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摊牌了,我只想混吃等死

大唐:摊牌了,我只想混吃等死 第439节

略做沉思后,李安之当即笑道:“价格好说,成本大概一百五十两,然后再加上人工的话,程大人给个二百两就行了。”

嗯,很合理。

毕竟自己购买都需要一百两,再加上从谌王府运到程府的运输费、购置税,二百两不多。

程咬金在听过这话后,也是松了口气,二百两购买一个趁手的武器,不算多。

再说这东西还能在秦琼、尉迟他们这群武将面前显摆,这面子可就不只是二百两了。

一个字——值。

程咬金拱了拱手,乐呵呵道:“太子殿下,那就说定了,等我回到府上,就叫人把银子送到谌王府去。”

李安之点了点头。

杜如晦轻抿了口酒,疑惑开口道:“太子殿下,您还没说这竞卖会到底是个什么。”

李安之也不藏着掖着,把竞卖会的相关事宜一一说来。

在听过李安之的话后,杜如晦也是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当即决定在开业那天,要去凑凑热闹。

而程咬金因为李安之答应给他打造一把武器,也是表示要去捧捧场子。

几人一边喝酒,一边交谈着。

直到一个时辰过去,程咬金醉醺醺的起身,在程处亮的搀扶下,也是先行告辞了。

临走前还不忘跟李安之叮嘱,说是一定要把铸造武器的事放在心上。

李安之也是笑着应下了。

待程咬金走后,杜如晦将酒盏放下,缓缓说道:“太子殿下,说起来你先前叫我种植的白叠子,我已经叫人全部种下去了。”

“只是不知道为什么,这些庄稼似乎长势不是很好,估摸着是赶不上这个冬天了。”

第434章 闹呢?

白叠子长势不好,这件事倒是在李安之的预料之中的。

毕竟在提出白叠子种植的事情时,已经是在八月了,而白叠子最佳种植季节是在七月,虽然只有短短一个月的差异,但对于作物种植来说,还是比较严重的。

第一次大规模种植白叠子,李安之自然也不奢求能够收获丰富。

再说要等到成熟吐絮一般需要三个月左右,也就是说已经将近十一月了,再加上处理和纺织,棉衣出世最起码也要等到十二月份,所以今年的初冬是赶不上了。

李安之点了点头,倒是没有太大的反应。

杜如晦显然就有些急躁了,终究是牵挂百姓,今年冬天若是没有棉衣,不知道有多少贫苦人家会冻死。

但他也清楚李安之不是神仙,不能说让白叠子长出来,就能长出来了。

一时间,他的表情也是显得有些纠结。

“太子殿下,这……”

李安之看着杜如晦欲言又止的神态,也是猜到了他心中的担忧,当即说道:“杜大人心中所想,我大约能猜得到。”

“没有棉衣倒也不碍事,我还有一个办法,只是相对于棉衣而言,成本会高上一些。”

杜如晦一听这话,顿时两眼放光,立马问道:“究竟是什么办法?”

李安之轻呷了口酒,说道:“羽绒服。”

“羽绒服?”听到这话,杜如晦神情微怔,这个词倒是没听说过,但听这名字也是能猜测到跟羽毛有关。

杜如晦想了想,疑惑道:“难道是毳衣?”

其实在周代就已经有用鸟兽的毛羽制成羽衣的工艺,被称为毳衣,唐代也有取鹅的毛绒做衣被絮料的做法,只是当时面料档次和加工水平都不高。

再加上对于鹅毛的处理并不到位,所以含绒率低,填充量大,外观臃肿。

没等李安之说话,杜如晦便摇了摇头道:“这法子怕是不妥。”

一是成本太高,寻常百姓消费不起。

二是跑絮的问题严重,经常穿着穿着就只剩下两层麻布了。

李安之自然也是考虑到这个问题,他看着杜如晦说道:“杜大人的担忧不无道理,但既然我说了这个办法,自然不会只是说说而已。”

“杜大人只需要叫人去购置鹅绒便是,剩下的就交给我来处理了。”

“若是杜大人不相信,只需要先收集一些,待我做出来后再核算一下成本与保暖性,到时候再做定夺也不迟。”

杜如晦深深看了李安之一眼后,也只好无奈地点了点头。

其实李安之的法子也很简单,他曾经见过唐朝的毳衣,说实话那根本算不上羽绒服,充其量就是把羽绒塞进两层布里,根本就没做过蓬松化处理,所以也就导致了保暖性不强。

至于跑绒的问题也很简单,说白了就是没有内胆,外面套了一层麻布,怎么会不跑绒呢?

