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摊牌了,我只想混吃等死

大唐:摊牌了,我只想混吃等死 第455节

松赞干布长呼了口气,而后站起身,仔细擦净了脸上的血液,拱了拱手道:“不知这样的结果,可能叫诸位息怒?”

他神色平静,甚至都没多看屯弥?桑吉纯真一眼。

李安之眯起眼,看着表情风轻云淡的松赞干布,瞳仁微缩。

这就是松赞干布的真实面目,平日笑眯眯胡诌乱扯的他,真正的样子。

为了保全自己,能够如此果断的舍弃。

见到此状,李世民轻轻摸着下巴,殿门外的护卫也随之退了回去,驻守在两侧,似乎什么都没发生过。

李世民沉吟片刻,轻笑道:“朕记得上次赞普来我大唐,说是要和亲?”

松赞干布心头一紧,今天这一劫看来是躲不过了。

李世民先前还不愿提及和亲一事,而今竟主动提及,想来是一定要找一个对吐蕃下手的借口。

他不是没想过李世民会对吐蕃起心思,只是没想到来的会这么快。

松赞干布缓了口气,忙是拱手道:“无心之言,还请陛下莫要怪罪。”

可谁知李世民却摆了摆手,道:“和亲……也不是不可以。”

似是心脏漏了半个节拍,松赞干布诧然,缓缓抬起头,就看到李世民似笑非笑的表情。

“只是不知道你吐蕃公主,如今年岁几何?”李世民的态度很明显。

要和亲是吧?

那就把你吐蕃的公主给送到大唐来,而不是送公主去你吐蕃。

到了这句话出来,李世民的心思已经是完全展露了出来,若是吐蕃不愿意的话,那么李世民大可以吐蕃蔑视大唐为由,出征吐蕃。

但若是将吐蕃公主送到大唐的话,说是和亲,其实只是将公主软禁在长安城。

日子久了,自然还是会对吐蕃下手。

果不其然,吐蕃使节团的众人脸色皆是阴沉无比,但却有不敢表露出来。

李安之说的没错,这里是长安城,是李世民的地界,他们若是敢表露出任何不满,怕是今天就走不出这长安城了。

李安之看了看李世民,心中也是叹了口气。

父皇这是铁了心要打吐蕃了,什么天子之威不可冒犯,什么吐蕃公主年岁几何。

这重要吗?

一点都不重要。

没人在乎六子吃了几碗粉,他们只是想要六子死而已。

父皇根本就不在乎什么天子之威,什么和亲,他只是想要出征吐蕃罢了。

松赞干布深呼吸了口气,拱手向李世民说道。

“回大唐陛下,我吐蕃公主年岁尚小,还未到出嫁年岁。”

“这样啊。”李世民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露出遗憾神色道:“那如此说来,倒是可惜了。”

说罢,他便摆了摆手道:“那诸位就当是在我长安游玩好了,朕会让鸿胪寺好生接待。”

“待诸位玩尽兴了,再送诸位离开。”

松赞干布浑身一颤,浑身升起无力感。

玩尽兴了再送使节团离开,若是玩不尽兴呢?

这不就是要把使节团全部留在长安城,然后等着吐蕃过来要人,然后借此起一些摩擦,最后顺理成章的攻打吐蕃?

——

“欺人太甚!简直是欺人太甚!”

鸿胪寺准备好的厢房内。

吐蕃使节团的人将茶盏狠狠摔在地上,怒喝道。

松赞干布皱了皱眉,低声呵斥道:“隔墙有耳,莫要说些胡话!”

这句话就像是点燃了早已积攒已久的怒气,吐蕃使节团的众人的情绪瞬间被引爆。

“赞普,臣不懂,我吐蕃再怎么说也是能与李唐掰掰手腕的,赞普为何一直表现出低人一等的态度!”

“赞普居然为了讨大唐天子的欢心,狠手杀害我吐蕃大相,赞普可知若是传回吐蕃,将会惹得多大的后果?”

吐蕃使节团的人沉声问询,皆是带着一股怒气。

松赞干布闻言冷笑道:“传回吐蕃?”

“这在殿上,李世民的心思还不够清楚?”

“若是今日我不亲手将大相砸死在太极殿,难道你们以为自己能从太极殿离开不成?!”

此言一出,端是叫整个厢房安静下来。

吐蕃使节团的人皆是垂下脑袋,噤若寒蝉,他们怎么可能不清楚李世民的意思,方才不过是一时怒火才如此出言。

松赞干布幽幽叹了口气,道:“你们或许不知道神火飞鸦的威力,但我可以跟你们透一个底。”

“大唐今岁以来出征突厥,又逢叛乱,但李世民今日却仍在殿上摆出如此强硬的态度。”

“李世民是个极聪明的君王,既然她敢如此,那就足以说明神火飞鸦的恐怖。”

第457章 争执

李世民的态度叫吐蕃人如坐针毡。

而最让吐蕃使节团感觉到恐惧的,无疑是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话。

“若是大唐出兵吐蕃,则吐蕃危矣。”

作为平复内乱,将暴乱的吐蕃拉回正轨的,正是眼前这位不过十七八岁的松赞干布。

而他的话,再加上方才在太极殿上的表现,没有人会觉得松赞干布是在说笑。

——

而另一边,李安之从太极殿出来后,便直接去往了白露书院。

说实话,他对于掌权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兴趣,如果能够安安稳稳的衣食无忧,他甚至不想去管朝廷那一摊子烂事。

对于吐蕃也是亦然。

如果说他同意对吐蕃下手的话,那恐怕也只是来自现代人华夏大一统的执念罢了。

除此之外,别无他想。

征服一个国家从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武力征服的确很快。

一场战争,或许就能叫一个王朝覆灭。

但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就算是以武力让吐蕃归顺大唐,但谁能保证其心不死?

所以,李安之的想法一直便是以文化,去潜移默化地影响。

但父皇显然等不了那么久,自打父皇登基的这么多年来,大唐可谓是内忧外患。

父皇这个皇帝当得憋屈,好不容易有机会了,自然也就想出口恶气。

如今突厥已近被平,如果说周边邻国能对大唐有所威胁的,恐怕也只有一个吐蕃了。

而今吐蕃刚刚平息内乱,如同襁褓中的婴儿,还未彻底壮大起来。

父皇想要趁着这个机会将它扼杀在摇篮中,倒也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事。

而方才在太极殿上,两人一唱一和把兵部大权拿到手中,也是为了日后李安之出征吐蕃所做的谋划。

这件事,在早朝前两人便已经商议了许久。

车厢内,李安之幽幽叹了口气,而后把视线落在周围的街道上。

街道上人来人往,长安百姓的脸上或是喜悦,或是惆怅、或是平淡,他们都在安安稳稳的生活着。

但若是大唐跟吐蕃的战士一旦打响之后,这份平静又能持续多久呢?

李安之不清楚。

直到这一刻,他才真正的理解了什么叫做: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就在李安之遐想之间,马车渐渐来到了白露书院。

而今下午的考试才刚刚开始,书院的大门前,送孩童前来考试的家长们皆是面容紧张。

李安之从正门而入,正巧遇到杜如晦从中科的考场中走出来。

“杜大人。”李安之率先躬身行礼问好。

杜如晦见状赶忙回礼,拱手道:“太子殿下。”

两人并肩而行。

杜如晦轻声询问道:“听说太子殿下今日一早早就进宫去了?”

吐蕃使节团再临长安,不是什么秘密。

李安之脸色平淡,点了点头道:“是,今日吐蕃使节团又来提出和亲,父皇叫我一定要参与。”

首节 上一节 455/5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之最风流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