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摊牌了,我只想混吃等死

大唐:摊牌了,我只想混吃等死 第402节

“不过太子殿下放心,明日我就进宫帮太子殿下讨赏!”

看着长孙无忌拍着胸口保证的态度,李安之将信将疑,国舅这话很值得商榷啊。

李安之叹了口气,道:“国舅公费心了,不过这事我今日亲自进宫与父皇讨赏就行。”

长孙无忌微微一怔,太子殿下这也太心急了啊,这曲辕犁还没有彻底完善,不便于推广。

然而接下来,在听到李安之的话后,他瞬间觉得太子殿下的要求很合理。

李安之说道:“正好曲辕犁也改善的差不多了,我这就把它献给父皇去。”

昨日方小商把原料都带来后,李安之熬到了子时,终于把低配版的曲辕犁制造了出来。

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曲辕犁的质量,李安之将成本也控制到了最低。

——

太极殿内。

李世民满脸笑意地看着站在殿下的李安之,越看越觉得心里高兴。

尤其是他身边的那架曲辕犁, 李世民是越看越欢喜。

不愧是朕的儿子,这创造能力果然是不同凡响啊!

李世民笑眯眯地开口道:“谌儿,这次你可真是立了大功一件。”

李安之也跟着笑,纠正道:“启禀父皇,是两件!”

一件是曲辕犁。

而另一件就是冶炼精铁的技术了。

“曲辕犁我经过了改良,方才儿臣已经计算过曲辕犁的成本,儿臣制作一架曲辕犁的成本在五两银子左右。”

“但若是朝廷监制批量打造的话,成本还能大幅度减少。”

“另外,这冶炼精铁的技术,想必父皇就不必我多说了,原铁鹰卫的甲胄就是出自这种技术。”

李世民哑然失笑,无奈地摇头苦笑道:“你这孩子,朕还不知道你想的什么?”

“你且放心,该赏你的,朕一分钱都不会少你的。”

李安之脸色如常,拱了拱手,应声谢道:“谢父皇隆恩。”

李世民摆了摆手,面色严肃道:“不过朕还有一事要吩咐你去做。”

李安之怔了怔,迟疑着询问道:“父皇先说一说?”

这里他没有急着答应,毕竟自己这个不靠谱的父皇安排自己的活,似乎就没轻松过。

他好不容易趁着没去兵器监任职,还能多休息几天。

李世民道:“朕要你去扬州救灾。”

第386章 壮士断腕

前往扬州救灾?

李安之一听这话,脸色瞬间就有些犹豫了。

亲自前往扬州救灾,对于他来说是立美名的好机会。

但李安之说到底还是个懒惰的人。说白了,他就是想享受生活,自己熬了好几天终于把曲辕犁整出来了。

结果还没歇口气,就要长途跋涉去投身扬州救灾的事务。

这未免有些太劳神了。

李世民自然看出了谌儿的不满,但他这也是无奈之举。

自古以来,赈灾这事向来就是雷声大雨点小,朝廷拨下去的赈灾款和赈灾粮,真正能落到百姓手中的能有多少?

其中更是被层层剥皮,被官员中饱私囊了不少。

而李安之虽然爱财,但这小子却有着自己的底线,那就是不发国难财。

虽然是辛苦了些,但最起码能保证这些赈灾款能起到用处。

当然,从谌儿往下的官员自然也免不了有些小动作,但相对于交给其他官员来主持,已经算是很好了。

李世民长叹了口气,也是颇为无奈。

几个月前,他雄心壮志要整治官场的歪风邪气,但真正着手落实下去才发现,这件事何其困难。

官官相护,欺上瞒下,竟是叫这调查的进程迟迟没能推进。

“谌儿,你意下如何?”李世民看向李安之,以商量的语气询问道。

他也知晓李安之最近劳心费神,所以此事倒也不是强制性的要求,若是谌儿答应了那是最好,若是不答应也不能强求。

李安之抬起头,正看到李世民微白的鬓角,以及他满脸的疲倦。

算起来,现在的父皇不过三十余岁,但已是初现老态。

贞观初期,内忧外患,叫李世民几乎夜夜不能安心眠,再加上要强的性子,以及对于千古一帝这种盛名的渴求。

所以李世民比任何一位皇帝都要尽心尽力,也更加劳累了些。

杜如晦身为尚书,操持一部事务,尚且积劳成疾。

而李世民却掌管整个大唐的事务,怎能不累?

其实说起来,做皇帝轻松吗?

轻松,很轻松,日日笙歌,酒池肉林——如果你想做一个亡国之君。

但若是想要做一代明君,那将比任何人活的都累。

无论是身体还是脑袋。

思及于此,李安之终究是有些于心不忍,毕竟这大唐是李家的大唐,自己作为未来的掌权者,也有义务去为父皇分忧解难。

李安之无奈地叹了口气,看着李世民说道:“父皇,儿臣愿意为父皇分忧解难。”

“好好好!”听到李安之这话,李世民也是轻松了不少,果然不愧是他李世民的儿子,有担当不怕吃苦!

在将一些关于扬州水灾的卷宗递交给李安之之后,李世民也是彻底松了口气。

这事交给李安之,他放心,他知道谌儿不会叫自己失望。

“三日后,我便派三千人马与你一同出发,赶往扬州救灾。”

李世民朗声道:“你且回去好好准备一番,若有什么需要,一并提出来就是。”

李安之拱手躬身,而后便退出了太极殿。

——

谌王府的马车上,李安之无奈地捏着眉心,长叹了口气。

方小商在车辕处听到了李安之的叹息,侧过脸轻笑道:“太子殿下何至于唉声叹气。”

李安之将整个背部靠在车厢上,长叹息道:“累啊,这次去扬州不知道要折腾到什么时候。”

方才他翻阅了下关于扬州水灾的卷宗,这些卷宗上密密麻麻的文字,无不在告诉李安之一个消息,那就是灾情严重。

先且不说其他的小村子了,就说扬州城内,都被大水淹了。

城内的积水足足有半丈多,再加上不时有阵雨落下,积水似乎还有继续上升的趋势。

这一次,扬州城损失惨重,人员伤亡数量更是叫人触目惊心。

如今的唐代可没什么抽水机,扬州城虽然在进行排水,但无奈效果甚微。

而且扬州城地势较高,若是真一股脑把水排出去,那么靠近河道的村庄,怕是就惨了。

方小商轻轻驱赶着马车,沉声道:“太子殿下,这再折腾,不也是为了太上皇所开辟的大唐折腾吗?”

太上皇所开辟的大唐,这几个字方小商刻意加重了语调,似乎是在故意强调什么。

李安之何尝不知道这一点,太上皇所开辟的大唐,也就是他们李家的大唐江山。

身为太子殿下,再折腾也是为了自己家的产业折腾,苦点累点算得了什么?

李安之自然知道这一点,不过他并未回话,只是微微合上眼,不知在想些什么。

——

深夜里……

谌王府的书房中。

范蠡、成玄英、方小商都被召集到了书房。

扬州水灾,这是并未记载在史册中的一场灾害,所以饶是李安之也无从下手。

不过好在他有谋士团,倒也不是束手无策。

只是到了这个时刻,李安之就难免有些后悔当初错过了鬼才这个顶尖谋士。

郭嘉啊!我的郭嘉啊!

“太子殿下,心中可有什么计谋?”

经过激烈的讨论后,三人终于商讨出了几个救灾办法,但都算不上完善。

首节 上一节 402/5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之最风流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