对此只需要用稍微好一点的布做内胆,就能解决,虽然依旧会有跑绒的问题,但相较于之前来说,已经算是很大的改善了。

当然,只有一层麻布去做毳衣,这其中有经济财力的因素导致,所以李安之目前最需要解决的是布匹的成本问题。

不过说起来,毳衣这种东西本来也不是贫苦人家能享受得起的,寻常人家不是买不起,只是相较于同样保暖性的衣物,显然毳衣就没有太高的性价比。

——

从渡酒肆告别杜如晦后,李安之便坐在车厢,往谌王府赶去。

他准备从系统商城里购置几本关于布匹的书,仔细研读一下。

就在李安之回到谌王府时,就看到皇宫的那辆没有徽记的马车停在谌王府的门前。

不用想,肯定是父皇和母后来了。

李安之的脑海中闪过长孙皇后的身影,心头微微一沉,在他赶回长安后,长孙皇后的病情并没有丝毫的好转。

对于这种精神上的疾病,李安之也束手无策。

站在谌王府的门前,李安之重新收拾好心情,尽力让脸上露出一丝微笑,迈步走了进去。

“儿臣参见父皇母后。”李安之走到正厅,拱手行礼道。

李世民点了点头,算是回应。

而此时,长孙皇后正抱着李夏瑶,脸上挂着慈祥的笑容。

在见到李安之进来后,微微笑着说道:“谌儿,你看夏瑶这丫头,长得还真是像你啊。”

听到这话,李安之微微一怔,把疑惑的目光转向一旁的李世民,看这样子,母后似乎是痊愈了?

可谁知后者却是微微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丝无奈。

显然,长孙皇后的病情并没有好转,她的记忆依旧停留在之前。

“谌儿这孩子就是心善啊。”长孙皇后伸出手,指尖轻轻点了下李夏瑶的鼻尖,惹得小家伙咯咯直笑。

“也不知道谁家的父母这么狠心,竟把这么小的婴儿丢在街上。”

一听这话,李安之更是摸不着头脑,这是什么跟什么啊?

李夏瑶不是自己的亲生闺女吗?

怎么变得像是捡来的一样了?

房瑶漪眸中闪过一丝哀色,看着李安之,微微垂下了眼帘。

见到李安之一脸震惊,李世民也是缓缓站起身,说道:“谌儿,陪父皇出去走走,我有话要跟你说。”

李安之心领神会。

两人一前一后的朝着书房走去。

李世民长叹了口气后,缓缓开口道:“你母后她记忆确实有所好转,这是一件好事。”

“只是还未彻底记起之后的事,只记得你与房丫头成亲。”

“我怕你母后接受不了,所以夏瑶的事,我就骗她说是捡来的……”

李安之瞬间不乐意了,这不是坑孩子呢?

哪有这么编瞎话的?

这日后若是母后全都回忆起来,那又该怎么说呢?

第435章 其实写的很差啦

书房内……

李安之斟了两杯茶,递到李世民面前。

李世民拿过后放在一旁,叹了口气道:“朕何尝不知这其中的弊端,只是你母后的情况,又该如何去处理?”

长孙皇后的病情,宫中御医看了许多次,但皆是无奈摇头,对此症状无可奈何。

李安之沉默了许久,终是长吐了口气,即便是拥有系统,对于精神类的疾病,依旧是束手无策。

这是长孙皇后经年累月,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所累计导致的,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若要解冻,也非一日之功。

此病若要根治,太过复杂,只能从长计议。

二人也并未谈论太久,李安之便回到了正厅,此时长孙皇后仍抱着小夏瑶,似乎对着小丫头格外的宠爱。

在见到李世民走进来时,长孙皇后轻笑着说道:“陛下,这小丫头是谌儿捡到的,臣妾又着实喜欢她,不如陛下封她个公主名号如何?”

首节 上一节 439/5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之最风流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