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摊牌了,我只想混吃等死

大唐:摊牌了,我只想混吃等死 第453节

“这一桩桩一件件,无不是为我大唐谋福,为大唐鞠躬尽瘁。”

这一番话说出来,倒是叫大臣心里都是一咯噔,陛下这话把太子殿下碰到天上去了,那么接下来的封赏怕是绝不会低。

甚至给太子殿下以实权也说不准。

果不其然,李世民接下来的话,叫所有人都是浑身一震,瞳仁颤了几颤。

李世民缓缓抬起手,将圣旨慢慢铺展开来,甚至无须随行宦官,他站起身照着圣旨上缓缓读到。

语气郑重,在太极殿内回荡不已。

“兹太子李谌屡立大功,朕心甚慰,如今朕已感年岁颇高,心有余而力不足,而今皇后凤体欠佳,朕心甚忧,遂今日朕特命太子李谌选调官吏建太子府。”

……

太子李谌可选调朝廷官吏,入太子府任职。

这意味着什么?

没有人比满朝文武更清楚,这就意味着从今日起,李世民便要隐退,要渐渐把大权交给李安之去做。

但如今陛下不过才四十出头,竟然作出这样的决定,怎能叫人不震惊?

不光满朝文武怔住了,就连李安之也是一时间没反应过来,太子府,选调满朝文武,这是个什么圣旨啊。

但当李安之回过神,领会了其中意思之后,他第一个想法不是牛大发了,而是这是想累死我啊。

于是,李安之很干脆利索地拒绝了。

他抖了抖衣袖,缓缓出列,拱手作揖,恭敬道:“请父皇恕儿臣冒犯,此旨儿臣接不得……”

好家伙,满朝文武刚才惊讶的嘴还没合上,这又被吓到了。

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抗旨,你这太子当的是有点过分了。

李世民眯起眼,眸中闪过一丝精芒,随即龙颜大怒道:“放肆,李谌儿你可知你在说些什么?”

李安之又恭敬几分,抵着头道:“儿臣清楚,只是儿臣以为父皇龙体安康,我大唐在父皇安治下日渐强盛……”

话还没说完,就只见李世民坐回龙椅,脸色缓和几分,但仍是蹙眉道:“溜须拍马的话自不必多说,朕的身体朕清楚地很,今日朕就问你,这圣旨你接还是不接!”

此言一出,整个太极殿的气氛瞬间剑拔弩张起来。

大臣们的心皆是提到了嗓子眼,紧张地看着李安之。

“儿臣恕难从命。”李安之的回答可谓是干净利落。

“好好好。”李世民怒极反笑,拍案而起怒斥道:“来人,太子李谌公然抗旨,给我押下去。”

便在这时,房玄龄慌忙出列求情,“陛下万万不可啊!太子殿下初心也是为陛下而想,况且太子殿下立下赫赫战功,深得民心。”

与此同时,往常与李安之交好的几位大臣也是纷纷出列,此时倒也顾不上会不会被扣上什么党羽的帽子了。

而一些七宗五姓的大臣确实站在原地,甚至有些人冷笑连连。

在他们的眼中,这是陛下要肃清太子党羽故意而为之,毕竟太子殿下在今岁里,威望可以说是迅速飙升,在百姓中更是被赞不绝口,隐约有盖过陛下的风头。

这可是皇室之大忌。

再说起来,前几日太子回到扬州城,诸多朝廷官员竟然去谌王府吃酒,这结交党羽的罪名可不就坐实了?

不说别的,就太子殿下遇险后回到长安,这么久都没给赏赐,就已经说明了问题。

而李世民在看着接连出列的大臣,脸色果真是越来越阴沉,他紧紧攥着拳头,冷笑着看向下方的满朝文武。

“好好好,你们真是朕的好臣子啊……”

第454章 大唐不和亲

太极殿内,随着李世民的话,空气似乎都凝固起来。

静……

落针可闻的静。

满朝文武皆是垂眉低首,大气都不敢喘一口。

而李世民嘴角的笑意渐渐浓了,他的笑声渐渐变大,最后竟是带着一丝欣慰的笑意。

“好好好,好小子,还真是有你的风格啊。”

李世民的话刚传出来,房玄龄等人悄悄的松了口气,眸中闪过了一丝异彩。

李世民长吐了口气,表情罕见地轻松许多,他扬了扬手说道:“行了,都别躬着了。”

众人谢恩后,缓缓直起身。

李安之看着李世民,一脸的风轻云淡,似乎早就猜到了父皇的态度会转变。

李世民说道:“你既然不想参与政事,朕也不强迫你,好在朕身体还算硬朗,倒也能为你再撑个几年。”

李安之拱手道:“父皇万岁,福泽大唐。”

“行了,整天说些有的没的。”李世民一脸的不耐烦,摆了摆手道:“既然太子李谌不想参与政事,朕自没有强迫他的意思。”

“但今日不参,明日不参,又从何时能接触?”

