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摊牌了,我只想混吃等死

大唐:摊牌了,我只想混吃等死 第204节

“皇叔似乎有些担忧了。”李承乾笑道,。

李元昌叹了口气,不准备再说些什么。

也就在这时,有宦官进来通报。

“太子殿下,潞国公侯君集在殿外求见。”

李承乾皱了皱眉,说道:“他来做什么?”

李元昌脸色阴沉,说道:“怕是贺兰楚石被抓到了。”

侯君集缓步走进大殿,他脸上的表情已经是叫李元昌心头沉了下去。

在看到李承乾与李元昌在一起的时候,侯君集有片刻的错愕,随即平静下来。

“臣侯君集见过太子殿下。”侯君集躬身行礼道。

李承乾点点头,问道:“大人此次前来,所为何事?”

侯君集没有犹豫,直截了当的问道:“敢问太子殿下,可是殿下叫臣的小婿去陈家村的?”

李承乾微微眯了眯眼,不置否认。

侯君集又说道:“即是如此,臣便要向太子殿下禀奏一事,贺兰楚石买通陈家村村民作伪证,被房大人抓了现行,现已被刑部审讯。”

话音落地。

李承乾心中咯噔一声,虽然失去一个贺兰楚石他并不在意。但很显然,他更想能够胜过李安之。

“此事千真万确?”李元昌显然比李承乾更关心此事。

侯君集点了点头,从怀里掏出贺兰楚石的方印,道:“殿下,王爷,您看到此物便明白了。”

——

李靖并未再对李安之问些什么,马车在谌王府门前停了下来。

“对了,王爷,听陛下说,七月的征讨突厥,您要同在下一同出征?”

在李安之即将下车时,李靖突然想起来此事,主动问询道。

说起来,如果李靖不说这话,李安之还真就给忘记了,“是有这么回事,不过我从未领兵打仗过,也不知到时候能否担起重任。”

李靖笑道:“我倒是很期待王爷将来在沙场的英姿。”

说罢,李靖便拱了拱手,李安之挑开马车帷幔走了下去。

“夫君……”

一下车,李安之便看到房瑶漪牵着妮妮的小手,两人站在门口。

似乎是已经等了许久的样子。

李安之赶忙走到近前,问道:“夫人怎么站在这儿?”

房瑶漪视线落在远去的马车,面色有些纠结。

李安之出手伤人的案件交由刑部的事,早就传到了她耳中。

一直揪心于此的房瑶漪更是没心思教妮妮读书识字,干脆就侯在府门等着。

“刚才车里那位可是尚书大人?”房瑶漪犹豫片刻,缓缓问道。

李安之看着一脸担忧的房瑶漪,心头闪过些许愧疚。

关于这件事,李安之怕房瑶漪为自己担忧,所以便没有将此告知于她,可谁承想这反而让房瑶漪更加担心了。

李安之走到房瑶漪身边,轻轻握住房瑶漪的纤纤玉手,道:“夫人你随我来,我将此事细细告知与你。”

说罢,李安之蹲下身,伸出手捏了捏妮妮的小鼻子,笑道:“妮妮,你先去自己玩一会儿好不好?大哥哥有要紧的事跟大姐姐商量。”

“大哥哥……”小丫头虽然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但她能看懂大姐姐的表情,此时也是有些难过,“大哥哥不要丢下妮妮,好不好?”

“妮妮以后一定认真读书,不会不听话的。”

看到小丫头这副模样,李安之有些心疼,伸出手抱了抱妮妮,笑道:“放心吧,大哥哥不会的。”

在谌王府的书房内。

李安之将自己的谋算与做了什么悉数讲给了房瑶漪听。

房瑶漪听过之后,有些不解,“夫君这样做,确实可以为自己正名,但我不太懂的是,既然夫君早已有了证据,为何不在一开始就把它递交给刑部?”

李安之深呼吸了一口气,缓缓说道:“这件事,从头到尾可以说是东宫与汉王两人合伙做局。”

“说起来,不知夫人可还记得当初渡酒肆被烧,以及我第一次上公堂的事?”

房瑶漪点头道:“当然。”

随即,房瑶漪俏脸煞白,轻掩着嘴,讶异道:“难道这些事也是东宫所做?”

