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摊牌了,我只想混吃等死

大唐:摊牌了,我只想混吃等死 第202节

李泰深呼吸了口气,说道:“儿臣愚笨,确实觉得二位皇兄皆是大才。”

李世民放下书籍,点了点头说道:“既然如此,你觉得长幼有序这句话如何理解?”

话说到这儿,李泰已隐约猜到了父皇的意思。

无论是如何看待两位皇兄,还是长幼有序,都表达着这样一个意思:太子的位置,再怎么都轮不到你头上。

长幼有序很好理解,在李泰头顶还有这李安之和李承乾两位兄长。

而如何看待两位皇兄,这其中意思就可以如此理解。

李承乾是当今太子,而李世民将李安之与李承乾放在一起比较,证明在李世民心中,李安之是李承乾的强力竞争者。

若是有扶持李泰的心的话,此处的话术就应是,你觉得你与两位皇兄如何?

李泰面如死灰。

生在帝王家,试问古今往来,有多少皇子心中没有夺嫡之心的?

就连父皇这样的明君,还不是抵不过皇位的诱惑。

长幼有序。

这句话曾被李泰拿来激怒过李承乾,可他万万没想到,风水轮流转,最终这句话也成为了拦住他的天堑。

“儿臣愚钝。”李泰几乎是带着悲声如此说道。

李泰在历史上是个聪明人,他何其不知父皇这话是在点醒自己,要李泰消了夺嫡的心思。

纵使心有不甘,面对着父皇的劝诫,李泰也只能悲哀的暗自叹息。

“愚钝?”李世民看出李泰的失魂落魄,轻笑说道:“朕的儿子没有一个愚钝的。”

“倒也不算聪慧绝顶。”

“谌儿也好,乾儿也罢,他们都觉得自己做的隐蔽,朕察觉不到。”

“但他们却忘了,这大唐还是朕的大唐,长安——”

“还是朕的长安。”

李泰被这话惊到,猛地抬起头,看向满脸笑意的父皇。

他没有见过父皇在沙场运筹帷幄的英姿。但这一刻,恍惚间,他似乎看到已不年轻的父皇,却有着意气风发的模样。

“父皇,儿臣……”

李泰咬了咬牙,随即作出了一个彻底改写大唐历史的决定。

甚至许多年以后,李泰站在被硝烟包裹的倭国宫殿前,也禁不住会感叹,若是自己没有做出这个决定。

又如何会看到现如今的大唐盛世!

“父皇,儿臣请求前往封地,离开长安。”

第168章 他给的太多了

就在李泰主动请示要离开长安时,李承乾还在思索如何趁势添把火,而李安之则是埋首在《诗经》中。

也许是肩负了重任,也许是因为想要凭借着《诗经》注释收拢大唐学子的不得不说,这是李安之第一次如此认真的去看书,去抄书。

“呼——”眼下诗经注释已过小半,李安之才从《诗经》注释中抬起头来。

一抬眼就看到身着官服的刑部尚书李靖,站在门口处,似乎已经等待许久了。

毕竟李安之的身份是皇子,身份尊贵,本应由陛下亲自定罪,但很显然陛下并不想太过操心这件事。

又顾忌李安之的身份,只好时任刑部尚书的李靖亲自跑一趟了。

事实上,李靖到长安书局已经有段时间了,只是刚到便被杜如晦示意噤声,在看到李安之埋首在诗经注释的工作,也是心里一软。

说实话,若不是属下亲自指认,他是不相信李安之出手伤人的。

文武斗上,李安之大放异彩,如果说那些文官都是外行,看不出什么门道。

但李靖就不同了,本就是武将出身的他,仅仅通过李安之在擂台上的那两手,心中就有了估量。

再加上李薰儿在身边说什么不住地夸赞,所以李靖心中对李安之的好感是很高的。

“王爷,有些事,想请您协助我一下。”由于这些事,李靖对李安之的态度也很客气。

对于这位大唐传奇将领,李安之同样抱着尊敬的态度,拱手道:“李尚书,还请稍等片刻,我这边先将注释交给杜大人过目。”

