司马懿简单的介绍,魏军诸将士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司马师并没有死,而是司马懿设计诱使吴人出战,真是好计策,真是

好谋算!

魏军将士明白过来之后,顿时是士气大涨,群情激愤,高举起武器,嘶声竭力地高喊着,斗志也变得昂扬起来

诸葛恪则是面如死灰,看来自己又中计了,都是人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这诸葛恪都栽了几次跟头了。

首节 上一节 442/5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唐:开局被屠村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