李安之点了点头,说道:“没错,现在看来,李承乾早就把我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如果我再只是一味的被动受击的,怕是他们只会更加变本加厉。”

“所以这一次,我要让他们涨涨记性。”

房瑶漪此时知道是东宫陷害的时候,也是气得浑身颤抖。

李安之轻轻握住房瑶漪的手,叫她冷静了下来。

房瑶漪又道:“既然夫君都能知晓是东宫下手,想必父皇也是知道的。”

“但父皇为何会置之不顾?”

其实这也是李安之最奇怪的一个点,历史上的李世民为了防止玄武门之变的重演,一直在权衡着各个皇子之间的势力。

而现在,李世民却对这种即将开启的夺嫡大戏置之不理,甚至还有暗暗推波助澜的意思。

这就叫李安之实在是理解不了。

“大概是因为,父皇想要看一看究竟哪个皇子配得上太子之位吧。”李安之想了很久,才缓缓说道。

也只有这个解释,才能对父皇现在的行为解释通吧。

——

太极宫,立政殿内。

长孙皇后双唇颤抖着,尽力克制着自己的情绪,“二郎,你为何要这样做?”

李世民看着长孙皇后失魂落魄的样子,心中有些不忍,“观音婢,朕这么做,是为了我李氏的江山。”

第171章 陛下要

彼时,长安书局与活字印刷机的消息,经由各宗族依附官员的手,传到了七宗五姓的耳中。

太原王氏,虽是被贬为庶人的太子晋的后代,但是无论如何其显赫的家世背景是无法掩盖的,其社会地位极高,影响力极大。

在唐朝时期,皇室更是直接跟太原王氏联姻。

唐高祖李渊的亲妹妹同安公主嫁给了太原王氏的王裕为妻,唐太宗李世民的女儿南平公主嫁给了太原王氏的王敬直,李治娶太原王氏一女为妃。

不得不说,在唐朝,太原王氏与皇室的联系很密切。

所以长安书局与活字印刷机的消息也是第一时间,传到了太原王氏的耳中。

太原王氏宗族内,宗族老者皆被召集到了议事堂。

“活字印刷机?”

堂内众人听罢之后,皆是露出不解的神色。

位于正座的宗族族长王长京点了点头,说道:“据朝堂上的人描述,这活字印刷机能够在一夜之间刊印成千上万张书籍,而且最关键的则是,能够刊印不同的书籍。”

“你们可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能够将太原王氏经营至如今的规模,堂内的人都非等闲人物。

经过这么一说,皆是明白了其中的关键所在。

“陛下这是要将天下仕途掌握在自己手中。”靠近正座的一位身着灰袍的老者说道。

七宗五姓为何会拥有如此大的势力,其根本原因便在于七宗五姓几乎垄断了读书人步入朝堂的路。

而陛下将这条路握在皇室手中,显然就是想渐渐削弱七宗五姓的势力。

绝不能让长安书局顺利创办,这个念头成为了在场所有人共同的目标。

“据说这长安书局的领头人是杜如晦?”灰袍老人道。

王长京点点头,说道:“没错,虽然是杜如晦作为总领事,但其实当今陛下的嫡长子谌王才是实际动作的总领事。”

“包括这个所谓的活字印刷机,就是出自他手。”

此话一出,众人皆是露出一丝讶色,李安之的大名或许在长安城以外的地域不是很有名气,但在七宗五姓的人耳中,却是如雷贯耳。

“此子非同寻常。”灰袍老人叹了口气,说道:“才学暂且不论,关键是创造能力极强,听闻最近他又调配出一种叫做肥宅快乐水的酒水,被各官吏赞不绝口。”

灰袍老人一语中的,与其他人惊叹李安之的才华不同,老人单单指出李安之的创造力。

“也就是说,我们要趁着这妖孽还没成长起来时,将他除之为快。”有人根据两位的说法,总结道。

可谁知此言一出,便遭到了灰袍老人的反对,“此法不妥,谌王身份被暴露的这些时日以来,有不少祸端皆落在了谌王身上,但每次都被他化险为夷,甚至于更加助长了他的威势。”

“那你说如何?”被反驳的人回怼道,“难不成要我们巴结于他?”

首节 上一节 204/5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之最风流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