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摊牌了,我只想混吃等死

大唐:摊牌了,我只想混吃等死 第122节

不管成不成,先试试。

这话一出,崔复立脸拉下来了。

这一刀太狠了,简直是砍在腰子上。

就算是顺水人情,也不代表这么搞的。

当年买下这座山,就花了不下七百两了。

本来是打算修缮一座园林,但后来因着一些事,便给耽搁了。

“长孙大人,我也不跟您讲了。”

“这座山,当年我购置下来不下八百两。”

“大家都是明白人。”

“如今朝廷对我如何,你我都清楚。”

“六百两,我图个安心,这是最低价了。”

长孙无忌轻声啧了一下,点头道:“六百两确实可以。”

“实不相瞒,国库现在紧张。这样,我一会儿让户部先给你立个字据,这笔款项先欠着。”

“你看这样如何?”

能先拖一拖就拖一下,无论现代还是古代的官场,都是十分流行的。

崔复立人都傻了。

你跟我在这儿扯淡呢?朝廷欠我的银子,我能要的回来?

更何况这陛下正想方设法找崔氏的麻烦,你整这出,岂不是明摆着告诉我。

要我大出血,换自己片刻安宁。

那也不对啊,要真能换的崔氏安宁,就算是七千两,他就算是倾家荡产都要拿出来。

可长孙无忌这话,明摆着就不是这个意思。

“户部连这点钱都拿不出来了?”

长孙无忌知晓崔复立的想法,笑道:“这点钱当然是拿得出来,只是祭拜一事,崔大人也清楚。”

“到处都需要银两。”

“能暂时缓缓,还是缓缓的好。”

崔复立凝眉不语。

朝廷缺钱,他是知道的。

若真如此,拿钱换安宁倒有几分似真的。

在崔复立看来,立字据一事只是个借口,钱是不可能要的回来的。

想必日后还会有各种其他借口来问崔氏要钱。

况且看长孙无忌这架势,是势在必得。

既然如此,倒不如自己直接把山主动拱手相送,反正只是座荒山。

正好趁机试探下陛下的心思。

崔复立捋着胡须,换上一副笑脸说道:“既然长孙大人说是朝廷要行祭拜一事。”

“我这边若是再寸步不让,似乎就有些不知好歹了。”

“既然如此,这山我崔氏就主动赠予朝廷。”

“长孙大人看这样如何?”

听闻此言,长孙无忌瞳仁微微放大。

还有这等好事?

再看崔复立一脸如释重负的样子,顿时长孙无忌心中了然。

这老小子似乎是对购山一事有什么误解。

当即笑眯眯顺着崔复立的话说道:“大人如此大方,为朝廷分忧解难,实在是我大唐之幸事。”

“我也不好拒绝大人的美意。”

“就先行谢过大人了!”

“此事了了,我定会向陛下禀奏大人的好意!”

说罢,两人相视一笑。

各怀心思。

像极了两条老狐狸勾心斗角。

——

一句「参见陛下」已然说明了一切。

李安之缓缓直起身。

对于李安之的话,李世民没有丝毫意外。

没有接话,反而转身问道:“我且问你,这府邸如何?”

李安之坦然道:“琼楼玉宇,大雅之堂。”

李世民道:“喜欢吗?”

李安之点点头。

李世民笑道:“那从即日起,这谌王府便属于你。”

“如何?”

在踏进谌王府的那一刻,看到府内到处挂着红布灯笼的布置。

李安之心中已然有底,对于李世民说出这话,也没有太过意外。

李世民把谌王府赏赐给自己,已经是间接承认了自己是皇子的身份。

封号谌王。

见李安之没说话,长孙皇后轻笑着提醒道:“还不赶紧道谢。”

李安之拱手道:“多谢……”

“我是该说父皇呢?还是老李?”

——

这章我是想写彻底相认的,这一段是重要环节,但是写来写去,写不好。

所以就临时先写了下长孙无忌购山(不是水,这也是为了后面再坑崔氏做得铺垫);

不会拖情节的,明日会写认亲。

还会有其他的事端出现的(不是认亲的事端)

第103章 长幼有序

父皇还是老李。

两个词语都是用来称呼李世民的。

只是时间不同,身份不同,称呼自然也要改变。

谌王府外,灯火渐上。

康平区是长安的富贵区,家家户户隔得远。

倒没有夜晚来临时,独有的烟火气。

李世民看着李安之的脸,微微眯起眼,问道:“你觉得哪个更顺口些?”

与其说是在问哪个顺口。

这话更有问李安之想要以哪种态度来对待自己的意思。

于情来说,李世民显然更喜欢老李的相处方式,无勾心斗角,无尔虞我诈。

吃酒也好,闲聊也罢,随心所欲。

于理来说,显然只有父皇这个称呼才符合宫内的规矩。

李安之笑了笑,轻声说道:“我记得老李你与杜大人来吃酒时,杜大人说过这样一句话。”

“在朝为官,落地为民。”

“不知就借杜大人的话如何?”

言下之意便是在朝廷和众多人在的时候,你是我爹。

没人的时候,咱俩就是老小李。

李世民自然喜欢现在的相处方式,长呼了口气,道:“既然如此,那便随你吧。”

首节 上一节 122/5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之最风流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