说罢,李安之便将密密麻麻写满了字的《诗经》拿起,递给杜如晦说道:“杜大人,这些只是我的拙见,还请您先过目。”

并没有全部完成,只是李安之心里实在没底,毕竟是经过21世纪的思想进行讲解注释的诗经,他不确定杜如晦能不能接受,

所以便想着先让杜如晦过目,省得到最后做了无用功。

杜如晦接过后,冲着李安之点了点头,“去吧。”

李安之回以一笑,而后整了整衣衫,走到李靖身边说道:“尚书请。”

待李安之先行出门后,杜如晦张了张口,轻声唤道:“李尚书。”

李靖停住即将迈出的脚步,回过头。

“王爷他……是个好人。”杜如晦满脸无奈,又带有些担忧。

李靖怔了怔,随即抱了抱拳,道:“在下知晓了。”

皇子出手伤人,这罪重吗?

不重,一点都不重。

别说伤人,就算是真的失手杀了一个人,只要李世民想压下去,谁能翻得起风浪?

但为何会闹到这一地步,没有人明白。

无论是四起的流言,还是陛下的上纲上线,都让很多人陷入了迷惑。

承载着两人的马车,没有去往礼部,而是朝着谌王府的方向驶去。

“王爷,前日你是否去了陈家村?”李靖轻声问道。

李安之点了点头,“确实有去过。”

李靖微微错愕,似乎没想到李安之竟如此直接,于是轻笑道:“公子倒是诚实的很。”

李安之耸了耸肩,这种事只要查一下就可以查到,李安之实在没有撒谎的必要。

见到李安之这副样子,李靖哑然失笑道:“既然如此,那想来王爷也是会承认出手打伤陈家豪的事了?”

李安之点了点头,说道:“这些都是事实,我觉得没什么需要隐藏的。”

“况且,陈家豪本来就不是什么善类。”

说着,李安之便将方小商所收集的陈家豪所作恶行,递给李靖。

李靖接过后,皱着眉看了许久,而后说道:“这些只是一些记录,无证人,不足以成为证据。”

李安之笑道:“大人所言极是,但我府上还有一份盖有手印的证词。”

“陈家村五户人家的手印,我想应该可以当做呈堂证供吧。”

李靖心头闪过一丝惊讶,看着笑眯眯的李安之,突然觉得这张人畜无害的脸的主人似乎跟表面截然不同。

李安之早就掌握了证据,却任由传言四起,不管不顾。

甚至在这种风头浪尖上,还死死攥着证据,没有揭发陈家豪的所作所为。

李安之图谋不小。

这是李靖在短短的时间内得出的结论。

——

“不对劲儿!”凝眉苦思许久的李元昌似是想通了什么,猛地讶声道:“我们被算计了。”

“皇叔何出此言?”李承乾不明白,疑惑开口。

李元昌眉头紧蹙,慌忙起身,根本来不及解释。

而此时的陈家村内。

贺兰楚石满脸震惊地看着笑眯眯的房玄龄,手中的银两悉数落在地上。

在房玄龄背后跟着的,正是谌王府的管家方小商,以及刑部尚书的千金——李薰儿。

“贺兰……楚石?”房玄龄缓缓走到贺兰楚石面前,俯身捡起地上的银两,笑道:“这是做什么呢?”

“莫不是看到陈家村村民过的贫苦,特意过来救济了?”

贺兰楚石看着缓缓退到房玄龄身边的陈家村民,一脸的难以置信,“房……房大人,您怎么在这儿?”

“哦。”房玄龄笑着把捡到的银两递到陈家村民手中,“老夫只是觉得今日天气很好,所以出门采青。”

“没想到,正巧碰到了。”

毫无疑问,这个陈家村民正是证词上按下手印的五户人家之一。

在传言四起的时候,李安之就隐约猜到大概会有人买通证人,他并不觉得自己的人格魅力能够抵得过金钱诱惑。

在他心中,所谓的忠心,不过是看给的多不多了。

很显然,李安之给的更多。

首节 上一节 202/5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之最风流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