“你虽不愿接旨,但朕却不能不赐,既然你善武善战,朕叫你接过兵部,不过分吧?”

一听这话,兵部尚书顿时心情就不好了。

也就是这时,满朝文武也是都听明白了,好家伙,原来这父子俩是在唱双簧呢?

接管兵部可不就是意味着兵权的旁落?

自古以来,什么权最重?就是兵权最重,有兵就意味着没人敢惹。

陛下为了让太子顺理成章的接下兵权,先是抛出了一个太子府,然后作出怒气冲冲的样子,在太子殿下拒绝后,在以退为进顺势把兵权强行按给李安之,这样一来文武百官也就不敢多说什么。

李安之低垂着眼帘,此刻倒也没刚才那股子拒绝的气势,乖乖地应声,算是接过了兵部。

而这时,李世民视线在诸位大臣脸上一一扫过,沉声道:“诸位可有何异议?”

满朝文武也是阿子心中暗暗腹诽,这父子俩为了这档子事,都整出这么一场戏了,谁还敢反对?

这不是老寿星上吊,嫌命长了?

见到底下没人出言反对,李世民也是满意地点了点头,接着又说道:“接下来,朕要说的就是第二件事了。”

“吐蕃和亲一事。”

吐蕃和亲,这是吐蕃早就提过的事了,当时李世民的态度是反对,而且也做好了就算是和亲也只是嫁过去一个空有其名的公主的准备。

但经过这些天,神火飞鸦等火器的出现,李世民的心也跟着膨胀了起来。

和亲,吐蕃那群蛮夷也配迎娶我大唐的公主?

所以今日提及,也是为了让底下大臣出言反对。

“陛下,臣觉得和亲一事倒也不无不妥,如今吐蕃再三提出和亲,臣觉得若是再拒绝,就显得我大唐有些小家子气了。”

有不开眼的大臣如是说到。

话音刚落,程咬金就瞪着眼回怼道:“小什么小?你要是觉得小家子气,就把你闺女嫁过去。”

这话怼的先前出言的大臣一阵脸红,张了张口却是什么都没说。

也是怕程咬金再说出什么粗鄙之言。

李世民把目光放在了李安之身上,轻声询问道:“谌儿,你作为大唐太子,可有什么想法?”

突然被点名提问的李安之一时间也是没防备,脱口而出道:“不和亲,吐蕃早晚都是我们的属国。”

这话就像是把石头丢进水中,顿时惊起了千层浪。

不和亲,吐蕃早晚都是我们的属国。

这得多么狂妄的想法才能说出这样的话,诚然大唐现在是拥有了一些火器,但并未用于实战,谁知道在战争中能不能真个儿决定胜负。

再说了,那吐蕃好歹也是跟大唐平起平坐的王朝,现在内乱平息,兵强马壮,又岂是说打就打下来的?

“太子殿下,此话是不是说的有些太狂妄了。”兵部侍郎卢成斌冷笑着开口讽刺道:“这吐蕃在这怎么说也不是突厥那种软柿子,其实说捏就捏的?”

作为卢氏的子弟,卢成斌对李安之并没有太多的好感。

李安之回过头,看了看卢成斌灿烂一笑道:“如果说突厥是软柿子,那大人恐怕连软柿子都算不上。”

“坐在家里指指点点,挥斥方遒,对于谁来说都不算难事。”

卢成斌瞪大双眼,“你……你可知若是拂了吐蕃的颜面,那大唐和吐蕃必然就会开战,这后果太子殿下可担得起?”

李安之一脸不耐烦的表情,蹙眉道:“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就算是开站也不要大人你上战场对吧?”

说着,李安之便转过身看向李世民,拱手道:“儿臣斗胆请问父皇,父皇所说要我接管兵部,可是即日生效?”

此言一出,李世民瞬间就明白话中意思,点了点头道:“没错。”

李安之听后脸上流露出一丝了然神色,当即回过神指着卢成斌说道:“你可以滚了。”

“长他人士气,灭自己威风,既然你觉得吐蕃强盛,那就跟吐蕃使节团走吧。”

……

听到李安之的回答,李世民笑着摇了摇头,说道:“谌儿,朝堂之上,莫要胡闹。”

随即他话锋一转,道:“不过既然谌儿这么说,那就宣吐蕃使节团上殿吧。”

首节 上一节 453/5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之最风流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