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摊牌了,我只想混吃等死

大唐:摊牌了,我只想混吃等死 第133节

过了许久,李渊似乎想起了什么,抬起头看向李安之说道:“谌儿,今日我就是想见见你,现在已经见过了。”

“你就该忙你的去忙你的吧。”

说着,李渊摆了摆手。

言下之意就是我与你爹有要事要商议。

这儿没你什么事了,该干嘛干嘛去。

李安之也是听出话中意思,站起身行礼告辞。

原本李安之是打算走掉的,但刚出了太极殿,便有宦官说长孙皇后要见见自己。

于是又在宦官的引路下,去了立政殿。

就在李安之走后不久。

李世民在下了一子后,缓缓开口道:“方才听父皇的意思,似乎更中意谌儿。”

倒没有隐晦,一语点出了李渊的真正意思。

李渊也不否认,坦然道:“你不是想知道我与谌儿都说了什么?”

“我且告诉你。”

“方才我与谌儿交谈间,询问他如何看秦皇与隋炀帝。”

“这孩子说了很多。”

“但可以用两句话概括: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弊在当代,功在千秋。”

李世民顿时眯起眼,轻赞道:“好一个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无论是大运河,还是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又或是科举制,都为李氏江山的鼎盛铺垫了锦绣路。

所以李世民更能体会到隋炀帝所做的是功在千秋的举措。

而弊自然是劳民伤财,三征高句丽弄得国内「饿殍遍地、百姓思乱」,才让他李家打下了这偌大的江山。

李世民呼吸略微粗重,经过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李世民感觉到谌儿有着与年龄不相仿的雄才伟略。

无论是赈灾,还是活字印刷术以及那个用兵之计,很多眼前模模糊糊,不甚明了的事务。

偏偏在谌儿的三言两语间逐渐清晰起来。

谌儿看的不远,但每次都是能比自己,比他麾下的谋臣看的稍稍远那么些。

这气度这知识这眼光,完全可以比肩朝堂上的公卿了。

甚至连朝堂上的那些公卿都比不过谌儿。

李渊看出李世民的心思,恰到好处地补了一句话。

“这还是生活在市井,若是日后回到朝堂……”

后面的话,李渊没有继续说下去。

但李世民已经猜到了。

若是回到朝堂,日后的成就不可估量。

这么一比,似乎乾儿就有些相形见绌了。

也难怪李渊有重新立太子的心。

谁能带领大唐走向鼎盛,谁才有资格坐上皇位。

最是无情帝王家。

李世民悠悠叹了口气,语气有些落寞。

“父皇当真想让谌儿随军出征吗?”

“若是谌儿在军中有了三长两短,我怕我会抱憾终生。”

他何尝不知父皇让谌儿随军出征的含义。

谌儿心性寡淡,不喜争权。

父皇这是要强行将谌儿推到风头浪尖上,予他军功,壮他声望,甚至是给他兵权。

将谌儿推到一个不得不争的位置。

李渊轻轻抿一口清茶,轻笑道:“我李家男儿郎,岂是贪生怕死之辈。”

“况且,你既然能将千牛卫派遣在谌儿身边。”

“让他们随谌儿征战护在左右,又有何不可?”

“坐镇军中,并不真正奔赴沙场,又何谈有危险一说?”

这一番话,就差明着说让李安之去沙场上打个酱油。

到时班师回朝,再让李靖美言几句,那就是我大唐的良将。

李世民何尝不知,这法子不算是什么秘密,很多世家大族的子弟为了声望,通常会如此做。

一方面是因为说的再好,沙场还是会有危险,谌儿刚回到自己身边,且不说自己愿不愿意,观音婢那边肯定是不会同意。

另一方面则是谌儿毕竟是他李世民的儿子,这种沽名钓誉的做法,他实在有些不齿。

过了许久,李世民才皱着眉,缓缓说道:“此事再议吧。”

“还是要看谌儿的想法,他若是不愿意,我也不想强迫他。”

——

而另一边。

立政殿内长孙皇后也没说什么大事,都是些琐事。

算是在成亲前跟自己的儿媳妇叮嘱几句,顺便又唠叨几下李安之。

在礼部派人量了李安之的尺寸之后,李安之与房瑶漪二人也就离开了皇宫。

出了皇城门,坐上马车。

刚走没多久,马车缓缓停止了。

感受到马车停下,李安之问道:“怎么了?”

“公子,前面有辆马车挡路,看徽记是汉王府上的。”车夫的声音从前方传来。

汉王府?

李元昌……

李渊第七子。

李安之皱了皱眉,按辈分是自己的皇叔了,他此时拦路是为何?

毕竟是自己的皇叔,该有的礼节不能少。

李安之看向房瑶漪道:“你且在车上稍等,我下去看看。”

说着,挑开车帘,下了马车。

正看到汉王府的马车在前方。

第112章 程处亮出头

此处距离皇城不远,但也算有段距离。

见到李安之走过来,汉王府的马夫对着车厢说了些话。

车帘随即被挑开一些。

看样子似乎是要李安之上车说话的意思。

李安之回头看了看皇宫的马车,又看了看汉王府的徽记。

轻笑道:“人多嘴碎,王爷有什么要说的,小子就在这外边听着。”

之所以不上车,是为了避免什么结交党羽的流言。

况且,七郎是何人?

李安之在听到汉王府的那一刹那,恍然醒悟。

与皇城有关,且与太子相交甚密,又叫七郎。

如此算来,看来也只有李元昌符合。

所以对于这个人,李安之心中是有些许戒备的。

“你倒是谨慎。”马车内传来一声轻笑。

闻言李安之微微一怔。

他心中隐约有些猜测李元昌的身份,但这声音与先前在月影阁所听到的似乎大不一样。

“你是怕上了我的马车,再被人冠上一个结交党羽的帽子对吧?”

对于这话,李安之并未反驳。

首节 上一节 133/5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之最风流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